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有理!这盘点心归你了,咱们在哪征粮啊?本官闲着没事儿不如出去看看。”

    小李起身屁颠屁颠的接过方正一递来的一盘枣糕。

    “就在城郊不远啊,今天就有一次!您出城直走个二三里地应该就能看见了!”

    “上一次还是在一个月前。”

    方正一笑了笑。

    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等到官府征粮了,里面还不知有多少猫腻,这次得给他看个清楚。

    “不错嘛,知道的挺全,那你一会儿陪本官走一趟!”

    小李塞得满嘴点心,点头称是。

    等吃完后,二人打马来到了城外的征粮点。

    此时来称粮的百姓已经排成了长队,个个面如土色,骨瘦如柴,手里拖着一袋粮食,等着官府称完收走。

    收粮官挥着鞭子,在队首不停喝骂着。

    百姓将袋子中的粮食倒入官斛中开始称量,这官斛中有刻度,米到了哪个位置就说明有多少斤。

    收粮官见方正一来了,立刻一脸谄媚道:“方大人!您来此有何贵干啊?”

    “嗯,瞧瞧,你忙你的。”

    收粮官点头退下,回去接着收粮。

    方正一与小李侧立在一旁。

    此时一个衣裙残破的妇人,满脸凄苦的抱着孩子送上了一袋粮。

    收粮官往官斛中一倒,高声道:“记!四十五斤,缺五斤!”

    “去,前面把户籍报上!限你三日之内凑齐!”

    妇人原本一片木然的脸色顿时生动起来。

    悲愤,痛苦,委屈一齐涌了上来。

    哭诉道:“老爷!这不可能啊!民妇在家仔仔细细量了几次,绝对不会错的,一定是五十斤!您再看看,再看看?”

    收粮官扫了一眼妇人,笑道:“好!官府收粮一定得明明白白,再仔细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