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太学,开学第一课。

    曹铄所在的教室,宽敞、明亮,整个装饰颇为考究,每个座位上铺有一张上等皮革的席子。

    席子上是案牍,案牍上是一个小木箱。

    箱子内,毛笔、墨宝、砚台、印章、刻刀、竹简一应俱全,甚至还有手帕,香囊。

    这些都是蔡邕特地为每一个学子准备的。

    在有关太学的教育上,他完美的继承了桥玄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一封封文书呈报于天子,要钱,要待遇,要补助,要物质,总之,就是应了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

    得亏,现在的天子手中有钱,心里不慌,再加上蔡邕总是提到的那句“教育就是大汉的未来,不重视教育就是耽误大汉的未来!”

    一下子,所有的皇帝与太监们都不敢懈怠了,国库中拨款,万金堂中也拨款。再加上,天子刘宏自己的儿子还在其中,想想这钱也花的不算亏。

    太学的第一课,蔡邕就问了所有新生同一个问题,“人为何要活着?”

    一下子,就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学生们纷纷发言,袁谭就讲,他要光宗耀祖,让袁家从四世三公变成五世三公;

    刘琦说是要孝敬父母,陪伴家人;

    刘璋更直接一些,答了句“吃饱了不饿”,引起众人的大笑;

    尚书令右丞全柔之弟全旭则是回答“要报效大汉,流芳千古。”眼神倒是坚定,让曹铄有一种小时候梦想要当科学家的既视感。

    刘辩挠挠头,想了半天也回答了一句。“报国不报国的不打紧,主要是得忠君。”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照着他娘何皇后的意思,他就是未来的君,那所有人活着的目的,就是忠于我!我想打谁就打谁,不喜欢谁就裁撤谁,大权在握,爽歪歪。

    ……

    面对学子们有的中规中矩,有的天马行空的回答。

    蔡邕一缕胡须,饶有兴致,却最终还是没有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仰起头最后询问。

    “曹铄?你觉得呢?人为何要活着?”

    “这个嘛!”

    曹铄略微思索,旋即眼珠子转了转方才答道。

    “其实我觉得,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什么后世流芳,因为那些跟活着的时候一点关系都没有。现在的我们能在太学读书,算是站在学界之巅,占据着最多的资源,但凡学有所成,用短暂的几十年活出人样儿就可以了!做那些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也没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