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汉斯这个例子的反推,那么接下来的四个例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黑猩猩或许的确是为了“娱乐”而攻击游客,这种看似于黑猩猩生存而言无意义的行为实际上恰恰很好的反映出了其高智慧和“情感”的具备。

    因为人类也会时常作出一些于生存无意义,甚至有害身体健康,但可以让人感到愉悦的行为。

    最简单的就比如抽烟。

    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实在的证据表明抽烟对人体是有益的,相反,它是引起肺癌的最主要原因所在。

    可是世界还是有很多人每天烟不离嘴,这种行为背后带来的是否为“情感”因素呢?

    如果不是,那是什么让人类选择抽烟呢?是因为父亲抽烟,导致的遗传习惯?或者行为模仿?

    可是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大多数父亲有吸烟酗酒习惯的家庭中,他的孩子反而会远离这种恶习,因为他们从小就厌恶了这种行为带来的家庭不和睦。

    由此可见,无论是不为了获取食物而向游客丢石头的黑猩猩,还是不以繁衍为主要目的却喜欢xxoo行为的倭黑猩猩都应该是或多或少具备一些情感因素的,尽管我们还不能确定,但至少同样有此行为的人类是拥有的。

    而喜欢上照镜子的kk和每天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的人类对比一下就不难发现,也许kk的其他行为和普通猫没什么分别,但对镜子不陌生,不排斥就已经是很奇怪的“情感”行为了。

    我们为了让自己变得讲究得体,变得漂亮美丽而对着镜子打扮自己总不能说也是无意义的习惯行为吧。

    kk喜欢照镜子或许就是因为它很在意镜子里的自己是否得体,而这一点存在的很细微,只是研究人员没有注意到kk眼神的变化而已。

    尽管这些都是笑谈,但也值得深思。

    至于救同伴的大鼠,或许很多证据都能表明这是一种生物遗传选择,因为只有懂得拯救同胞,重视警告的族群才能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其他那些选择食物的早就被淘汰了。

    可是类比之下,我们在上班路上遇到乞讨者的时候,我们的施舍是一种怎样的行为呢?又或者说我们的行为是怎样的心态呢?

    如果按照大鼠的算法,我们施舍他人是因为我们无法无视乞讨者这种“乞求”的声音,又或者说,我们是因为必须要消除这种“乞讨”,让它别再来“烦我们”,才愿意掏钱,那么我们的“善举”好像一下子就变味了!

    而事实上,也却有很多人认为施舍通常意义上也是一种变相的优势心理展示,就像草坪于人类的意义一样,我们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不会产出粮食的草坪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草坪,或者草坪有其他价值,而是因为我们通过这种“浪费”自然资源的行为来表达我们很富有。

    “施舍”同样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富有”心理,而不是“帮助”心理。

    这样一看我们的施舍行为不但变了味道,甚至有点面目可憎了。

    可如果不是这样,去掉大鼠这种选择公式,我们的行为就变得富有“情感”气息,变

    得“有人情”味起来。

    相反,如果我们认可大鼠的选择公式,那么我们就是一群脑子里由二进制代码编程并指引行为举止的机器人,而更好的算法告诉我们,不必要拿出自己的资源去“施舍”注定被社会淘汰的劣等机器人。

    这种想法很可怕……但已经有很多人深陷其中却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