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这日,靖王一家三口入宫与圣人团圆。王府厨下为李镜主仆二人置办了一桌四凉四热、有汤有面的上席,还温来一坛兰陵佳酿。传菜的退下后,李镜便招呼李棋上炕与他同坐。他心头层云笼罩,不作声只蒙头吃酒。
李棋猜想,此时公子一定纠结万分。进京路上,原本公子已做好打算,欲往御史台提告左峻失察渎职。靖国夫人不许公子为难左峻,公子虽心有不甘,可始终不能公然忤逆姑母。公子不愿令江都县乡民的殷殷期盼又一次落空,更不忍辜负许昌与王寂性命之所托;告,还是不告,势必左右为难。
见李镜愁眉不展,李棋自告奋勇道:“如今公子不便出面,不如这样:由我假扮江都县一普通百姓,上御史台告状去……”
“不可。”李镜摇头打断他,“民告官,视同忤逆,你并无祖荫在身,进了那衙门便是一顿杀威棒。此事不是你过问得了的。多吃点菜。”
李棋撇嘴道:“公子愁成这样,我哪有心思吃?这几日眼看着公子人都憔悴了,大过年的,当着外人,我也不好多话……”
李镜听他似在心疼自己,不禁心花绽放,终于露出笑容。“喏,陪我吃一碗。”李镜将杯中酒递给李棋,摸摸他后脑道:“你好好儿的,不令我操心,我便心满意足了。”李棋吃下半碗残酒,小脸立刻浮出两团红晕。李镜情不自禁伸手摸摸他滑嫩嫩的脸颊,收回手后又觉十分不妥,两人错开彼此目光,各怀心思陷入尴尬的沉默。
良久,李镜终于开口另起话头道:“近来我左思右想,仍觉江都一案有两处不大通顺。其一,二十年前,左阁老知晓泄洪一事后,为何不向江都县百姓预警?这极不合常理。哪怕不讲出实情,只说为防灾抗洪,转移一部分乡民,便可避免许多伤亡。他没道理眼睁睁看着百姓去死,竟无动于衷。
“其二,杀害许焕师傅那两人中,有一人是阉宦,这也仍是个未解之谜。按说勘查地势、组织泄洪该是水部衙门的活儿,一个宫人本不应过问此事。左阁老看到画师造像后便心中有数,说明他认出这两人身份。彼时他只是一七品县令,如何竟认得宫禁中人?
“这两桩疑问,全着落在左阁老一人身上。”李棋点头道,“公子莫不是想……”
“正是。”李镜正色道,“不能告他,问问他总行吧?前次吏部选试,蒙主判左阁老垂青,还未有机会登门致谢。值此新春佳节,我上门拜谢一番,总不为过。”
事不宜迟,李镜说完,当即令李棋将杯盏碗碟搬走,腾出炕上小桌,挥毫写下一封拜帖。趁姑母不在府中、无人拦他,李镜吩咐下人连夜送贴至左府。
趁着酒兴办了这件“大事”,李镜心情松快下来。主仆两重新摆上酒菜,你一碗我一碗,不多时便将那一坛琥珀色的甜酒喝得精光。
第二天早上,李镜醒来时发现李棋竟像只蟾蜍似的,叉开两腿整个人趴伏在他身上,侧脸紧紧贴着他只剩一层中衣的胸膛。更要命的是,晨起勃发的龙阳之物正被李棋压在身下,他生怕擦出火来,一动也不敢动。
如何醉成这样?吃酒之后发生了什么?他完全记不得。可千万别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做出什么丑事来呀!正当他慌乱为难之时,屋外传来下人请示之声。
李棋惊醒一跃而起,开门见是传信之人。左府一早便送来回帖,邀李镜今日过府一叙。
两人相视愕然,想不到左峻如此迅速便作出反应。这样也好,李镜忖道,此事不曾惊动靖王夫妇,省去许多麻烦。于是他定了定神,令李棋为他洗漱更衣,选两件精雅文房充作拜礼,趁姑母尚未回府,带李棋往左府奔去。
左府门庭若市,许多管家、书童打扮的下人拥着门房,各个高举着手臂递送拜帖。李棋心道,昨儿深夜送贴可谓歪打正着,若今天才来,贴都未必递得进去。李镜向他点点头,李棋扬声报道:“江都县令李镜,请拜左阁老!”
