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崔钧刚到西河郡上任的时候,没少体会到西河周边民众的敌意。
西河百姓当时的这个敌意,其实不是针对于崔钧一个人的,而是针对于所有的大汉郡县官吏,针对于大汉朝廷本身。简单来说,在当时的西河郡,上郡的很多地方,民众其实对于大汉已经非常失望了。
即便是大多数的百姓都根本不认识崔钧。
在里坊中的妇人见到官吏路过,顿时如临大敌,一把抱住了身边的孩子,仿佛来的不是人,而是遇到了豺狼;在田边锄草的农夫在官吏走远后,也会朝他们的背影狠狠吐口水,身旁的半大少年也是争相效仿……
因为在这些人的认知里,官吏没干过什么好事,除了天天让他们缴纳这个,缴纳那个之外,似乎就都是高高在上,吃吃喝喝,而普通百姓永远都是苦一苦,累一累,一旦百姓遇到了些什么困难,这些官吏又都是立刻眼瞎耳聋,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走流程,什么都不公布……
咳咳。
于是从西河郡开始,崔钧总是感觉他时时刻刻都在危险之中。
虽说这几年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民间百姓对官吏的敌视不是那么强了,但是崔均会去田间地头查看,去真切的体察民意么?
并没有。
崔均更习惯待在官衙里面。
于是乎,对于百姓的印象,崔均还是停留在西河太守之时,甚至更早的时间内。
这种对于事态的割裂态度,形而上学的观念和想法,其实并不仅仅存在于崔均一个人身上才有,就像是后世绝大多数人都在义务教育当中学过要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哲学思想去看待问题,但是依旧还是有不少人脱口而出就是片面化的,割裂化的言语……
比如抛开事实不谈什么的……
站在上帝的视角,当然看崔均很傻。
可是崔均有上帝视角么?
没有。
就算是后世九年义务教育,都没能教会所有人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然后现在就因为崔均的个人思想有问题,便骂斐潜就是个废物,这么多年都改变不了旧官僚的认知?
还真以为斐潜可以怀揣一个修改器,动不动就调整一下属下的忠诚度?
更何况崔均当下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行为,他既没有要表明反叛,也没有说要投靠曹操,只是内心当中有些小想法,自私自利,动摇犹豫的旧官僚而已,难不成就这样都必须抓起来杀了?
崔均一来和斐潜并没有在鹿山之下建立什么特殊情感,二来他的思想三观都已经早就形成且稳固,他有什么理由会变成一个完全拥护和效忠斐潜的,坚定不移的,彻头彻尾的革命者或是改革派?
斐潜就像是一个足球教练,他能带动的永远是愿意跟着他的运动员,而其他人么……
就像是同样都是华夏足球,女足铿锵玫瑰,男足软脚海参。
上帝都挽救不了华夏男足!
西河百姓当时的这个敌意,其实不是针对于崔钧一个人的,而是针对于所有的大汉郡县官吏,针对于大汉朝廷本身。简单来说,在当时的西河郡,上郡的很多地方,民众其实对于大汉已经非常失望了。
即便是大多数的百姓都根本不认识崔钧。
在里坊中的妇人见到官吏路过,顿时如临大敌,一把抱住了身边的孩子,仿佛来的不是人,而是遇到了豺狼;在田边锄草的农夫在官吏走远后,也会朝他们的背影狠狠吐口水,身旁的半大少年也是争相效仿……
因为在这些人的认知里,官吏没干过什么好事,除了天天让他们缴纳这个,缴纳那个之外,似乎就都是高高在上,吃吃喝喝,而普通百姓永远都是苦一苦,累一累,一旦百姓遇到了些什么困难,这些官吏又都是立刻眼瞎耳聋,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走流程,什么都不公布……
咳咳。
于是从西河郡开始,崔钧总是感觉他时时刻刻都在危险之中。
虽说这几年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民间百姓对官吏的敌视不是那么强了,但是崔均会去田间地头查看,去真切的体察民意么?
并没有。
崔均更习惯待在官衙里面。
于是乎,对于百姓的印象,崔均还是停留在西河太守之时,甚至更早的时间内。
这种对于事态的割裂态度,形而上学的观念和想法,其实并不仅仅存在于崔均一个人身上才有,就像是后世绝大多数人都在义务教育当中学过要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哲学思想去看待问题,但是依旧还是有不少人脱口而出就是片面化的,割裂化的言语……
比如抛开事实不谈什么的……
站在上帝的视角,当然看崔均很傻。
可是崔均有上帝视角么?
没有。
就算是后世九年义务教育,都没能教会所有人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然后现在就因为崔均的个人思想有问题,便骂斐潜就是个废物,这么多年都改变不了旧官僚的认知?
还真以为斐潜可以怀揣一个修改器,动不动就调整一下属下的忠诚度?
更何况崔均当下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行为,他既没有要表明反叛,也没有说要投靠曹操,只是内心当中有些小想法,自私自利,动摇犹豫的旧官僚而已,难不成就这样都必须抓起来杀了?
崔均一来和斐潜并没有在鹿山之下建立什么特殊情感,二来他的思想三观都已经早就形成且稳固,他有什么理由会变成一个完全拥护和效忠斐潜的,坚定不移的,彻头彻尾的革命者或是改革派?
斐潜就像是一个足球教练,他能带动的永远是愿意跟着他的运动员,而其他人么……
就像是同样都是华夏足球,女足铿锵玫瑰,男足软脚海参。
上帝都挽救不了华夏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