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书信,些许暗号,当然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巧合』。
但是万一呢?
就像是快递员小哥接到了一块一的打赏,又或是在高速路口上收费员收到了涂有墨迹的钞票,或许兴师动众之下只是虚惊一场,但是如果漠视不理,或许就是几条人命!
或许每一次的小题大做,只是徒劳无功,但是至少在这个过程当中展示出来的那些东西,会让旁观者觉得心中得以安慰。
荀攸早些年,有将其妻子还有孩子接出来到长安居住了一段时间,但是他岳父母什么的因为年长,并没有跟着出来,所以后来他妻子又重新回到了颍川给老人尽孝,他长子就跟着母亲回去了,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说,荀攸或许并非是对于斐潜有什么异心。
不管是在大汉,亦或是在后世的封建王朝之中,孝敬父母,岳父母也是父母,毕竟当年荀攸还未的势的时候,愿意将女儿嫁给荀攸,终归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斐潜见过荀攸的孩子一面,但是对其的印象并没有多少,因为斐潜对于三国的记忆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罗老先生,所以三国演义之外的那些人物,斐潜几乎就是一知半解。
荀攸很厉害,斐潜知道,但是斐潜并不清楚其子利害不厉害了……
荀攸之前让其妻与子返回颍川,斐潜也没有过问。毕竟抛开忠孝不谈,大多数的士族大户也一般都是这样做的,长子在家乡继承家业,次子什么的外出奋斗,虽然说荀攸在关中获得的地位是比在山东要明显高得多,但是毕竟豫州颍川才是荀攸的老家,有乡土情节也是可以理解的。
斐潜可以做到摆脱斐氏的约束,一方面是因为河洛斐氏上下很小,并不是什么大族,人口也不多,另外一方面则是斐潜有后世的习惯,对于家族的崇拜和归属感,并没有像是大汉当下的这些土生土长的士族子弟那么的强烈。
其实未必是家族,在后世之中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不太愿意立刻自己习惯的地方,比如街道公园的老伙伴什么的,即便是孩子在大城市里面生活条件物质水平可能会更好。
所以荀攸的岳父母不愿意离乡,可以理解。但是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就像是那句老话,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荀攸的岳父母觉得乡土好,但是荀攸的那些族人却未必会觉得荀攸有多么好了。有些人嘴上兄弟父老不离口,但是行动起来就未必了。
别的不说,荀攸根本就没有给荀氏族人带去什么直接的好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族人对于荀攸的认可度会有多高?
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土匪山贼头子,可能在他家乡反倒是人人称颂,因为他会将抢劫来的财富在家乡分发。
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吏却有可能被家乡人戳脊梁骨,因为他一上台就先拿自己人开刀,完全不徇私情。
那么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标准在哪里?
屁股又是落于何处?
作为父母,大多数的都是希望将最好的留给孩子。
对于荀攸的岳父母来说,他们可能觉得在颍川的那几亩地,几座房,就是留给荀攸和他们女儿最好的东西了,至少在荀攸将来可能不得意的时候,还有一条退路,还可以回家种田,不至于就完全没有了一口饭吃。如果他们离开家乡,那么没有人照料的田亩要么会荒废,要么会被占据,没有人居住的房屋要么会倒塌,要么会被糟蹋……
荀攸的岳父母也愿意替荀攸守着这一条退路。
而同样作为父亲的荀攸,也想要给他孩子最好的。长安虽然好,但是太过繁华,年少之人心性不足,很有可能就会在这样的繁华之中迷失了自我,还不如在家乡之中沉下心来读书,积累增长,将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但是万一呢?
就像是快递员小哥接到了一块一的打赏,又或是在高速路口上收费员收到了涂有墨迹的钞票,或许兴师动众之下只是虚惊一场,但是如果漠视不理,或许就是几条人命!
或许每一次的小题大做,只是徒劳无功,但是至少在这个过程当中展示出来的那些东西,会让旁观者觉得心中得以安慰。
荀攸早些年,有将其妻子还有孩子接出来到长安居住了一段时间,但是他岳父母什么的因为年长,并没有跟着出来,所以后来他妻子又重新回到了颍川给老人尽孝,他长子就跟着母亲回去了,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说,荀攸或许并非是对于斐潜有什么异心。
不管是在大汉,亦或是在后世的封建王朝之中,孝敬父母,岳父母也是父母,毕竟当年荀攸还未的势的时候,愿意将女儿嫁给荀攸,终归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斐潜见过荀攸的孩子一面,但是对其的印象并没有多少,因为斐潜对于三国的记忆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罗老先生,所以三国演义之外的那些人物,斐潜几乎就是一知半解。
荀攸很厉害,斐潜知道,但是斐潜并不清楚其子利害不厉害了……
荀攸之前让其妻与子返回颍川,斐潜也没有过问。毕竟抛开忠孝不谈,大多数的士族大户也一般都是这样做的,长子在家乡继承家业,次子什么的外出奋斗,虽然说荀攸在关中获得的地位是比在山东要明显高得多,但是毕竟豫州颍川才是荀攸的老家,有乡土情节也是可以理解的。
斐潜可以做到摆脱斐氏的约束,一方面是因为河洛斐氏上下很小,并不是什么大族,人口也不多,另外一方面则是斐潜有后世的习惯,对于家族的崇拜和归属感,并没有像是大汉当下的这些土生土长的士族子弟那么的强烈。
其实未必是家族,在后世之中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不太愿意立刻自己习惯的地方,比如街道公园的老伙伴什么的,即便是孩子在大城市里面生活条件物质水平可能会更好。
所以荀攸的岳父母不愿意离乡,可以理解。但是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就像是那句老话,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荀攸的岳父母觉得乡土好,但是荀攸的那些族人却未必会觉得荀攸有多么好了。有些人嘴上兄弟父老不离口,但是行动起来就未必了。
别的不说,荀攸根本就没有给荀氏族人带去什么直接的好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族人对于荀攸的认可度会有多高?
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土匪山贼头子,可能在他家乡反倒是人人称颂,因为他会将抢劫来的财富在家乡分发。
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吏却有可能被家乡人戳脊梁骨,因为他一上台就先拿自己人开刀,完全不徇私情。
那么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标准在哪里?
屁股又是落于何处?
作为父母,大多数的都是希望将最好的留给孩子。
对于荀攸的岳父母来说,他们可能觉得在颍川的那几亩地,几座房,就是留给荀攸和他们女儿最好的东西了,至少在荀攸将来可能不得意的时候,还有一条退路,还可以回家种田,不至于就完全没有了一口饭吃。如果他们离开家乡,那么没有人照料的田亩要么会荒废,要么会被占据,没有人居住的房屋要么会倒塌,要么会被糟蹋……
荀攸的岳父母也愿意替荀攸守着这一条退路。
而同样作为父亲的荀攸,也想要给他孩子最好的。长安虽然好,但是太过繁华,年少之人心性不足,很有可能就会在这样的繁华之中迷失了自我,还不如在家乡之中沉下心来读书,积累增长,将来才会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