图纸渐开,展现在柴陵眼前的是一幅他从未见过的光景:这是一个家族异想天开的设计,他们以山河为界,两关为门,这是一座将天地包在其中的城池;或以一城为军,或以一村为势,排成了六个诡变的“军阵”;或以三户为一队,或以五户为一队,“军阵”的设计上有着清晰规划的建制。
而这座巨大的城池,恢弘的军阵,毫无疑问,就存在于他们的身后。
若是敌人的步卒冲进“军阵”,他们的阵型毫无疑问会被犬牙参差的各个小队切得七零八落,甚至迷失。犬牙差互的“军势”之间,一条条平坦的马道穿插其中。平日之时,这些马道倒也是足够宽敞的,如同动脉一样为这群庞大的“军阵”输送活力;但若是敌人的骑兵想要借此出入之时,马道便限制了敌军的平铺展开,同时,还足以让藏匿“军势”之中的兵士们切断敌军的联系。
同时,如同军队之中,一队设一长,在“一队”之中有一户,此户之中有一屋,以草衔成,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此地聚居的乡民以居草屋为荣。对敌之时,浓浓之烟能遮蔽敌人的视野,熊熊之火能收割敌人的亡魂。
这就是郑家五代人的努力,萧谷百二十年的传承所集成的“天地之阵”。
“先生能明白淮的难处了吗?”郑淮苦笑道,“大父将这一切托付给了在下,可其中之重,又怎是在下能承担的?祖辈的野望在淮手上殒灭,乡民放弃信仰背井离乡,踏上艰难而又随时可能丧命的流亡之途,这又怎是我心之愿?
“明日启程之时,先生但虽乡民而去吧!”
“将军所愿,在下不清楚,”柴陵笑道,“但我知道的是,这必然不是郑老将军和乡民所愿。
“据在下所知,此地乡民,乃随着‘开国三勋’郑斅南征北战的将士后裔。百二十年,一直坚守在这,等待着郑氏的征召。如今正是回报之时,将军怎能因自己的一相私情,去拒绝他们呢。
“至于老将军所意,只怕是想让将军铭记先人的荣耀,然后——”
青袖一挥,锦图一炬。
“忘掉它。”
九月初八,营沔之战五天之后,业国开始了成国以来最大的人口迁徙。
一万五千余户,四万多百姓从萧谷,他们坚守了百二十年的土地上离开,进入了柏关。虽然因为战争的缘故,迁徙的人群之中,很多都是妇孺老者,但是队伍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抱着绝对的信仰前行。迁徙的速度不曾变缓,仅仅过了六日,萧谷百姓便已全部进入了柏关。
也就在这一天,九月十四日,萧谷关,这座挺立了几百年的雄关似乎也终于能够得以安眠了一般,悄然垮塌。
大洛,这是洛国的中心,也是洛国国名的由来。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若是放在其它国度,这已经是权臣篡政的前兆了,但在洛国,这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因为这种情况,已经过了百二十年了。
更何况,洛国的百姓都知道,自洛国建国以来,虽然有着天下唯一的皇帝周恭——当然也是洛国名义上最高的统治者,前朝天下共主的血裔,但是洛国真正的当权者,一直都是洛王,同时也是丞相,并且兼领大将军大司马的龙氏。
虽然龙昭年纪尚青,尚不足以继任家督,但是他毫无疑问配得上这个待遇。十六岁时,便随父出阵。是时,洛军三万,青军七万,战事不利。龙昭赤膊入阵,激昂擂鼓,士气振奋,摧锋而进,三阵鼓响而敌军败溃。到了如今,二十七岁的他,已经是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
毫无疑问,他迟早会成为这个国家的下一任统治者。
甚至不仅如此,洛国皇室凋零,他甚至有可能在老皇帝周恭百年后加冕成为洛国皇帝,名义上与事实上。
但他却在萧谷,遭遇了他目前最大的败绩,至少对他来说,这,就是败绩。
