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演一场戏(中)(2/3)
每一个学子都憧憬着能够成为下一个房俊,凭借自身的实力立下一桩又一桩的功勋,以弱冠之年进入政事堂,甚至成为军机大臣,权倾一方名望崇高,成为帝国之柱石。
想到自己刚刚模样被房俊看在眼里,又踹了自己一脚,那学子如何不怕?
这可是连长孙无忌都敢打的狠人呐……
房俊却没心思与他计较,黑着脸带着亲兵部曲,大步向队列后方走去。李治饶有兴致的看着一群东倒西歪的学子,摇摇头,踱着步子跟着房俊走过去。
那学子已经一脸懵然,直到房俊走出去老远,方才回过神来,一把抓住身边的同学,瞪着眼睛结结巴巴的问道:“那个啥,吾刚才……是不是骂了一句什么?”
那同学一脸同情的看着他,点点头:“是,你骂了越国公。”
那学子张了张嘴,忽然眼珠一翻,向后仰倒,吓得同学急忙扶住,却发现这人已经吓得昏了过去……
几个同学手忙脚乱的将他放在地上,将随队的医官喊了过来,进行简单的救治。
……
房俊脚步飞快,所过之处,认出他的学子们赶紧停下来站在一旁,束手躬身,老老实实的请安问好。
房俊理也不理,径直向前,片刻之后见到了随队而来的卫国公李靖。
“呦,越国公何时过来?老夫正在操练军训,甲胄在身,未能施礼,见谅见谅。”李靖急忙走过来。
身后的几位书院教谕以及抽调而来协助军训的军中校尉也赶紧上前见礼。
房俊一一还礼。
李治从后边气喘吁吁的追上来,李靖等人纷纷惊讶,不知这两人为何走到一起,不过赶紧见礼。
相互礼毕,房俊黑着脸对李靖说道:“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这些皆乃书院之学子,入学之时便立誓为国奉献、不畏艰难,何以去取军训,却一个个丢盔弃甲有若乌合之众?此非是书院军训之目的也!”
李治能够感受到房俊的怒火,他将军训视为磨炼学子品格性情的磨刀石,结果这些学子一个个东倒西歪不成样子,哪里有半分坚韧不拔之意志?这也就是负责军训的乃是卫国公李靖,房俊言语之中颇多收敛,若是换了一个旁人,说不定房俊早已先上去踹两脚出出气再说……
李靖闻言,脸上有些难堪,叹口气,无奈道:“越国公之言,老夫深表赞同,这亦是老夫之所以接受军训之原意。只是这些学子多是世家子弟,平素养尊处优桀骜不驯,且素质极差,哪里还有其祖辈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之风范?那些寒门子弟固然要听话一些,可小时候大肉都吃不上几顿,一个个骨瘦如材身如麻杆,跑几步路都喘,如今负重越野,根本坚持不住。”
一旁的一个校尉也说道:“卫公要求极严,可这些学子乃是最差一等的兵源,放在军队当中,那都是要淘汰回乡的,很少有人能够成为精锐部队的主力。”
府兵制最严重的一个弊端,便是兵源参差不齐,差距极大。毕竟平素都是乡间重地的庄稼汉、地主富绅的纨绔子弟,有一些身体素质极差,根本不适合当兵打仗。可官府征兵编入府兵那是按照人头算的,只要你年纪到了,且没有残疾,那就必须要成为府兵。
可一个人身体素质不行,即便是狠狠的操练也未必有效果,练得很了,甚至有可能暴卒猝死……
尤其是大唐立国以来,虽然战事频仍,但作战的主力已经渐渐转移到譬如水师那样的“募兵”的军队,民间大多数年青人更追求读书成为一介文官,平素头悬梁锥刺股,闷头读书不事生产,这就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与立国之初随便一支府兵拉出去都能参与野战,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李治对李靖这个传奇人物极有好感,见到房俊依旧神色不善,唯恐这个棒槌说出什么话语令李靖下不来台,便开口道:“卫公御兵之术天下无双,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等兵员素质,便是卫霍之辈前来,想必亦是束手无策。”
想到自己刚刚模样被房俊看在眼里,又踹了自己一脚,那学子如何不怕?
