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姚梦娜的发现

    姚梦娜把那本《航空动力学报》借出来完全是出自兴趣。

    她在上面看到了一篇摘要很有意思的文章。

    是冰城工业大学的一名博士写的。

    通过在叶片吸力面与压力面之间打通一条射流缝,可以使压力面高速气流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射流缝射向吸力面为吸力面低速区注入能量,从而延缓附面层分离。

    一开始看到这里的时候,姚梦娜是觉得有点震惊的。

    这种办法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无需额外的能量注入。

    要是真能实现摘要中提到的效果,那完全可以说是压气机内部流动控制技术的一项革命。

    如此分量的一篇文章,似乎不应该出现在区区航空动力学报上面。

    毕竟这份期刊哪怕放在国内,都不能算是航空航天领域最顶尖的。

    并且,考虑到这只是一篇不涉及具体型号的基础研究,投给ACTAAstronautica(宇航学报)或者AdvancesinSpaceResearch《空间研究进展》之类比较有知名度的国外期刊也毫无问题。

    “再开一个工作站倒是没关系,但人手实在没法匀出来了,你也知道,参数化拟合这种活主要就是靠堆工作量。”林示宽有些纠结地回答道:

    就算是杜义山的课题组,实验经费也一样是紧巴巴的,在没有课题支持的情况下,根本没条件做这种级别的实验验证。

    打开工作站之后,她用不太熟练的动作输入了一串命令行语句,然后重新把手中的期刊翻到想看的那一页,从随身带着的书包里面抽出了草稿纸和一支红蓝铅笔。

    “这……好吧。”

    想到这里,姚梦娜终于发现自己的思绪似乎飘得有点太远了,于是甩了甩脑袋,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重新放到面前的杂志上。

    听到姚梦娜要求的林示宽一愣,还以为是606所那边又整出了什么新活,有些苦恼地揉了揉因为长时间工作而发胀的额角。

    “这篇文章缺少的部分,首先是射流缝的截面形状,然后是开缝的位置……”

    虽然整个数字化设计组都是601所这边的人,但考虑到606所在数值模拟方面几乎完全没有经验,八三工程又是一个整体,因此杨奉畑还是把他们全都指派给了实际上由常浩南负责管理的发动机攻关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姚梦娜开始在书包里面放上削笔刀和一大把红蓝铅笔,而她过去习惯用的圆珠笔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被拿出来过了。

    虽然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他们整个小组算上常浩南和姚梦娜总共不到十个人,却要负担起整个改进的计算模拟部分,属实是压力山大。

    不过随着对常浩南认识的加深,她逐渐意识到那件事情除了觉悟问题之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一篇业内顶刊论文对于前者来说可能确实也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