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五十四章 功败垂成(2/3)
李绩面容阴沉,不见喜怒,即便被张亮指着鼻子,依旧八风不动,缓缓道:“此事之究竟,吾亦不知,或许唯有赵国公方才知晓一二。”
陛下莫名其妙驾崩,长孙无忌消失无踪,这其中必然有所牵连,至于内情如何,便只有长孙无忌才清楚。
丘孝忠插言道:“赵国公消失无踪,真相如何尚未可知,不过据太医所言,陛下最后是在诸遂良服侍之下服食了一碗汤药。固然未必是因为那一碗汤药之故,可总得将诸遂良抓起来严刑审讯一番吧?”
众人齐齐附和。
既然诸遂良是陛下驾崩之前最后一个接触的人,且陛下正好在他服侍之下服食了一碗汤药,自然嫌疑最大。
李绩却依旧冷静,缓缓道:“陛下驾崩,乃是天塌地陷之事,吾等身为人臣,心中悲戚自是应当,追查真凶亦是理所当然。但吾要提醒诸位,眼下局势之恶劣,一旦陛下驾崩之讯息传出,非但这数十万大军顷刻之间军心崩溃,便是远在万里之外的长安,亦会天翻地覆!”
他泛着血丝的眼睛灼灼的盯着帐内诸人,一字字道:“诸位,陛下驾崩,已然无可挽回。相比于追查真凶,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数十万大军带回去,要稳住长安之局势!否则,若是军心涣散指使数十万大军埋骨辽东,甚至使得长安局势崩坏社稷倾颓,吾等还有何颜面踏足大唐土地,还有何颜面再见大唐父老?值此危急存亡之关头,还请诸位保持理智,约束麾下兵卒,谁若是因为一时之义愤导致不可挽回之后果,刀斧加颈之时,休怪吾不念袍泽之情!”
众人无言,沉默以对。
非是大家对李二陛下不忠,正如李绩所言,更为重要的是将这数十万军队带回大唐,并且赶紧返回长安稳定局势,若是被那些居心叵测之辈谋朝篡位,致使社稷倾颓,他们死后还有何颜面去见陛下?
一切怀疑、愤怒都只能暂且搁置。
忠于李二陛下、誓要找出李二陛下驾崩之真凶是必然的,帐内众将皆与李二陛下并肩作战多年,除去君臣之义,更有袍泽之情,焉能眼睁睁的看着李二陛下驾崩却无动于衷?
但是更重要的,大家难免在心中各有盘算,如何揪出真凶,如何将自己从嫌疑之中摘干净,如何在未来的朝堂之中保持以往的权势富贵,甚至于如何更进一步……
其利弊害,人之天性也。
*****
当漂泊于大海之上,饱受冷风寒浪侵袭的水师得知数十万大军弃城而走,狂奔败逃的消息之时,上上下下所有将校、兵卒尽皆一脸懵然。
旗舰之上,苏定方瞪大眼睛看着报讯的校尉:“怎么可能?”
数十万大军围攻平穰城,固然伤亡惨重,但是高句丽军已然明显不济,只需强攻下去,用不了几日即可破城而入,覆亡高句丽。
岂能在这等时候退兵?
此刻一退,先前大半年的征伐岂不是白白浪费,数以万计的大唐虎贲埋骨辽东,岂不都白死了?
陛下怎么可能下达这样的命令?
那校尉道:“事实如此,大军一日之间便撤退百余里,末将奉英国公之命前来下令,令水师即刻撤回华亭镇,以免遭受敌军偷袭。”
即便如此,苏定方依旧不信:“不可能!是否是久攻不下,大军施展了何等策略,以引诱高句丽军出城追击,再伺机反杀?”
校尉摇头道:“撤军是一定的,至于原因,吾等不知。不过……”
陛下莫名其妙驾崩,长孙无忌消失无踪,这其中必然有所牵连,至于内情如何,便只有长孙无忌才清楚。
丘孝忠插言道:“赵国公消失无踪,真相如何尚未可知,不过据太医所言,陛下最后是在诸遂良服侍之下服食了一碗汤药。固然未必是因为那一碗汤药之故,可总得将诸遂良抓起来严刑审讯一番吧?”
众人齐齐附和。
既然诸遂良是陛下驾崩之前最后一个接触的人,且陛下正好在他服侍之下服食了一碗汤药,自然嫌疑最大。
李绩却依旧冷静,缓缓道:“陛下驾崩,乃是天塌地陷之事,吾等身为人臣,心中悲戚自是应当,追查真凶亦是理所当然。但吾要提醒诸位,眼下局势之恶劣,一旦陛下驾崩之讯息传出,非但这数十万大军顷刻之间军心崩溃,便是远在万里之外的长安,亦会天翻地覆!”
他泛着血丝的眼睛灼灼的盯着帐内诸人,一字字道:“诸位,陛下驾崩,已然无可挽回。相比于追查真凶,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数十万大军带回去,要稳住长安之局势!否则,若是军心涣散指使数十万大军埋骨辽东,甚至使得长安局势崩坏社稷倾颓,吾等还有何颜面踏足大唐土地,还有何颜面再见大唐父老?值此危急存亡之关头,还请诸位保持理智,约束麾下兵卒,谁若是因为一时之义愤导致不可挽回之后果,刀斧加颈之时,休怪吾不念袍泽之情!”
众人无言,沉默以对。
非是大家对李二陛下不忠,正如李绩所言,更为重要的是将这数十万军队带回大唐,并且赶紧返回长安稳定局势,若是被那些居心叵测之辈谋朝篡位,致使社稷倾颓,他们死后还有何颜面去见陛下?
一切怀疑、愤怒都只能暂且搁置。
忠于李二陛下、誓要找出李二陛下驾崩之真凶是必然的,帐内众将皆与李二陛下并肩作战多年,除去君臣之义,更有袍泽之情,焉能眼睁睁的看着李二陛下驾崩却无动于衷?
但是更重要的,大家难免在心中各有盘算,如何揪出真凶,如何将自己从嫌疑之中摘干净,如何在未来的朝堂之中保持以往的权势富贵,甚至于如何更进一步……
其利弊害,人之天性也。
*****
当漂泊于大海之上,饱受冷风寒浪侵袭的水师得知数十万大军弃城而走,狂奔败逃的消息之时,上上下下所有将校、兵卒尽皆一脸懵然。
旗舰之上,苏定方瞪大眼睛看着报讯的校尉:“怎么可能?”
数十万大军围攻平穰城,固然伤亡惨重,但是高句丽军已然明显不济,只需强攻下去,用不了几日即可破城而入,覆亡高句丽。
岂能在这等时候退兵?
此刻一退,先前大半年的征伐岂不是白白浪费,数以万计的大唐虎贲埋骨辽东,岂不都白死了?
陛下怎么可能下达这样的命令?
那校尉道:“事实如此,大军一日之间便撤退百余里,末将奉英国公之命前来下令,令水师即刻撤回华亭镇,以免遭受敌军偷袭。”
即便如此,苏定方依旧不信:“不可能!是否是久攻不下,大军施展了何等策略,以引诱高句丽军出城追击,再伺机反杀?”
校尉摇头道:“撤军是一定的,至于原因,吾等不知。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