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衍也沉吟须臾,叹道:“谢将军没有说错,如今边疆安宁,四夷臣服,全是前代将领们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换来的太平盛世——”

    郭衍言至此,特地停顿下来,他满以为会有人附和,然而,并没有。

    郭衍切齿,凛然握拳道:“护国公之后,国中再无堪用之将!非但如此,朝中甚至连敢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他再一次环顾百官,这一回,所有被他扫视到的官员,越发惊惶万状地回避他的目光,更无一人敢接他的话。

    谢飞然没有,马仁没有,宋书洪更没有。

    沈临渊冷冷的、死死的,盯住郭衍。

    “看来你们这些武人,太平日子过腻了,又想耀武扬威了。”

    他的口气带了十足的警示和威胁——说话时,花白长眉颤颤抖动,一双浑浊的眼球寒光闪烁,透出毫不遮掩的杀气。

    今日逢武官将领参朝日,在场的武将,当然不止谢飞然和郭衍。武将们虽然都没有说话,却面面相觑,而后敛眉咬牙,神色或不安、或不满,心思浮动……

    如今的朝廷,文臣与武将愈发隔阂,经常互相攻击;护国公以降,文臣明显占据上风,武将则日渐式微。

    沈临渊出任过一年多的兵部尚书,却一向以文官自居,骨子里是彻彻底底的文官脾性;加之如今已调而执掌户部,其对武将的鄙夷,更是再无顾忌和克制。

    思影从来没有像此刻这般紧张过。

    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手臂僵硬、双腿麻木,脑子一片空白,心脏悬在胸腔如大鼓重擂,脊背时而大汗淋漓,时而寒意森森……指尖、脚趾、头顶的每一根发丝,全部都不能控制地、止不住的发抖。

    ……

    在沈临渊强势弹压之下,朝堂上的争论点到为止,并未继续展开。

    但在那之后,郭衍斗胆抛出的“护国公”三个字,像在平静湖水里扔了一枚火药弹,炸开并涟漪不断。许多人——主要是大小武官们,公开或私下热议此事,称郭衍乃真英雄、真勇士,敢于在沈临渊的高压下直言讽谏云云……诸如此类言论,一时在朝野持续发酵,渐成一发不可收拾之态。

    思影知道,这背后必有谢飞然的暗中推动——谢飞然愿意帮助她,这让她很是感激,她一心想同谢飞然再次详谈,一方面表示感谢,更重要的,是彻底交流想法,并了解他的下一步打算。

    但是,跟之前一样,她完全找不到机会单独约见谢飞然;而谢飞然,似乎也并不打算主动找她。

    但历经此事,思影幡然了悟,并终于发现自己还是见识浅薄——

    三法司对于平反护国公一案,只是外在形式;而一个数量庞大、长期饱受歧视和打压的武将集团,才是此案最坚实的根基。只是思影自己,一直以来只狭隘的盯着朝中那些大红大紫的主角们,一心要利用他们的力量促成此事,她一直与这类人打交道,关注的也只是他们——而对于多年来被边缘化的武将们,她已然忽略,更无瑕去体会他们心中长久压抑的积怨。

    但有此切肤之痛的谢飞然——必有体会,而常年跟武人打交道的纪绅,多少也心有戚戚焉。

    所以只能是谢飞然;所以纪绅一联想到谢飞然,会下意识的警觉。

    十几年前,武将一度拥兵自重,飞扬跋扈,文官们敢怒不敢言。护国公一案后,皇帝一时间草木皆兵,朝中对武将怀疑、猜忌的气氛达到顶峰,接下来的整顿、清洗自然顺理成章——各节度使控制的地方军队纷纷被收编至中央禁军,“非军功不得封侯”的祖宗旧制也被废除,武将被视为粗鄙、鲁莽之人,地位一落千丈,朝野崇尚武功的风气渐渐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