众人纷纷回头瞅一眼,便又闹哄哄挤着递贴,无人理睬他们。李棋清了清喉咙,预备再喊,身旁突然出现个皂衣短打的老者,以极轻的声音恭敬冲李镜道:“公子可随我来,此处不便开门。”
两人跟随老者来到左府东侧便门,开门后,李镜拱了拱手,拎袍迈进门去。李棋闷头便往里跟,却被拦下。老仆恭谨笑道:“公子恕罪,我家老爷说,只请您一人。这位小官人,可往坊外茶楼听戏歇息。”说着从袖中掏出一角银递上。
李棋难掩失落,连忙摇手道:“多谢,不必。我就在此静候我家公子。”老仆不再客套,收回碎银便引李镜往里走。李镜回身冲他微微点头,示意他安心等待。
左府只四进院落,李镜跟随老仆走了片刻,来到一处焚香净室。李镜在门口躬身跪拜,行门生之礼,起身后却见一位身着道袍的灰须老者,在里面冲他招手。正是那位官至吏部尚书的左老太傅。
左峻正使一白玉药碾子研磨奇楠香片,阵阵幽香沁人心脾。李镜低眉垂手讲了一大篇谢辞,左峻听罢抬眼笑道:“公子不必迂回委婉。江都一案查得如何?不妨细细说来。”李镜见他直爽,便不再客气,将江都两任仵作之死的案情,条分缕析、据实讲出。
左峻耐心听着,不时点头称是。可当李镜说到许昌自觉投诉无门、含恨自戕时,左峻放下手中物件,摇头哀叹不已。
李棋猜想,此时公子一定纠结万分。进京路上,原本公子已做好打算,欲往御史台提告左峻失察渎职。靖国夫人不许公子为难左峻,公子虽心有不甘,可始终不能公然忤逆姑母。公子不愿令江都县乡民的殷殷期盼又一次落空,更不忍辜负许昌与王寂性命之所托;告,还是不告,势必左右为难。
见李镜愁眉不展,李棋自告奋勇道:“如今公子不便出面,不如这样:由我假扮江都县一普通百姓,上御史台告状去……”
“不可。”李镜摇头打断他,“民告官,视同忤逆,你并无祖荫在身,进了那衙门便是一顿杀威棒。此事不是你过问得了的。多吃点菜。”
李棋撇嘴道:“公子愁成这样,我哪有心思吃?这几日眼看着公子人都憔悴了,大过年的,当着外人,我也不好多话……”
李镜听他似在心疼自己,不禁心花绽放,终于露出笑容。“喏,陪我吃一碗。”李镜将杯中酒递给李棋,摸摸他后脑道:“你好好儿的,不令我操心,我便心满意足了。”李棋吃下半碗残酒,小脸立刻浮出两团红晕。李镜情不自禁伸手摸摸他滑嫩嫩的脸颊,收回手后又觉十分不妥,两人错开彼此目光,各怀心思陷入尴尬的沉默。
良久,李镜终于开口另起话头道:“近来我左思右想,仍觉江都一案有两处不大通顺。其一,二十年前,左阁老知晓泄洪一事后,为何不向江都县百姓预警?这极不合常理。哪怕不讲出实情,只说为防灾抗洪,转移一部分乡民,便可避免许多伤亡。他没道理眼睁睁看着百姓去死,竟无动于衷。
“其二,杀害许焕师傅那两人中,有一人是阉宦,这也仍是个未解之谜。按说勘查地势、组织泄洪该是水部衙门的活儿,一个宫人本不应过问此事。左阁老看到画师造像后便心中有数,说明他认出这两人身份。彼时他只是一七品县令,如何竟认得宫禁中人?
“这两桩疑问,全着落在左阁老一人身上。”李棋点头道,“公子莫不是想……”
“正是。”李镜正色道,“不能告他,问问他总行吧?前次吏部选试,蒙主判左阁老垂青,还未有机会登门致谢。值此新春佳节,我上门拜谢一番,总不为过。”
事不宜迟,李镜说完,当即令李棋将杯盏碗碟搬走,腾出炕上小桌,挥毫写下一封拜帖。趁姑母不在府中、无人拦他,李镜吩咐下人连夜送贴至左府。
趁着酒兴办了这件“大事”,李镜心情松快下来。主仆两重新摆上酒菜,你一碗我一碗,不多时便将那一坛琥珀色的甜酒喝得精光。
第二天早上,李镜醒来时发现李棋竟像只蟾蜍似的,叉开两腿整个人趴伏在他身上,侧脸紧紧贴着他只剩一层中衣的胸膛。更要命的是,晨起勃发的龙阳之物正被李棋压在身下,他生怕擦出火来,一动也不敢动。
如何醉成这样?吃酒之后发生了什么?他完全记不得。可千万别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做出什么丑事来呀!正当他慌乱为难之时,屋外传来下人请示之声。
李棋惊醒一跃而起,开门见是传信之人。左府一早便送来回帖,邀李镜今日过府一叙。
两人相视愕然,想不到左峻如此迅速便作出反应。这样也好,李镜忖道,此事不曾惊动靖王夫妇,省去许多麻烦。于是他定了定神,令李棋为他洗漱更衣,选两件精雅文房充作拜礼,趁姑母尚未回府,带李棋往左府奔去。
左府门庭若市,许多管家、书童打扮的下人拥着门房,各个高举着手臂递送拜帖。李棋心道,昨儿深夜送贴可谓歪打正着,若今天才来,贴都未必递得进去。李镜向他点点头,李棋扬声报道:“江都县令李镜,请拜左阁老!”
众人纷纷回头瞅一眼,便又闹哄哄挤着递贴,无人理睬他们。李棋清了清喉咙,预备再喊,身旁突然出现个皂衣短打的老者,以极轻的声音恭敬冲李镜道:“公子可随我来,此处不便开门。”
两人跟随老者来到左府东侧便门,开门后,李镜拱了拱手,拎袍迈进门去。李棋闷头便往里跟,却被拦下。老仆恭谨笑道:“公子恕罪,我家老爷说,只请您一人。这位小官人,可往坊外茶楼听戏歇息。”说着从袖中掏出一角银递上。
李棋难掩失落,连忙摇手道:“多谢,不必。我就在此静候我家公子。”老仆不再客套,收回碎银便引李镜往里走。李镜回身冲他微微点头,示意他安心等待。
左府只四进院落,李镜跟随老仆走了片刻,来到一处焚香净室。李镜在门口躬身跪拜,行门生之礼,起身后却见一位身着道袍的灰须老者,在里面冲他招手。正是那位官至吏部尚书的左老太傅。
左峻正使一白玉药碾子研磨奇楠香片,阵阵幽香沁人心脾。李镜低眉垂手讲了一大篇谢辞,左峻听罢抬眼笑道:“公子不必迂回委婉。江都一案查得如何?不妨细细说来。”李镜见他直爽,便不再客气,将江都两任仵作之死的案情,条分缕析、据实讲出。
左峻耐心听着,不时点头称是。可当李镜说到许昌自觉投诉无门、含恨自戕时,左峻放下手中物件,摇头哀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