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孔孟之道是最适合发展工业的学说(2/3)
“实际管事,和理论上的规划,差别还是挺大的。长期经营的工作,跟你之前临时号召斯拉夫人,也会不太一样。不过,但凡大事,都少不了这些基础工作的支持,所以,你还是好好准备一下吧。我这次来,也是想问你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前帮忙的。”
“我现在也说不好。”郭康承认道:“不过,只要军事上能打赢,我觉得问题应该不会很大。”
“因为宗教的关键,不在于教义,而在于宗教组织本身。地中海世界长期分裂,大家没有能力建立统一的组织,所以宗教自然也会跟着分裂。哪怕当年曾经是同一个信仰,理论上都是一个宗教的教友,实际上也总会分化出不同的教派,互相视对方为异端。这是因为,大家本来就有这个‘分裂’的需求。”
“天父给了我们充分的自由,我们也不能把分裂的过错推到祂身上。说到底,这不还是人自己的问题。”他摊摊手,说道。
“我明白了。你认为我们只要保持更稳定的组织,那么教义的分裂也就不是问题了。”脱欢想了想,说。
“是的。宗教和宗教组织,也是两回事。宗教给宗教组织提供了合法性,但宗教组织最核心的功能,却反而不是宗教,而是提供公共服务。”郭康继续解释道:
“在我看来,教义这些,其实只是工具。你看波斯人就知道了。信阿胡拉-玛兹达,信天父,还是信胡大,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么?恐怕很有限吧。只不过,拜火教的组织早已腐化,对民间已经失去了影响力。民间需要有生命力的宗教组织来维持公共服务,而景教、天方教正好能填补这个缺口。所以萨珊波斯还没有灭亡的时候,拜火教就已经失去生命力了。我想,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而反过来,如果有了统一的国家,能够维持统一的组织,那教义其实也会反过来趋于一致。就算大家还有分歧,也不会动辄就分裂乃至冲突了。”
“我们的真正优势,就在于有一个维持统一的方法,能保持组织的统一。你看中原那边,早年有诸子百家,后来有儒家经学各派,始终都存在着众多声音,但一直没有真正分裂开。相反,大部分的理论,反而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我觉得,这就是个可以参考的例子。”
“理论上是这样没错,但你也说了,教义是给宗教组织提供合法性的。不同的教义,肯定也会对组织产生影响。”脱欢指出:“我们领土内,情况大致还好。但如果向地中海南岸和东部进军,收复罗马故土,肯定就会遇到远比现在更加复杂的情况。”
“各个宗教和教派,互相之间,有些都对立了千年之久,甚至已经渗入了文化之中。就算让大家知道,分裂不是神的本意,只是人自己造成的问题,要让他们放弃久远的矛盾,重新团结在同一个信仰之下,也是非常困难的。那边的客观情况就是如此,恐怕不是光靠讲道就能解决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我倒是有个比较激进的办法,倒是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郭康说:“不过我觉得这边差的太多,不知道能不能尽快起作用。”
“你说就是。”脱欢催促道:“只要有了思路,无非是学多少的问题。再怎么说,也比什么都不做好吧。”
“我觉得很多人未必喜欢。”郭康承认道:“因为在我看来,教义容易分裂,是缺少在教义之上,在对神的崇拜之上的东西。”
“那是什么?”脱欢问。
“人。”郭康回答:“如果能让大家意识到,各种神意和解读都是无用功,人的意志才是根本,那很多没有必要的内耗,就可以避免了。”
“你天天说这话。”脱欢指出:“这就能把问题全都解决了?”
“起码能避免很多问题了。”郭康说:“当年一神教取代多神教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分裂的城邦有分裂的众神,统一的帝国则应当有统一的天父。但这么多年下来,我们早都看到了——这一招,同样是没办法稳定维持的。”
“我们已经看到很多案例了。”他摊摊手:“靠信仰,能让人稳定地团结起来么?”
