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印度人名叫纳伊,是来自孟加拉的婆罗门大富商乔杜里的奴仆,在故乡时便秘密皈依了佛教。

    佛教原本是济世救人的平民宗教,宣扬众生平等、慈悲为怀,又戒律森严。然佛陀圆寂之后,随着佛教传播日广,其内部开始分裂,教团组织也逐渐异化,佛教变得经院化,逐步脱离民众,脱离现实。

    佛陀所提倡的平等、中道,渐渐被偶像崇拜、种姓学说所代替,僧团也开始失去活力,甚至多有不肖者仗势欺压贫民。但是比偶像崇拜,比种姓学说,比和世俗贵族勾结,你比得过印度教吗?印度教的教团深得印度贵族喜爱,又逐步深入民众之中,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也都采用印度教的仪轨。

    从十一世纪开始,突厥人侵入印度,拆庙烧经,屠杀僧侣,强逼信众改信回教。印度教虽然也一样受到打击,但他们在印度根基深厚,征服者们也不得不和他们妥协,而既不代表平民,又不受贵族欢迎的佛教则就此毁灭。

    即便如此,佛教的很多理念也深刻影响着印度文化。即便佛陀圆寂两千余年,也依旧有人记得,佛陀的教团连剃头匠、小商贩、妓女、猎人、屠夫都能包容。

    此时,印度莫卧儿帝国正处于鼎盛,但盛世之下也隐伏着巨大的危机。莫卧儿皇帝沙贾汗穷兵黩武,军队和军事贵族的数量增长了四倍。与此同时,他又大兴土木,兴建宫殿、寺院,而且抛弃了阿克巴时期的宗教宽容政策,强制推行回教。

    就在那场逼反李自成、张献忠的大旱的同时,印度也爆发了严重的旱灾,印度百姓也同样易子而食,饿殍遍野。可沙贾汗依旧争战不休,既要征讨拉吉普特人,又要对德干高原用兵,还要在坎大哈集结兵马防备波斯。两年前,已经承受了三年旱灾之苦的印度百姓又出丁出粮,支撑沙贾汗大帝对孟加拉西部的胡格利城的葡萄牙人的讨伐行动。

    沙贾汗出动了上万大军,而胡格利城中的居民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其中军事人员还不到三百人。苦战三个月之后,莫卧儿军队终于破城,大部分葡萄牙人逃往吉大港,投奔若开人建立的阿拉干王朝,有四百余人被俘。

    沙贾汗的“丰功伟绩”,建立在对印度百姓石子榨油地压榨的基础上。胡格利之围的胜利,同样以无数民夫曝尸荒野为代价,就在他的大军准备撤退时,一贯逆来顺受的民夫们突然暴动了。

    沙贾汗很早就注意到,他的国土上又出现了佛教徒的踪迹,而这次佛教的战斗力与几百年前大不相同。僧侣们宣传只要有对佛的信心,就可以往生极乐。在教团的组织下,农民们开始抗交地租,甚至赶走领主和官员。

    “众生平等”的口号在印度东部广为流传,这些佛教徒并不攻击信奉回教、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等宗教的平民,只是对贵族发动进攻,号召粉碎种姓制度。在这样的大灾之年,如此有煽动性的口号在食不果腹,随时可能倒下就站不起来的穷人之中广泛传播。沙贾汗虽然严令稽查,但佛教徒却越杀越多,甚至有人不信佛教却也加入他们的运动当中。

    余庆对这样的剧情感到有点耳熟,这和白莲教、一向宗似乎都有些像,似乎却又不同。

    这一次的暴动就是佛教教团组织的,虽然大部分民夫都不是佛教徒,但是在旱灾之年眼看着亲朋好友不断饿死,自己又被抓来当苦力的愤怒却是共通的。他们本可以和胡格利城中的葡萄牙人联合,但是葡萄牙人在孟加拉湾一带掳掠人口、杀人放火的事情也没少干,佛教徒们也同样敌视葡萄牙人。

    因此,佛教徒们一直隐忍到葡萄牙人被击败,莫卧儿军队欢庆胜利,麻痹大意的时候才行动。莫卧儿军队死伤惨重,落荒而逃,佛教徒解救了被俘的基督徒,并接纳他们加入队伍。

    东印度大乱,旱灾和贪婪横暴的包税人是起义大军最好的助力。两年过去了,虽然起义军除了在一些偏远农村之外都没有站住脚跟,但还是越打越强,越剿越多。沙贾汗为了筹措镇压起义的经费,加倍横征暴敛,进而逼反了越来越多的穷人。

    这个剧情余庆就更熟了,荒旱连年,官逼民反,看来这印度和大明也没有多大区别。

    其实区别还是有的,莫卧儿帝国在对外战争中接连获胜,军事贵族势力强大,军队的待遇也比明朝要好,没有像明朝这样产生大量的逃兵群体。没有逃兵作为军事骨干,农民、奴隶们靠着一腔热血去造反,成功的难度实在太大。所以印度没能产生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流寇巨渠”,只有接连不断的农民、奴仆暴动,旋起旋灭。

    说到惨烈之处,小约翰也激动了起来:“哈布斯堡的爪牙和软弱无能的贵族,一同残害着捷克人民,但我们不会屈服!我们是胡斯、杰士卡、大普洛科普的继承者,我们一定会把侵略者赶出捷克的土地,将以华伦斯坦为首的叛徒们斩尽杀绝!”

    小约翰诉说着白山之战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对捷克新教徒的血腥镇压,以及华伦斯坦蝗虫大军的暴行。余庆听了半天才明白,杰士卡、大普洛科普大约就是他们国家的陈胜、吴广,华伦斯坦大约就是他们国家的张弘范。

    莱奥痛骂哈布斯堡王朝增加加泰罗尼亚的兵役和赋税,无数卡斯蒂利亚士兵涌入加泰罗尼亚,占据村庄,糟蹋庄稼。西班牙和法国的敌对,严重损害了加泰罗尼亚与朗格多克、普罗旺斯的贸易,导致加泰罗尼亚出现了粮食危机。哈布斯堡家的谋划,就是让加泰罗尼亚人在即将开始的进攻法国的战争中去挡枪子填壕沟。

    阿尔弗雷德则提到挪威的官员都是由丹麦人充任,强制推行丹麦语。挪威王国被取消已经整整一百年,挪威人屡屡在丹麦和瑞典的战争中成为炮灰。不久前丹麦军队在德国失败的后果也转嫁到了挪威人身上,丹麦国王花着挪威人的钱,流着挪威人的血,打着和挪威毫无关系的战争。

    因为语言不通,黄熊的翻译也实在不怎么样,余庆很难理解他们说的这些事情。但是在情感上,余庆却能感到强烈的共鸣。

    相比之下,他甚至算幸运的,他背后有整个闯军,有明确的目标,兄弟们都相信,只要坚持屯田练兵,最后一定能覆明灭金,均田免粮,恢复太平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