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登州与海船

    登州作为北方最重要的码头,又是对高丽和东瀛、辽东地区贸易的市舶司驻地,这里也算得上是北方的一座大城。

    登州临海而建,因为贸易发达,常驻人口超过三十万。来往于这座城市的商贾更多不胜数。每年进出登州码头的船只,达到数千艘之多。

    赵悦两艘船抵达码头的时候,码头上都还停泊着数十艘船只。这些船只,有大有小。有海船,也有在内河行驶的内河船只。

    内河船只一般都不是很大,最大的估摸也就七八丈长,两三丈宽,排水量不过几百吨。如赵悦乘坐的画舫,这是李师师之前买来的,长只有五丈多,宽一丈多,上下两层,排水量才两百吨左右。这样的画舫,放在登州的码头,就是小个头了。

    本来赵悦以为自己在汴京城见过的那些大画舫,已经很大了。可一看登州码头上停泊的那些船只,顿时有种大巫见小巫的感觉。

    “啊,那些船,怎么如此之大?”

    就是李师师还有曾墨,看到码头上停泊的十多艘大海船,也忍不住惊呼起来。不仅是她们,船上大多数没有来过海边的人,看到那些大海船,也惊呼起来。

    “这就是海船?”赵悦看着那些大海船,尽管没有其他人如此吃惊,可也忍不住为大周朝这时代能有这样大的海船感觉到惊讶。

    要说赵悦就是十万吨数十万吨巨轮都见识过了,但眼前的出现的大海船的规模,还是让他觉得不能小觑。

    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海船,最大的目测过去,最少也有三十丈长,七八丈宽,高都有两丈,宛如城楼,目测过去,排水量最少也在千吨级别了。

    这时候,能造出千吨级别的海船,已经非常不错了。千吨级别的海船,完全可以在海上航行,甚至是远海航行。就是到了十五六世纪,欧洲开启大航海时代,在没有蒸汽机时代,漂洋过海的那些海船,大多数都是千吨级别的。

    现在看着那宛如小楼一般的海船,赵悦忍不住感叹,所谓眼见为实,现在他终于算是相信大周朝能造出可以在远海试航的海船,已经有能力组织远海航行的条件了。

    在汴京城的时候,赵悦就看过相关资料。被元祐帝逼迫去江南赴任,走之前德公公送了一些市舶司的资料给他,这几日赵悦倒是好好研读了一番。

    要说大周朝这时代的造船技术,确实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了。从市舶司反馈来的材料来看,大周朝现在能开凿建设的海船,不管是质量、规模和数量,都远远领先于这个时代各个国家。

    根据市舶司资料记载,来往于泉州市舶司的海船,最大的海船已经可以装载几万石。石是大周朝的计量单位,按赵悦的理解和换算,一石差不多是一百一十斤左右,两万石的海船就可以达到千吨级别了。所以,从资料上来看,大周朝能建造和适航的海船,已经可以达到两千吨级别。

    两千吨级别的海船,在风帆时代来说,已经算是极限。

    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海船,大周朝的船队身影遍及四海,最远的据说已经达到阿拉伯海。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周朝的海运贸易也格外发达。

    就如现在眼前的登州城,海的对面便是辽东、高丽以及东瀛,每年来往这条航线上的海船多不胜数,可以说,登州城便是一座因为海贸而崛起的海上之城。赵悦一行人看着码头上的海船,啧啧称奇。这时候,曾永也出了船舱,他看了一眼海船,倒是笑了笑道:“这些海船,还算小了,去了泉州那边,那些海船才是大呢。”

    曾永之前在江南做官,去过一趟泉州,他自然见过大周朝最大的海船。此刻看着码头上那些千吨级别的海船,自然不以为然。

    赵悦收回了视线,问道:“二叔去过泉州?”

    曾永点点头,感叹道:“因公事去过一趟,泉州那边,才真是旌旗招展,楼船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