折损了七千余人,二十余日便攻克了洛国百余年来没有攻克过的雄关,就这个情况来说,算是一场大捷,但是当他率军进关之后,却发现关内百姓已然撤离。
而这座巨大的城池,恢弘的军阵,毫无疑问,就存在于他们的身后。
若是敌人的步卒冲进“军阵”,他们的阵型毫无疑问会被犬牙参差的各个小队切得七零八落,甚至迷失。犬牙差互的“军势”之间,一条条平坦的马道穿插其中。平日之时,这些马道倒也是足够宽敞的,如同动脉一样为这群庞大的“军阵”输送活力;但若是敌人的骑兵想要借此出入之时,马道便限制了敌军的平铺展开,同时,还足以让藏匿“军势”之中的兵士们切断敌军的联系。
同时,如同军队之中,一队设一长,在“一队”之中有一户,此户之中有一屋,以草衔成,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此地聚居的乡民以居草屋为荣。对敌之时,浓浓之烟能遮蔽敌人的视野,熊熊之火能收割敌人的亡魂。
这就是郑家五代人的努力,萧谷百二十年的传承所集成的“天地之阵”。
“先生能明白淮的难处了吗?”郑淮苦笑道,“大父将这一切托付给了在下,可其中之重,又怎是在下能承担的?祖辈的野望在淮手上殒灭,乡民放弃信仰背井离乡,踏上艰难而又随时可能丧命的流亡之途,这又怎是我心之愿?
“明日启程之时,先生但虽乡民而去吧!”
“将军所愿,在下不清楚,”柴陵笑道,“但我知道的是,这必然不是郑老将军和乡民所愿。
“据在下所知,此地乡民,乃随着‘开国三勋’郑斅南征北战的将士后裔。百二十年,一直坚守在这,等待着郑氏的征召。如今正是回报之时,将军怎能因自己的一相私情,去拒绝他们呢。
“至于老将军所意,只怕是想让将军铭记先人的荣耀,然后——”
青袖一挥,锦图一炬。
“忘掉它。”
九月初八,营沔之战五天之后,业国开始了成国以来最大的人口迁徙。
一万五千余户,四万多百姓从萧谷,他们坚守了百二十年的土地上离开,进入了柏关。虽然因为战争的缘故,迁徙的人群之中,很多都是妇孺老者,但是队伍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抱着绝对的信仰前行。迁徙的速度不曾变缓,仅仅过了六日,萧谷百姓便已全部进入了柏关。
也就在这一天,九月十四日,萧谷关,这座挺立了几百年的雄关似乎也终于能够得以安眠了一般,悄然垮塌。
大洛,这是洛国的中心,也是洛国国名的由来。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若是放在其它国度,这已经是权臣篡政的前兆了,但在洛国,这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因为这种情况,已经过了百二十年了。
更何况,洛国的百姓都知道,自洛国建国以来,虽然有着天下唯一的皇帝周恭——当然也是洛国名义上最高的统治者,前朝天下共主的血裔,但是洛国真正的当权者,一直都是洛王,同时也是丞相,并且兼领大将军大司马的龙氏。
虽然龙昭年纪尚青,尚不足以继任家督,但是他毫无疑问配得上这个待遇。十六岁时,便随父出阵。是时,洛军三万,青军七万,战事不利。龙昭赤膊入阵,激昂擂鼓,士气振奋,摧锋而进,三阵鼓响而敌军败溃。到了如今,二十七岁的他,已经是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
毫无疑问,他迟早会成为这个国家的下一任统治者。
甚至不仅如此,洛国皇室凋零,他甚至有可能在老皇帝周恭百年后加冕成为洛国皇帝,名义上与事实上。
但他却在萧谷,遭遇了他目前最大的败绩,至少对他来说,这,就是败绩。
折损了七千余人,二十余日便攻克了洛国百余年来没有攻克过的雄关,就这个情况来说,算是一场大捷,但是当他率军进关之后,却发现关内百姓已然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