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扶持计划

    刘家村的这一幕,在杭州府境内的很多村镇内,都在上演着。

    这时代,官府基本上就是朝廷的代表。杭州府颁布的政令,根本没有人能抗衡。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伊,没有人敢和知府老爷对着干。

    再说了,知府老爷推行的这一政令,算得上是天大的好事。又给钱又给足力,推行起来,又不是劳民伤财的事儿。所以,在村镇下面的当地里正和乡老的帮助下,这项政令推行起来的速度十分的快。

    整个州府一下子多出数千人来读书识字,原有的私塾和学堂以及相应的老师,肯定是不够的。好在有钱自然好办事,在说了这时代的私塾和学堂可不像后世那么复杂,再加上府库和江南学院的资金支持,在短时间之内,就改造和新建了数十所私塾和学堂。

    有了学堂,自然还要相应的老师。杭州府的学政这方面就有足够的优势,只开出了一些条件,就从府城“招”了几十位读书人作为这些私塾的老师。

    事实上,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机会有能力考取功名的。有些读书人,上了十多年学都可能考不上一个秀才身份。这些人,在知道自己出头无望的情况下,自然也要找自己的出路。

    有了学堂和老师,州府这边出手又还算大方,因此这项“义务”教育普及,就红红火火在杭州府境内开展起来。

    这些政令在推行的同时,也获得了当地一些豪族大户的支持。这些人支持的结果,就是每一个私塾或是学堂,或多或少再次接收到了一笔捐款。少则几十贯,多则几百贯,这些钱源源不断的汇入到各个私塾或是学堂内,用于满足学生教学的日常开销。

    下面反馈下来的情况,让赵悦意外惊喜的同时,也忍不住高兴起来。只要能推动适龄儿童入学,花上几年时间给江南学院培养源源不断的生源,就算是巨大成功了。

    推行“义务”教育的同时,赵悦也在忙着在江南学院推行自己的另外一项计划。如果说在杭州府境内推行义务教育是为给江南学院寻找培养稳定的生源,那另外这一项计划,就是为了给江南学院成功腾飞助推。

    这项计划,是一项扶持计划。赵悦在江南学院里推出了一项扶持资金,或者推出了一笔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学院里的教师或者是学生去做任何的发明创造试验和研究。

    这项资金,前期投入就达到了二十万贯。只要学院里的任何老师或者说是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有什么发明创造,都可以向学院申请一笔费用去验证或是研究自己的想法。

    按规定,学院里的每个人都能申请,只要符合条件,经过审批了之后,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甚至上千贯,更多的甚至能申请到五千贯钱来做研究。

    更重要的是,这只是启动资金。如果自己的研究有了一定成果,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资金不足了,还能继续在申请。

    这一项扶持计划出来后,可再次让江南学院沸腾了。这一次沸腾,是在学院里沸腾。一开始很多人都保持了观望,但随着第一个教师小心翼翼给赵悦递来了一份研究申请并得到了批准,还拿到了大批资金,整个学院就沸腾了。

    第一个申请的教师,其实是一个冶炼的大工匠。这个大工匠,是赵悦从自己家冶炼工场弄来的大师傅,专门来教授冶炼课程的。他申请的一项研究,是一项冶炼技术的改进。

    这教师很小心翼翼递来了申请,申请的金额,也不过一百贯钱。只是,出乎他意料的是,赵悦大手一挥,直接给他批了两千贯钱。

    事实上,赵悦之所以给对方批准了两千贯,除了对方第一个申请,想要做出表率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在赵悦看来,这个工匠研究的东西很有价值,如果研究方向对的话,一定可以改进现在的冶炼技术,让冶炼的效率还有冶炼的质量提升一大截。

    所以,他很轻松的给对方批了两千贯钱。当然,在赵悦看来,对方想要真正研究出成果,两千贯钱恐怕还是不够的。当然,有赵悦这个“先知”在一边指点,也许能让对方少走一点弯路,能够早日出成果。

    这些事儿,赵悦自然是不会和别人说的。只是这事儿一出来,却让整个学院震动了。于是有想法的老师还有那些学生,纷纷掏出了自己的申请书。

    一时间,赵悦收到的各项研究申请批准的报告,一下子都堆满了他的案头。足足花了好长时间,他才把这些五花八门的各种研究申请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