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然连忙推辞,之恩却道:“虽然如今天下疆域已定,但北方边患仍未消除。今日逢各位将领朝参,本也预备商议国家防务,难得谢将军也在。谢将军驻边多年,边境事务自有体会,参与议事理所应当。”

    谢飞然只好领旨,随后,他以他特有的吞吞吐吐的口气,简单汇报了自己辖管的青州边防军情,并称自从自己上任平卢节度使以来,青州还未发生过蛮寇滋扰,边境太平,黎民百姓也算安宁。

    谢飞然言及此,稍事迟疑了一下,慢吞吞道:“只是最近几年,外藩小国彼此交恶,相互之间攻伐不断,后来,靺鞨部和室韦部等相继派使者来我青州军营,请求出兵援助。微臣不敢擅作主张,今日得机会,便将此事禀报殿下,也与在场各位将军一并探讨,遇此类外务,应如何处理,方是妥当?”

    之恩还没开口,沈临渊冷冷插话道:“区区蛮夷,成日打来打去,自然毋须理会,有什么可探讨的。”

    “沈大人此言差矣。”站在谢飞然身前的潼关防御使郭衍,皮肤黝黑的脸上满是不痛快,“胡虏民风彪悍、天性好斗,若任其攻伐兼并,万一壮大出一支强悍善战的胡虏军,未来横扫塞外,跑来与我朝廷军队正面抗衡,如何收拾?”

    沈临渊慢声道:“蛮夷自相残杀,我坐收渔翁之利,有何不妥?贸然为其出兵,折损的是我朝的子民,虚耗的是我朝的国库;国家的财力劳力,不先用于民急,却无端挑起战事,届时民怨沸腾,又当如何收拾?”

    没有思影插话的份儿,她便一旁默然听着。她想起之前对付杨志远时,特地了解过近年的国库收支——中原这两年不甚太平,先是黄河决堤,又逢江南大旱,朝廷年年动用国库赈灾,财政颇为吃紧,几乎入不敷出。

    郭衍面带桀骜,冲沈临渊高高举起右手,拇指食指对搓一捻,“闹了半天,原来沈大人在计较军饷。还记得沈大人之前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军费从来都是管够;如今调任户部没几天,说变脸就变脸,也太无情了罢。”

    郭衍这番话思影深以为是。她记得之恩曾经也自作主张扣减军用,被沈临渊一本奏折参到皇帝面前……自己被皇帝训斥不说,军费也没能扣减下去。

    思影越想越觉得沈临渊无比自私且小家子气,只知维护自己的小集团,毫无大局意识。

    而沈临渊如今执掌户部,又谙熟兵部事务,清楚军饷用度的各种细节,多一分都不给,斤斤计较更甚于杨志远。

    沈临渊虽不会轻易被激怒,但也不容郭衍如此挑衅。何况像沈临渊这样的人,即便他不开口,堪堪流露些许不快,也自有人踊跃帮腔。

    郭衍性子火爆,半分不让……于是争执得愈加激烈。

    约是意识到是自己引发了这一场争端,谢飞然总算反应过来,忙当和事佬:“各位大人说得都有道理”,又赶紧安抚火力全开的郭衍。郭衍口中骂骂咧咧,谢飞然费了不少口舌,好容易让他安静了些……谢飞然长吁一口气,又道:“皇上如今威震四海,我等边将,又何曾不想扬我朝军威国威,令周边臣服、归附。只是,塞外绝远,山高路险……”

    宋书洪轻笑一声,“我朝廷屯军百万之众,岂无一人是男儿?”

    宋书洪明显是打断了谢飞然的话,但因谢飞然语速太慢,宋书洪无礼的插言并没有显得突兀,仿佛只是接着谢飞然的话,说下去而已。

    思影瞥了宋书洪一眼。宋书洪在朝堂上不轻易言语,一旦开口,必言之有物。何况方才郭衍向沈临渊发难时,宋书洪尚且淡定,完全没有要出手相助的意思,这会儿忽然插科打诨,撩上一句没啥意义的话,倒也是稀奇。

    谢飞然一脸认真的解释:“我军自是不乏勇猛将士,但塞外多不毛之地,广袤无边。出塞千里,不是孔武有力就能取胜,须得要擅长远程奔袭、迂回包抄的将领,方能深入敌境腹地,以最小的代价,出奇制胜。只是那等将领,乃是天纵奇才,可遇而不可求……至少,我的青州将士中,还没发现这样的人才。”

    “谢将军!”

    沈临渊忽然拔高声调,向谢飞然投去警示的目光,“什么擅长远程奔袭、迂回包抄的将领?什么天纵奇才?!谢将军久不在朝中,是忘了朝廷规矩还是怎地?”

    沈临渊难得声色俱厉,谢飞然面露惊慌,讪讪闭嘴。偏偏马仁无所谓的笑道:“沈大人倒是警觉,我们还没听出个什么,沈大人这一强调,反倒教大家想起某些人来了。”

    谢飞然转向马仁作了个揖,再不言语。

    偌大的朝堂有那么一小会儿鸦雀无声,气氛诡异的寂静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