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这位大司农是从哪里听来的二手消息,竟然不知道大胤的大司农早就不管粮食了。

    但是管粮食的太仓尚书也被杀了,所以暂时没人跟他抢活干。

    但是在今上登基之后,陆陆续续的任用了不少的新人,当然,基本上都是廖镇裕这个新任权臣的主意,目的是为了拉拢那场屠杀之后的幸存士族贵族。

    于是就有了何光这位新任太仓尚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说上届被杀干净的官员是贪官污吏,那这批重新被选上来的官员,大概只能用酒囊饭袋来形容了。

    本来他们能够活下来,就是因为能力不够才没被选入朝中为官;之后被选进去,肯定也不是因为廖镇裕看上了他们的才识,说难听点,就是拼爹拼赢了而已。

    所以在惜卿看来,这些人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敬业水平,统统都是不达标的。

    但廖镇裕也不是很在乎这些,他从一开始就吸取了廖镇野的教训,知道他们一家在洛阳是招了这些世家大族的众怒,就算是象征性的给他们安排个官当当,也没办法抹平他们之间的血海深仇。

    所以他干脆就把自己的大本营迁到了青州,如果不是有什么要紧事,就轻易不回洛阳,生怕覆了自家堂兄的后辙。

    于是理所当然的,洛阳的中央朝政就这么混乱了好些年。

    本来正确的思路应该是皇帝启用寒门子弟来对抗世家大族,但是朝中还有数名被廖镇裕安排着的眼线,所以在廖镇裕这座大山的压力下,这三方势力的争斗怎么看都像是菜鸡互啄,但是合作是不可能合作的,就算是同归于尽都不会合作的。

    倒不是说这群人没有政治手段。实在是因为皇帝手中无权,寒门子弟自然没机会被人用。而那些世家大族呢,明面上又都接受了廖镇裕的拉拢。

    所以绕来绕去,二十多年过去了,竟然没一个赢面特别大的。

    本来廖镇裕拿的也是一手好牌,但鉴于他军事能力天残,而且按照大胤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他放弃军事专攻内政,那么他应该死的比廖镇野还快。

    惜卿对皇帝并不怎么熟悉,但她却觉得此人绝费懦弱之徒,因为他所重用的程霁泽,处事手段是又稳又狠,他不但在对付廖镇裕一党大胆利落,更是能凭着自己低贱的身份,不停的在民间招揽寒门有志之士,并用各种方式将他们安插至各官署底层。

    惜卿之前还认为这是一项滴水穿石的大工程,因为没有科举制的大胤,平民子弟实在是太难有出头的机会,即使将他们安插入官署,但他们的上司仅凭出身就可将他们压得毫无还手之力。

    可就她今天看到的情况来看,这群酒囊饭袋们也实在是太容易对付了点。

    更不用提现在的程霁泽,已经担任尚书仆射一职了,以后他若是想要再起用什么寒门子弟,肯定只会更容易。

    所以皇帝作为他的唯一靠山,自然是在默许着他的种种行为。

    虽然这位靠山,并不一定能起到靠山的作用。

    因为廖镇野当年封赏的那位大司农依旧健在,而且此人大字不识一个,生平爱好就是敛财,与廖镇裕封的那位大将军,可以说是十分有共同语言。

    所以现在的大司农名义上是管着所有跟钱粮丝帛有关的事务,但实际上手下的部分权力已经分到了太仓尚书手下。

    这其实也是一笔糊涂账,算来算去都算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