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吴夺笑道,“我瞅瞅。”

    常松则冲摊主笑了笑,又拍了拍吴夺的肩膀,转到隔壁摊子上去看别的去了。他对铜器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刚才的香炉,带着款儿:大明宣德年制。吴夺不用试,也能看出,这跟“宣德炉”隔着十万八千里呢,就是一现代仿品。

    不过香炉后头那件铜佛像,好像是有年份的。

    这是一尊释迦牟尼坐像,大漆泥金工艺。

    不管是大漆泥金还是鎏金,最基础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铜佛像生锈有损,也增加佛像的光彩。因为佛像往往是受供奉的。

    但大漆泥金可要比鎏金的工艺简单多了,同时也省金子啊,所以档次自然也要低一些。

    大漆就是生漆,先在铸好的铜像上刷一层漆,干燥稳定之后,再用金粉调和生漆均匀涂刷一层;这一层的涂料看着像泥浆一样,所以叫泥金。

    而鎏金呢,也叫镏金,又叫火镀金。今天我们见到的镀金的东西,是电镀的;而古代采取的是“火镀金”的办法。

    鎏金,简单来说就是用加热的办法将金和水银分离,让金层留在器物表面;但具体步骤,却是复杂繁琐的,想做好费金费时费力,而且有时甚至会废人——水银毕竟是有毒的。

    这尊大漆泥金的释迦牟尼坐像,有“大头佛”的感觉。只是品相不佳,大量泥金已经脱落,只剩少许斑斑驳驳,大面积露出了紫黑色的漆衣。

    漆这个东西,天然是乳白色,氧化后变成红色,经历长时间则又会结成紫黑色的。

    而所谓的大头佛,是藏家的俗称。明代一部分禅宗佛像,为了追求刻画面部特征,会将头部做得偏大;这样一来,整体也会显得有点儿比例失调。

    而这种比例失调的风格,倒也成了一个鉴定要点。

    吴夺距离佛像不远,伸手就能碰到。既然能看明白的都看完了,感觉有年份,他便直接伸出了左手,贴上了底边。

    惊喜的表情一闪而逝。

    吴夺收手,“老板,我请个价儿。”

    “小伙子,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的,还懂铜像。这一尊铜佛像,我看少说也得明晚期。”摊主笑道。

    “但是这泥金······”

    摊主点点头,“要不是因为品相,我也不会摆在摊子上卖。这么着,一万八。”

    这尊释迦牟尼坐像,高度不到二十厘米,体量偏小;同时,从表面来看,工不够精,当是民间铸造的一般工艺。

    这样的大漆泥金佛像,若是明代早中期,价格或许能冲到两万;若是明代晚期,也就是一万左右。

    吴夺在典当行碰巧了解过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