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上了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在“墙壁上”画了很多漂亮的画,皮皮觉得很好看,学着老师的样子,幼儿园里发给他们的油画棒成了绘画工具,他房间里的白色墙壁成了画板,比幼儿园里的画板可大多了,弯弯曲曲的条条“蛇”爬满了墙壁,各种颜色的,皮皮够着的地方都成了他作画的地方。

    皮皮的即兴画作让妈妈、爸爸哭笑不得,妈妈还要夸奖皮皮“画得真好”,很怕泯灭了未来的“画家”。正好幼儿园里办了绘画班,妈妈觉得皮皮似乎对画画感兴趣,于是问皮皮:“皮皮去学画画吧。”

    “不去。“

    如果妈妈说:“皮皮,妈妈带你买车去。”一定笑呵呵、屁颠颠的跟着。

    一向民主的妈妈尊重皮皮的意见。

    可是皮皮的即兴发挥没有停止。妈妈给皮皮念的《十万个为什么*气象篇》,皮皮看到彩图上的龙卷风,第二天,他房间的地板上、床单上画满了弯弯卷卷的龙卷风,嘴里还念叨着:“好大的龙卷风。”

    地板上的笔道道还能勉强除掉,可是床单上的太难洗了,浪费了好好的一个床单。后来搬家后的墙壁也难幸免,不再是简单的笔道道,而是有房子,有太阳、云彩……的内容画作。

    妈妈的时代学的英语属于哑巴英语,特别羡慕谁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皮皮还是几个月刚会靠坐在沙发上时,电视里正好有儿童英语,记得叫“Youandme”,是外国人教的儿童快乐英语,也就五分钟的时间。能听到英语国家人说的英语,妈妈觉得机会难得,可以当皮皮很好的英语启蒙老师。上面跳动的画面很吸引皮皮,他竟能安静的陪着妈妈一起笑呵呵的看,而妈妈喜欢这种快速的语音节奏和声音。

    妈妈们往往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寄托到孩子的身上,想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皮皮二岁多时,妈妈把皮皮送去学习“快乐的幼儿英语”。孩子并不多,每周一次,几十分钟的课程,每次孩子们都是蹦蹦跳跳的,学到多少不知道,妈妈觉得英语听得多了也就会了。没去几堂课,妈妈意识到一个问题,老师的英语发音是否标准,是英式的还是美式的,妈妈很是担心把皮皮带偏了,将来发音纠正不过来,于是停止了皮皮的英语启蒙课。还好,皮皮在幼儿园的学前班时,幸运的赶上了幼儿园安排了外教英语,是市里一所大学的留学生,据说是肯尼亚的,孩子们戏称她“老黑”。妈妈见过一次,确实是黑得很,掉进煤堆里找不着,但是孩子们很喜欢她。皮皮第一次接触外国人觉得很新鲜,至于学到多少无所谓,最起码让皮皮知道了他所学习的英语的来历。

    皮皮上了四年级,义务教育安排了“快乐英语”。皮皮的英语不是突出,但也不拉后。妈妈没有像很多家长一样另外给他安排补习班,觉得很多东西还是自然而然地好些,硬性的加给孩子,妈妈都觉得难受。他刚上六年级,市里来了一个外教的英语连锁学习机构,妈妈把皮皮送去学习,纯英语教学,这是妈妈最喜欢让皮皮学习英语的地方。皮皮在这里呆了二年多,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先后经历了三个老师:新西兰人,美国人,最后一位是英国人。妈妈曾经问过皮皮,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皮皮的回答:发音比别人准。妈妈的目的达到了。这种英语并不适合应试教育,后来初中的学习压力增加,皮皮没有继续深造。皮皮高考结束后,妈妈曾经建议皮皮去这里一对一的外教,但皮皮没有选择妈妈的提议。上大学后,皮皮学校的学习任务很重,对英语的口语要求很高,皮皮多少后悔了没有听妈妈的指点。

    小孩子从小开始的各种班儿的学习,大人是孩子们的领路人,小孩子怎知道什么是英语、乐器、还是绘画……接触的多了,才会知道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在哪方面擅长,而培养兴趣也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皮皮睡觉前喜欢听故事,坐在妈妈的身前,和妈妈一起捧着故事书,这个习惯直到他上了小学自己能读故事才停止。皮皮早早就知道彩书上面黑色的“小苍蝇”能让妈妈讲出故事,至于妈妈讲故事时皮皮认了多少字,妈妈也无从知道,反正皮皮曾经给奶奶讲过《丑小鸭》的故事,边骑着太空车,能讲下完本的故事,奶奶只需提醒一两次。后来证实是妈妈平时读给他听,然后他凭记忆又讲给奶奶听。

