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即便是过了九月份,依然炎热,「秋老虎」不是盖的。
虽然世锦赛结束了,但是你可以看到国内的训练基地里面,基本上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甚至还比之前更加的热火朝天。
这是因为,种花家的全国运动员,即将召开。
去年在苏省的十运会,更是高潮迭起,一共出现了15人21次超6项世界纪录,7人7次平6项世界纪录,5人6次创5项亚洲纪录,14人20次超5项亚洲纪录,1对19人25次创19项全国纪录。
东道主苏省队以五十六枚金牌强势夺冠,粤省排在第二。
苏神也是上一届第一次参加全运会,他拿到了一枚铜牌,当时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短跑项目最年轻的男子奖牌获得者。他和赵昊焕、湖凯的激烈厮杀,上一届全运会里面无数人的精彩回忆。
一晃,就是四五年过去了。
苏神也成未成年人选手变成了20岁的青年人。
无论竞技水平和竞技成绩,都是比起2005年有了巨大的提升。
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成「无名小卒」变成了「国名偶像」。
不过也是从去年开始,有人提出了我们「国内练兵,一致对外」口号的问题,当年一个老教练的采访,也是历历在目——全运会实际呈现的态势,一度与「国内练兵「恰恰相反,近几届又出现了一些不需要真刀真枪的消极比赛,直到本届升级为大量出现的放弃比赛。一位国家队老教练说:「现在连「练兵「都成为奢求了。「
是的,就是「练兵」都成了奢求,很多比赛都有问题,要不然就是为了国内放弃国外,把国内练兵当成了「国外练兵,国内拼命」的奇葩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比如全运会艺术体***赛中,新华社记者朱旭懂曾偶然听到两个队队医的对话,说是金牌早就「内定「给了某某,比赛结果果然被他们言中。随后,就发生了国家艺术体操一号人物钟零指责比赛不公进而退出国家队的新闻。
除了这个「内定」,还有「假赛」风波,比如十运会最轰动性的比赛,来自柔道赛场的涉嫌「假摔「事件,先是魏向均仅用1秒就轻松战胜一名山东选手。是的,就是一秒钟,你没看错。「双计分制「弊端尽现。稍后又发生了着名的「孙福鸣事件「,伴随奥运冠军的庞大身躯一起轰然倒下的,还有公众对于全运会比赛的信任。
类似现象的集中出现,正加剧全运会久已有之的公信力危机。10月12日全运会开幕当天,在X浪网关于全运会看点的网民调查中,选择「赛场不正常现象「和「无聊比赛不关心「的占到38%,到了10月18日,比例上升到43%,而在TOM网上,这一数字更是高达56%。
十运会期间,新华社每天的比赛综述几乎都要用大量篇幅点评赛场不正常现象。10月15日,新华社更是播发了记者联合署名的评论--《全运会身患疑难杂症》。
即便是放在举国体育体制和奥运争光计划的使命下去考量,全运会显然也在逐渐背离它的初始目标。因急功近利而带来的老将临时复出、「内定「比赛结果、青少年训练成人化等现象,都对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构成了直接的损害。
当然这种事情,最离谱的还是2001年的九运会,名不见经传的15岁游泳选手张量连夺3项冠军,其中两项还是当年世界最好成绩,石破天惊式的爆发使她当选为「九运之星「,然而这位小将随后在国内赛场几乎销声匿迹,成为全运历史上最着名、最蹊跷的「流星「。九运会结束不久,国家游泳队曾征召浙江的几位游泳选手参加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浙江方面当即质疑:为什么不派全运会上某些夺金牌、破纪录的选手代表国家队?
