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诺一从仓库里出来,马上就有一队人开拔了进去,不一会,一桶桶的原材料便被搬运到了车上。

    他一直看着几辆车装满,然后护送的人登上车,一路开走后,才向自己的车走去。

    老陈此时从仓库里忙完出来,他要负责安排账目的登记以及清点,还有所有的安保工作。

    “他们走了后,不久就能将东西换成钱回来,想想就让人激动。”

    走到李诺一的身边,老陈也看向远去的车队,有些感慨地说。

    “是啊,一车货就能换不少钱,对了,他们都是在陆路运输的吗?”

    “路上跑一段,进了关后就改用海运,沿着海岸线走,还算安全。”

    “知道了,这样速度快些,成本也小。”

    两人聊着天,随即上了各自的车,挥手道别。

    在此以后得半个月里,李诺一除了每天固定时间在模拟机上训练驾驶飞行外,剩下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工厂的筹建之中。

    首先完成的是雷达的生产工厂,这个工厂产品的技术含量最高,但对工厂的要求反而最低。

    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的配件都没法自己生产,几乎全部是李诺一提供的配件,工厂只是负责组装而已。

    李诺一选择的第一款产品是小型化的陆军反坦克雷达。

    说起反坦克,并不是雷达可以打坦克,而是它可以在地面上侦测到对方装甲部队的行迹。

    这是一种平板式相控阵雷达,在后世通常安装在配套的特种车辆上,作为雷达车来使用。

    李诺一没有采取车载的方案,他考虑到前线基本是山地,对载具的要求太高,除了买现成的外,现有车辆基本无法满足。

    另外,此时由于装备的限制,对手也没什么精确的远程打击火力,不需要像后世那样,后方装备随时准备转移跑路。

    对灵活性要求小了后,完全可以靠一个班的人力来负责一套雷达。

    这种雷达可以发现几十公里外的坦克,也可以在敌人炮兵阵地开火后,发现对方的炮弹。

    虽然不能像反炮兵雷达那样精确定位炮兵阵地的位置,并且在几秒后引导自己的火炮反击,但也相当于打开了战场的地图,敌方大部队的部署和移动可以一览无余。

    前线部署了这种雷达,就等于半只脚迈入了信息化,战斗部署和作战会变得更加灵活,战术应用也增加了更多的多样性。

    没有车辆,雷达就要配套单独的供电系统,因此工厂里也设计了电池的组装车间。

    李诺一估计要覆盖整个一线战场,起码需要几十套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