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华夏大药的新药开发;比如夏新能源的能源研究;比如礼部的各种待诏;比如阿萨饮品的饮料配方……

    这些,都是智脑没有办法独立完成的——

    智脑可以照着人类提交的配方,一声令下,发动数以兆亿计的工业星立时开始生产;但它却不能改动这配方里哪怕小数点后六位的一个数字。

    这么多年来,智脑唯一“独自创作”的,就是那些所谓的“迎宾曲”——事实上,除了在收容星上,大家还受着谨小慎微、但求无过的心态影响,照常使用这些“迎宾曲”之外,母星上已经没人把它当成一回事、甚至是成为一种笑谈了。

    所以,这么多年来,人类和智脑已经达成了相应的默契:我们来创造,你去生产。

    这种创造,在最早期的时候;用的,就是裴秀峰董事所说的“实验室方式”。人类在实验室里,控制各种各样的仪器,投入原料,获得成品——所有的过程,都是有实物存在的。

    电灯,这种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用的“实验室方式”;爱迪生花了十三个月的时候,试错了一千六百种耐热材料、六千种植物纤维;才终于选定了最为合适的“炭化竹丝”方案——事实上,白金更好,但当时的白金,实在是太贵了;我们不能对古人有太多的苛求,在那个年代,想要把电灯产业化、商业化的爱迪生,确实需要考虑性价比的问题。

    而七千六百种实验品,都是真金白银买到的,肉眼可见的实物——事实上,爱迪生还是很幸运的,他拿到了电灯的专利权;否则,不算人工,仅仅是这些实验品,就足够使得他破产两次以上。

    随着智脑越来越发达,这种落后的方式,很快就被“数据方式”全面替代了。

    人类只需要提交某个配方,智脑就会用数据流交换的方式,来完成这个配方——这期间,可能会有无数种可能发生,尤其是在试错配方中更是如此;但智脑只会提交最终的一份结果,也是它判定为最优选项的那一份。

    也就是说,如果爱迪生生活在现在,想要发明电灯,只需要对智脑说一句“来,把所有耐热材料和植物纤维给我试试”;大约三分钟后,就能一步到位的,得到结果——钨丝,或者现在人类尚未曾发现的、其他更好的材料。

    再打个比方吧,现在有一个化学反应的配方需要实验,但反应时间可能需要近千年甚至上万年;此时,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使用催化剂”。

    如果是“实验室方式”,就是先准备许多份反应物,然后把所有自己能想到的,可能会是催化剂的化学物质放进去——这里,我们暂时抛开温度、湿度、器皿等等其他因素,只讨论催化剂本身。

    然后,大家要做的,就是观察,哪个催化剂所在的化学反应,发生得最快——好了,就是你了。

    但“数据方式”不同,只需要提交“使用所有催化剂试一试”;智脑会极为迅速地,用数据演算一遍,然后吐出一个结果;它甚至还会调用所使用的仪器、反应物、催化剂,现场演示一番,再拿出反应后的实物——正如孙春芬副科长,在几次巡察中看到的那样。

    然而,关键就在这里了,由于其他的结果,在智脑看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在这种“数据方式”处理的时候,任何人都无从得知,在其他那些催化剂的反应里,会不会发生一些奇妙、或者美丽的事情。

    事实上,有很多科学上的发现、发明、发展,都是在这种“试错时确实发现这是错的”情况下产生的;比如医学史上最吸金的药品——伟哥。

    在“数据方式”里,它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发明出来的;智脑会告诉辉瑞公司“此配方并不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它绝不会闲得没事干,再去试验这个配方对其他某些不可说的部位,会否有奇特的刺激性功效——是的,就这一句,要再多说一个字就算它输。

    华夏大药就是专门做药的;青霉素、伟哥这两种神奇的发现和发明,都是裴秀峰耳熟能详的故事;但由于药品本身存在的毒素、以及危险性,早在三百年前,包括华夏大药在内,所有医药公司的临床实验,就被智脑全面禁止了,只能采取“数据方式”——没有实验品,自然就不可能再用“实验室方式”了。

    但无论如何,要重新捡起这种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实验室方式”……那个年轻人,他疯了么?

    不对啊!

    裴秀峰董事突然灵光乍现,整个人有如醍醐灌顶;谁说医药公司没有实验品的?

    收容星上,要多少实验品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