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中的一位长者缓缓走了出来,郑淮认得此人,此人乃萧谷关畔余家的长老,此地最德高望重者。长者朝着郑淮微微施礼,开口道:“事情原委某等已经听柴先生说了,将军切不可意气用事,以命相殉。

    “某等世受郑氏恩泽,自武王开疆以来,百二十年,无以为报,今又怎忍将军因我等贱命而亡。

    “某等愿随将军,共入柏关。”

    “这可如何使得!”郑淮闻言,大惊失色,“这里是乡亲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如今却要因为淮一人而让乡老背井离乡,这是淮的失责……”

    “将军好糊涂哩,”长者笑道,“我们本就业国之民,业国就是我们的故乡,就像一个村子的这头,到那头一样,何来背井离乡之说?”

    “此去艰难,淮只恐无法保全诸位…..”

    “将军!”长者正色道,“业国离不开郑氏,我们放不下将军,这是此地一万五千余户的共同决心,望将军勿推辞!”

    “乡老…..”

    “将军,”长者握住了郑淮的手,“我们会回来的,不是吗?”

    “会回来吗……”郑淮抬首,望向了那巍峨的雄关。

    “会回来的。”柴陵微笑着,轻轻地拍了拍郑淮的肩膀。

    皎月如同睡去一般,不见踪迹。雄关俯瞰,远远就能看到营寨的灯火星星点点。

    萧谷关上,是一个将军与书生的不眠之夜。

    “大父果然去了是吗。”郑淮淡淡道。

    “将军从何知晓的?”道是秋风正凉,青衣青年依旧挥动髦羽,也不知要扇去什么。

    “大父临行的信,送到了淮这,”郑淮暂停稍许,莞尔一笑,“先生是知道此事才来的萧谷关吧。”

    柴陵默然,算是承认了这个说法。

    “先生能猜到信中所言如何吗?”郑淮问道。

    “什么都没说,只有一图,对吗?”

    “哦?”郑淮惊讶地望向了青年,“那先生必定也知道,信中之图所绘是何?”

    “郑氏六阵图,对吗?”柴陵笑答道。

    “什么都瞒不过先生啊。”郑淮轻轻地摇了摇头,从怀中拿出来一卷精心保护着的锦帛,“先生可要一观?”

    “陵倍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