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占城稻
在杭州和苏州中间,有一座大湖,这座湖,便是后世闻名的太湖。当然,此时的名称,也叫做太湖,或者叫做苏湖。
太湖湖面广大,浩浩荡荡,是东南第一大湖。在太湖周围,特别是南部和东部,都是水网农田。这里,便是江南重要的粮仓所在。
七月出行,走在运河两岸,都可以看到两岸一片金黄的稻田。微风一来,一片片金色的稻浪,引人如醉。
这时候,已经有“太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就是江南这片区域粮仓的重要性。
在确定曾永搞定了杭州府衙里面的那堆事儿后,赵悦就带着人,乘坐着船,从杭州出发,一路北行。他此次离开杭州,要去的目的地,便是苏杭两州府中间的江南禁军大营。
驻扎在江南的禁军大营,不在苏州,也不在杭州,而是在苏杭中间的太湖边上。从杭州出发,也得差不多百里。好在走水路,从河运走,也不过大半天时间就可以抵达。
早晨出了杭州城,不一会,映入眼帘的,就是运河两岸大片大片金黄色的农田。
看着金黄色即将收割的稻田,自然也是不甚欣喜的。
运河两岸的稻田,稻谷已经有穗。最多不要半月,都可以收割了。看着这情景,很容易想象,这又是一年丰收季节。
现在江南的农田,基本上都是一年两季。收割了这一季节,马上又要种植第二季。
看着那些稻谷,赵悦忍不住好奇。找了一个地方,赵悦直接下了船。上了岸边,来到农田边上,仔细观察了稻谷,略有所悟。
这些稻谷,自然不是后世那种杂交水稻了。后世的杂交水稻,一亩田都可以轻松亩产八百斤,甚至更多。要是按照这时代的说法,那就是亩产七八石了。此时,这些农田里的这些稻谷,看这长势和结穗的情况,估计最多也就亩产三石左右。三石,用后世计算方法,就是三百多斤。这时代,一石的重量,相当于后世一百斤多一点点。
正好,农田附近有在劳作的农民,赵悦便问了起来。那农民看着赵悦身后还跟着人,再看着赵悦衣着服饰都华丽,自然知道赵悦等人不是官府中人,便是非富即贵,自然有些胆怯。
好在赵悦脸色很和气,说话也客气。问了几句后,这老农也放开了一些,和赵悦袒露起来。
原来,这些农田里面种植的稻谷,就是所谓的占城稻。这些占城稻,一亩产量基本上能有三石多一些,伺候好一些的,甚至可以达到四石多。
这种稻谷,要比之前种植的稻谷产量高了一截。说起来,这占城稻也不过是这几十年才开始种植的。目前,整个江南种植的稻谷,都是占城稻。
老农说到这里,就停不下来了,接着道:“当年官府推广这些稻谷的时候,咱们还不敢种呢。没想到这些稻谷,那产量真的可以有那么大,简直不敢相信啊。也不知道那占城到底有什么魔力,能种出这样的稻谷种子。”
赵悦笑了起来,问道:“老丈也知道占城?”
那老农民连忙点头,道:“听说那占城,是远在海外的一个地方,乘船都要一年半载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赵悦呵呵笑,对于老农民的认识,他也不多解释,他问道:“这些稻谷,都是这几十年才开始在这里种植的?”老农嗯了一声,道:“确切说来,不超过三十年。这些稻种,都是一些常年跑海外的人带回来的,后来官府才推广开来。”
赵悦嗯了一声,他倒是有些感叹,没想到占城稻已经在江南推广开来了。要是没有记错,这占城稻,似乎也在历史书里提过,确实也应该在这时候从越南那边引进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