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城里的大户人家,不知从哪里听说,花溪村学的算术一绝,普天下无出其右,也辗转托人,想把自家孩子送过来。

    冯蕴也不拒绝,花溪村的孩子束脩少,或是贫苦的直接免了束脩,大户人家要来,户籍不在这里,那就要收取高额的价格了,要么花钱,要么用粮食布匹或是别的资源置换。

    总之,要令冯蕴满意。

    没想到冯蕴狮子大开口,高价一收,仍然络绎不绝,想来村学的人,更多了。

    有门路的,托人。

    没门路的,转弯抹角地托人。

    冯蕴新请了先生,把农具坊的两间闲置的屋子都腾了出来,仍是供不应求。

    南葵方才在村学听了一耳朵赞誉,看见冯蕴便双眼冒光,好像怎么看她都看不够似的,充满崇拜。

    “娘子,你说你怎生这么厉害呀?玉浦郡、万宁郡,还有更远些的地方,都想到咱们村来读书……新皇帝不给你封个官来做做,简直就是屈了大才。”

    冯蕴啼笑皆非,“就你嘴贫。”

    在花溪村里,她不许旁人叫她王妃,众人渐渐也就习惯,一声“里正娘子”比什么都亲切。

    可正是因为少了距离,这些小蹄子也敢随便戏谑她。

    说笑几句,冯蕴道:“我以为你们要下午才回来,或是索性住在城里,明日再同文慧一道。”

    南葵好像想到什么似的,脸色沉了下来。

    “今日官府就派了一个时辰的粥。”

    冯蕴问:“怎么?刺史君仓里无粮了?”

    南葵摇摇头,眸色微微暗沉。

    “这个妾不知。但妾瞧着,安渡城的流民较年前多了很多,三五成群,拖家带口,膝盖高的孩子都牵出来讨饭,流着大鼻涕,看着怪可怜。”

    大灾之后有大难,天灾往往伴人祸。

    填不饱肚子,百姓只能出门讨生活。年前,安渡郡就不乏流民,但战后新政早就停了,现在来的,得不到安家费,分不到土地,也入不了籍。

    流民,就只能是流民了。

    冯蕴琢磨一下,问道:“刺史君怎么说?”

    南葵眉头紧锁,看着娘子淡然的模样,似乎有些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