“恐怕是不行的。”脱欢承认道:“这个也说了不止一次了。我们也好,天方教也好,都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们应该反过来。让人先产生统一的意志,然后基于这个统一的意志,维持一个统一的神灵,最后再借助这种信仰来维持国家。”郭康说。
“从董仲舒之后,这套模式就完善下来了。大家都默认,所谓天意,就是民意的一种神秘化表达。皇帝从天这里获得神性,并通过各种祭祀活动加以声明。然后,朝廷再借助皇帝,获得神性的授权。从此之后,大家只不过是争夺对‘民’的定义权,和‘民意’的解释权。没几个想正经做事的人,会公开质疑这套体系。比我们这边,可完善太多了。”
“表面上看,塞里斯没有国教。不过,天崇拜和礼制,起到了国教的作用。士大夫群体,又兼任了教会的功能。我确实一直主张学习那边的经验,因为人家这个模式,经过了长久的考验,确实是最适合我们需求的。而且,今后技术进一步发展,这样的优势会更大。”
“我现在也说不好。”郭康承认道:“不过,只要军事上能打赢,我觉得问题应该不会很大。”
“因为宗教的关键,不在于教义,而在于宗教组织本身。地中海世界长期分裂,大家没有能力建立统一的组织,所以宗教自然也会跟着分裂。哪怕当年曾经是同一个信仰,理论上都是一个宗教的教友,实际上也总会分化出不同的教派,互相视对方为异端。这是因为,大家本来就有这个‘分裂’的需求。”
“天父给了我们充分的自由,我们也不能把分裂的过错推到祂身上。说到底,这不还是人自己的问题。”他摊摊手,说道。
“我明白了。你认为我们只要保持更稳定的组织,那么教义的分裂也就不是问题了。”脱欢想了想,说。
“是的。宗教和宗教组织,也是两回事。宗教给宗教组织提供了合法性,但宗教组织最核心的功能,却反而不是宗教,而是提供公共服务。”郭康继续解释道:
“在我看来,教义这些,其实只是工具。你看波斯人就知道了。信阿胡拉-玛兹达,信天父,还是信胡大,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么?恐怕很有限吧。只不过,拜火教的组织早已腐化,对民间已经失去了影响力。民间需要有生命力的宗教组织来维持公共服务,而景教、天方教正好能填补这个缺口。所以萨珊波斯还没有灭亡的时候,拜火教就已经失去生命力了。我想,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而反过来,如果有了统一的国家,能够维持统一的组织,那教义其实也会反过来趋于一致。就算大家还有分歧,也不会动辄就分裂乃至冲突了。”
“我们的真正优势,就在于有一个维持统一的方法,能保持组织的统一。你看中原那边,早年有诸子百家,后来有儒家经学各派,始终都存在着众多声音,但一直没有真正分裂开。相反,大部分的理论,反而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我觉得,这就是个可以参考的例子。”
“理论上是这样没错,但你也说了,教义是给宗教组织提供合法性的。不同的教义,肯定也会对组织产生影响。”脱欢指出:“我们领土内,情况大致还好。但如果向地中海南岸和东部进军,收复罗马故土,肯定就会遇到远比现在更加复杂的情况。”
“各个宗教和教派,互相之间,有些都对立了千年之久,甚至已经渗入了文化之中。就算让大家知道,分裂不是神的本意,只是人自己造成的问题,要让他们放弃久远的矛盾,重新团结在同一个信仰之下,也是非常困难的。那边的客观情况就是如此,恐怕不是光靠讲道就能解决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我倒是有个比较激进的办法,倒是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郭康说:“不过我觉得这边差的太多,不知道能不能尽快起作用。”
“你说就是。”脱欢催促道:“只要有了思路,无非是学多少的问题。再怎么说,也比什么都不做好吧。”
“我觉得很多人未必喜欢。”郭康承认道:“因为在我看来,教义容易分裂,是缺少在教义之上,在对神的崇拜之上的东西。”
“那是什么?”脱欢问。
“人。”郭康回答:“如果能让大家意识到,各种神意和解读都是无用功,人的意志才是根本,那很多没有必要的内耗,就可以避免了。”
“你天天说这话。”脱欢指出:“这就能把问题全都解决了?”
“起码能避免很多问题了。”郭康说:“当年一神教取代多神教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分裂的城邦有分裂的众神,统一的帝国则应当有统一的天父。但这么多年下来,我们早都看到了——这一招,同样是没办法稳定维持的。”
“我们已经看到很多案例了。”他摊摊手:“靠信仰,能让人稳定地团结起来么?”
“恐怕是不行的。”脱欢承认道:“这个也说了不止一次了。我们也好,天方教也好,都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们应该反过来。让人先产生统一的意志,然后基于这个统一的意志,维持一个统一的神灵,最后再借助这种信仰来维持国家。”郭康说。
“从董仲舒之后,这套模式就完善下来了。大家都默认,所谓天意,就是民意的一种神秘化表达。皇帝从天这里获得神性,并通过各种祭祀活动加以声明。然后,朝廷再借助皇帝,获得神性的授权。从此之后,大家只不过是争夺对‘民’的定义权,和‘民意’的解释权。没几个想正经做事的人,会公开质疑这套体系。比我们这边,可完善太多了。”
“表面上看,塞里斯没有国教。不过,天崇拜和礼制,起到了国教的作用。士大夫群体,又兼任了教会的功能。我确实一直主张学习那边的经验,因为人家这个模式,经过了长久的考验,确实是最适合我们需求的。而且,今后技术进一步发展,这样的优势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