    妈妈曾经在白色的卡片纸上写下“人、口、手”让皮皮认,填鸭似的、枯燥的学习,皮皮似乎并不感兴趣。妈妈学习这些字时是小学一年级,都觉得无趣,担心皮皮将来对学习反感,于是改变方法。在书店买来图文并茂的彩色图片,教给六个多月的皮皮,几次就会了,但是妈妈发现他认识的只是彩图,而不是文字,想一想,对于小不点儿的皮皮的现在的表现,很是满足了。

    皮皮上学前班时,老师开始教孩子们认字了,爸爸同事的孩子和皮皮一般大,去了中华字经班,爸爸建议也把皮皮送去,妈妈带着皮皮试听了后,觉得可行。中华字经,就是把中国汉字编成儿歌的形式,好比皮皮上幼儿园时让孩子们背诵的《三字经》,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丢。皮皮听老师讲,磁带听(叫皮皮起床和玩时放的声音),几本的顺口溜似的汉字书皮皮能从头背到尾,至于把单个字拿出来皮皮能认识几个,妈妈也没有考过皮皮。爸爸说妈妈干什么都不认真,连教育孩子也是糊里糊涂,但妈妈有她自己的想法——自然而然的学习,孩子不会感到厌烦。

    妈妈听说围棋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还能培养孩子的耐性,能安静下来,也就是上学后能坐住板凳,于是妈妈也给皮皮报了班。学围棋的孩子真不少,从几岁到十几岁,大孩子只有一二个,是打比赛的,他们属于高级阶段的,皮皮年纪最小,在入门班里。其实只有一个老师奔走各个教室,一个时间段同时开设四个班,寒暑假里孩子多,他的老婆也来帮忙,也不知道她又是围棋几段。

    皮皮学习围棋之前,家里有几种棋,像跳棋、象棋、军棋,都是爸爸和妈妈在生皮皮前偶尔打发时间的。爸爸不愿意和妈妈下棋,嫌弃妈妈是个臭棋篓子,但是迫于妈妈的软磨硬泡大法。经常玩得最多的就是跳棋——妈妈的强项,而爸爸大多时候耍赖皮——占着粪坑不拉屎,截住妈妈的棋子跳不过去。

    有了皮皮以后,爸爸从妈妈的臭棋篓子里解脱出来,妈妈培养新的玩伴——小皮皮,而皮皮学得很快,但是名师才出高徒,所以皮皮的对手只有妈妈。关于围棋,妈妈只懂得一些皮毛,想和皮皮学些围棋的下棋技术,但是孩子小,老师教授的慢,赶不上妈妈的速度,于是围棋盘与棋子成了母子下五子棋的最好用具。

    皮皮学习围棋只有在围棋班里下棋时间,回到家里也就是做作围棋老师留的作业,爸爸曾经鼓励皮皮:如果学的好,送给他一套玉棋子。棋逢对手才会进步快,没有对手,皮皮的棋艺并不是太好,但是老师为了鼓励皮皮,皮皮学习了半年后,老师和妈妈商量,也想带着皮皮一起和小伙伴们去比赛,只要再加几百元就能得到一个奖项,对孩子学习围棋是一种激励。我不知道其他孩子的获奖都是怎样来的,重在参与无可厚非,但是妈妈不想造假,想让皮皮凭本事拿到他应得的,妈妈拒绝了老师的好意。也许皮皮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去参加比赛,能拿到奖,会是一种打击吧,但是妈妈也认了,确实皮皮的围棋学了二年多后,水平还是一般,也许是没有这个奖项的激励的原因吧。

    皮皮刚上小学,每周三的午后时间上兴趣班,他所在班级学习黑管,外聘的老师。这种洋乐器学着也不错,学习一样乐器陶冶情操,可还没有学会一首乐曲,皮皮的黑管掉到地上摔坏了,是一个无法修理的硬伤,正好学校组织校乐器队,皮皮被选中吹小号,省去了妈妈再给皮皮买黑管的钱。几年下来,每次校活动,皮皮成了其中一员。

    奶奶爱惜的说:“腮帮子都吹大了。”

    妈妈说:“锻炼肺活量。”

    至于皮皮,每周三午后应该是最快乐的日子,不用学习。

    皮皮在小学二年级时,被几次挑选进拉丁舞班,妈妈拒绝了几次。第一次被挑选时,妈妈带着皮皮去试听了一堂课,但是妈妈被“娘娘”味十足的男老师劝退,这个学舞蹈的男老师行为举止像个女人呢,妈妈可不想看到自己儿子这个样子。可能皮皮的气质、身材很让老师喜欢吧,几次被不同的拉丁舞老师选中。后来再有这样情况,皮皮根本不把海报拿回家了,知道拿回来也是白浪费感情。皮皮在幼儿园时,还有后来上了初中,都曾经被挑选上台跳过集体舞蹈,确实很好看。也许妈妈泯灭了一个舞蹈天才,但是妈妈真的不喜欢男孩子的蹦蹦渣渣。其他的,妈妈都支持,只有这一项妈妈坚决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