这可是连长孙无忌都敢打的狠人呐……
房俊却没心思与他计较,黑着脸带着亲兵部曲,大步向队列后方走去。李治饶有兴致的看着一群东倒西歪的学子,摇摇头,踱着步子跟着房俊走过去。
那学子已经一脸懵然,直到房俊走出去老远,方才回过神来,一把抓住身边的同学,瞪着眼睛结结巴巴的问道:“那个啥,吾刚才……是不是骂了一句什么?”
那同学一脸同情的看着他,点点头:“是,你骂了越国公。”
那学子张了张嘴,忽然眼珠一翻,向后仰倒,吓得同学急忙扶住,却发现这人已经吓得昏了过去……
几个同学手忙脚乱的将他放在地上,将随队的医官喊了过来,进行简单的救治。
……
房俊脚步飞快,所过之处,认出他的学子们赶紧停下来站在一旁,束手躬身,老老实实的请安问好。
房俊理也不理,径直向前,片刻之后见到了随队而来的卫国公李靖。
“呦,越国公何时过来?老夫正在操练军训,甲胄在身,未能施礼,见谅见谅。”李靖急忙走过来。
身后的几位书院教谕以及抽调而来协助军训的军中校尉也赶紧上前见礼。
房俊一一还礼。
李治从后边气喘吁吁的追上来,李靖等人纷纷惊讶,不知这两人为何走到一起,不过赶紧见礼。
相互礼毕,房俊黑着脸对李靖说道:“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这些皆乃书院之学子,入学之时便立誓为国奉献、不畏艰难,何以去取军训,却一个个丢盔弃甲有若乌合之众?此非是书院军训之目的也!”
李治能够感受到房俊的怒火,他将军训视为磨炼学子品格性情的磨刀石,结果这些学子一个个东倒西歪不成样子,哪里有半分坚韧不拔之意志?这也就是负责军训的乃是卫国公李靖,房俊言语之中颇多收敛,若是换了一个旁人,说不定房俊早已先上去踹两脚出出气再说……
李靖闻言,脸上有些难堪,叹口气,无奈道:“越国公之言,老夫深表赞同,这亦是老夫之所以接受军训之原意。只是这些学子多是世家子弟,平素养尊处优桀骜不驯,且素质极差,哪里还有其祖辈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之风范?那些寒门子弟固然要听话一些,可小时候大肉都吃不上几顿,一个个骨瘦如材身如麻杆,跑几步路都喘,如今负重越野,根本坚持不住。”
一旁的一个校尉也说道:“卫公要求极严,可这些学子乃是最差一等的兵源,放在军队当中,那都是要淘汰回乡的,很少有人能够成为精锐部队的主力。”
府兵制最严重的一个弊端,便是兵源参差不齐,差距极大。毕竟平素都是乡间重地的庄稼汉、地主富绅的纨绔子弟,有一些身体素质极差,根本不适合当兵打仗。可官府征兵编入府兵那是按照人头算的,只要你年纪到了,且没有残疾,那就必须要成为府兵。
可一个人身体素质不行,即便是狠狠的操练也未必有效果,练得很了,甚至有可能暴卒猝死……
尤其是大唐立国以来,虽然战事频仍,但作战的主力已经渐渐转移到譬如水师那样的“募兵”的军队,民间大多数年青人更追求读书成为一介文官,平素头悬梁锥刺股,闷头读书不事生产,这就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与立国之初随便一支府兵拉出去都能参与野战,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李治对李靖这个传奇人物极有好感,见到房俊依旧神色不善,唯恐这个棒槌说出什么话语令李靖下不来台,便开口道:“卫公御兵之术天下无双,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等兵员素质,便是卫霍之辈前来,想必亦是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