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宁提笔在砚台上沾了些墨水,道:“还以为你不来了。”
褚遂良搓着手道:“于侍郎小看某家了。”
再看眼前的卷宗,褚遂良一卷卷翻看着,低声道:“去哪里调来三十万石粮草,今年不是往安西都护府送去六十万石吗?”
张行成解释道:“六十万石粮食只够五万安西军用几个月?”
褚遂良蹙眉思索着,道:“难道从各县调用?”
于志宁道:“潼关有囤积的粮食八十万石,河西走廊囤积的粮食还有二十万石,先从河西走廊调度十万石,再从潼关调用五十万石粮草送去河西走廊,从中再抽调十万石给安西都护府。”
经这么一提醒,褚遂良便翻看着卷宗,疑惑道:“潼关只有存粮十五万石,哪里有八十万石?”
“褚侍郎看看陈仓与咸阳县,泾阳县的官仓,再看天水郡的官仓。”
闻言,褚遂良站起身从书架上又拿下几卷的卷宗,看了粮食调度的记录,豁然开朗,“原来以前每个月都有粮食往西送。”
以往在关中登基的皇帝,会将粮食囤积在洛阳,这就有了洛阳行宫所在的意义,皇帝时常会去洛阳。
杨广修建了大运河之后,也曾在洛阳居住很久。
而当今太子则是将粮食囤积在了潼关。
褚遂良看着一卷卷的记录,思绪中出现了一条条运粮的路径。
从两年前开始,关中的粮食一直在调动,不断地运送去河西走廊,这条运输路线从潼关为起点,经过渭南,长安,咸阳桥,一路过了陈仓去陇右,再前往河西走廊。
关中的粮食一直都是活动的,而非囤积在某一处。
现在只要一个调令,存放在各县的粮食当即就可以送去河西走廊。
陇山以东的几个县半月之间就能与河西走廊凑齐三十万石粮草,最多两月就可以运送到安西都护府。
关中的粮食是活动,各县粮仓市场互相调度,有人说打仗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对太子来说,兵马就算不动,粮草也一直在调动。
看似各地官仓的粮草并不多,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的粮食就在运输途中。
褚遂良写下调令,交给于志宁。
于志宁接过调令,确认之后,便脚步匆匆离开。
关中的大雪依旧在下,李承乾听了太监的禀报,确认于志宁已带着调令离开,便也就放心了。
当陛下召见了军中诸将来商议西域战事,太子的三十万石粮草就已在路上了。
褚遂良搓着手道:“于侍郎小看某家了。”
再看眼前的卷宗,褚遂良一卷卷翻看着,低声道:“去哪里调来三十万石粮草,今年不是往安西都护府送去六十万石吗?”
张行成解释道:“六十万石粮食只够五万安西军用几个月?”
褚遂良蹙眉思索着,道:“难道从各县调用?”
于志宁道:“潼关有囤积的粮食八十万石,河西走廊囤积的粮食还有二十万石,先从河西走廊调度十万石,再从潼关调用五十万石粮草送去河西走廊,从中再抽调十万石给安西都护府。”
经这么一提醒,褚遂良便翻看着卷宗,疑惑道:“潼关只有存粮十五万石,哪里有八十万石?”
“褚侍郎看看陈仓与咸阳县,泾阳县的官仓,再看天水郡的官仓。”
闻言,褚遂良站起身从书架上又拿下几卷的卷宗,看了粮食调度的记录,豁然开朗,“原来以前每个月都有粮食往西送。”
以往在关中登基的皇帝,会将粮食囤积在洛阳,这就有了洛阳行宫所在的意义,皇帝时常会去洛阳。
杨广修建了大运河之后,也曾在洛阳居住很久。
而当今太子则是将粮食囤积在了潼关。
褚遂良看着一卷卷的记录,思绪中出现了一条条运粮的路径。
从两年前开始,关中的粮食一直在调动,不断地运送去河西走廊,这条运输路线从潼关为起点,经过渭南,长安,咸阳桥,一路过了陈仓去陇右,再前往河西走廊。
关中的粮食一直都是活动的,而非囤积在某一处。
现在只要一个调令,存放在各县的粮食当即就可以送去河西走廊。
陇山以东的几个县半月之间就能与河西走廊凑齐三十万石粮草,最多两月就可以运送到安西都护府。
关中的粮食是活动,各县粮仓市场互相调度,有人说打仗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对太子来说,兵马就算不动,粮草也一直在调动。
看似各地官仓的粮草并不多,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的粮食就在运输途中。
褚遂良写下调令,交给于志宁。
于志宁接过调令,确认之后,便脚步匆匆离开。
关中的大雪依旧在下,李承乾听了太监的禀报,确认于志宁已带着调令离开,便也就放心了。
当陛下召见了军中诸将来商议西域战事,太子的三十万石粮草就已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