加
上地方利益的争夺很多时候直接威胁到了国家体育的利益。在全运会之前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很多队员为了保证全运会的状态而出工不出力。国家田管中心主任丰树勇将其痛斥为「为省争光凌驾于为国争光「。
为了避免各地方的短期行为,全运会从第七届开始由奥运前一年举办改到奥运次年,奥运奖牌也计入全运会,而且后来「加码「到奥运一牌抵全运两牌。这些举措为体育总局的奥运争光计划提供了更多保证,但却无法解决全运体制自身的积重难返的问题。
而另一个更深层的、易被忽略的问题是,体育总局并不是下一级体育机构的行政领导机关,各地方的体育官员事实上只对当地政府负责,其业绩考核与升迁也由当地委员班子、政府决定。换言之,要调动地方办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全运会是目前体育总局能够拿出的惟一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
这就是之前全运会的一些阴暗面。
虽然世锦赛结束了,但是你可以看到国内的训练基地里面,基本上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甚至还比之前更加的热火朝天。
这是因为,种花家的全国运动员,即将召开。
去年在苏省的十运会,更是高潮迭起,一共出现了15人21次超6项世界纪录,7人7次平6项世界纪录,5人6次创5项亚洲纪录,14人20次超5项亚洲纪录,1对19人25次创19项全国纪录。
东道主苏省队以五十六枚金牌强势夺冠,粤省排在第二。
苏神也是上一届第一次参加全运会,他拿到了一枚铜牌,当时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短跑项目最年轻的男子奖牌获得者。他和赵昊焕、湖凯的激烈厮杀,上一届全运会里面无数人的精彩回忆。
一晃,就是四五年过去了。
苏神也成未成年人选手变成了20岁的青年人。
无论竞技水平和竞技成绩,都是比起2005年有了巨大的提升。
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成「无名小卒」变成了「国名偶像」。
不过也是从去年开始,有人提出了我们「国内练兵,一致对外」口号的问题,当年一个老教练的采访,也是历历在目——全运会实际呈现的态势,一度与「国内练兵「恰恰相反,近几届又出现了一些不需要真刀真枪的消极比赛,直到本届升级为大量出现的放弃比赛。一位国家队老教练说:「现在连「练兵「都成为奢求了。「
是的,就是「练兵」都成了奢求,很多比赛都有问题,要不然就是为了国内放弃国外,把国内练兵当成了「国外练兵,国内拼命」的奇葩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比如全运会艺术体***赛中,新华社记者朱旭懂曾偶然听到两个队队医的对话,说是金牌早就「内定「给了某某,比赛结果果然被他们言中。随后,就发生了国家艺术体操一号人物钟零指责比赛不公进而退出国家队的新闻。
除了这个「内定」,还有「假赛」风波,比如十运会最轰动性的比赛,来自柔道赛场的涉嫌「假摔「事件,先是魏向均仅用1秒就轻松战胜一名山东选手。是的,就是一秒钟,你没看错。「双计分制「弊端尽现。稍后又发生了着名的「孙福鸣事件「,伴随奥运冠军的庞大身躯一起轰然倒下的,还有公众对于全运会比赛的信任。
类似现象的集中出现,正加剧全运会久已有之的公信力危机。10月12日全运会开幕当天,在X浪网关于全运会看点的网民调查中,选择「赛场不正常现象「和「无聊比赛不关心「的占到38%,到了10月18日,比例上升到43%,而在TOM网上,这一数字更是高达56%。
十运会期间,新华社每天的比赛综述几乎都要用大量篇幅点评赛场不正常现象。10月15日,新华社更是播发了记者联合署名的评论--《全运会身患疑难杂症》。
即便是放在举国体育体制和奥运争光计划的使命下去考量,全运会显然也在逐渐背离它的初始目标。因急功近利而带来的老将临时复出、「内定「比赛结果、青少年训练成人化等现象,都对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构成了直接的损害。
当然这种事情,最离谱的还是2001年的九运会,名不见经传的15岁游泳选手张量连夺3项冠军,其中两项还是当年世界最好成绩,石破天惊式的爆发使她当选为「九运之星「,然而这位小将随后在国内赛场几乎销声匿迹,成为全运历史上最着名、最蹊跷的「流星「。九运会结束不久,国家游泳队曾征召浙江的几位游泳选手参加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浙江方面当即质疑:为什么不派全运会上某些夺金牌、破纪录的选手代表国家队?
加
上地方利益的争夺很多时候直接威胁到了国家体育的利益。在全运会之前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很多队员为了保证全运会的状态而出工不出力。国家田管中心主任丰树勇将其痛斥为「为省争光凌驾于为国争光「。
为了避免各地方的短期行为,全运会从第七届开始由奥运前一年举办改到奥运次年,奥运奖牌也计入全运会,而且后来「加码「到奥运一牌抵全运两牌。这些举措为体育总局的奥运争光计划提供了更多保证,但却无法解决全运体制自身的积重难返的问题。
而另一个更深层的、易被忽略的问题是,体育总局并不是下一级体育机构的行政领导机关,各地方的体育官员事实上只对当地政府负责,其业绩考核与升迁也由当地委员班子、政府决定。换言之,要调动地方办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全运会是目前体育总局能够拿出的惟一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
这就是之前全运会的一些阴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