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改革经验(1/2)
“这事我也听说了,确实是个好制度,这徽山县的领导是有魄力的,也说明是个坦荡之人。不过比起这个政务公开制度,我倒是更欣赏他们敢向银行借款一百万,用来修路和乡镇卫生院,这份魄力和胆量,换作我们都不一定敢啊!”接着分管经济的老同志接过话题,不过他只是简单的肯定了政务公开,主要是重点表扬了徽山县借款修路搞基建的事。
关于徽山县的讨论也没有持续多久,毕竟这几位要关注的事情太对,最后在巨峰同志的一句话中,讨论也就告一段落:“这个徽山县确实给了我们惊喜啊,本来只是让他们搞机构改革试点,没想到搞了这么多名堂出来,我看是时候让中枢办公厅安排人下去验收一下他们的成果了。”
到这一年五月的时候,徽山县收到了来自中枢的通知,说几天后会来验收他们的改革成果。
此时徽山县的机构改革已经完成,连王笠纶这个编委办主任的主要工作精力都已经没有在这上面了,现在他的精力又回到了怎么搞钱上。
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徽山县的基建也有了初步成果,但是靠县里的几个公司的收入,还银行利息都勉强,王笠纶现在又在思考,该如何搞钱尽快还上这笔钱,最好是有更多的钱,把徽山县建设的更好。
但现在已经不是几万块能解决问题的了,这是几十上百万的巨款,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很有难度的。
王笠纶想过用青杠树烧炭卖到南韩,他甚至也实地考察了县里的主要青杠林分布,但最后这个想法还是被他放弃了。
主要是这个项目成效不大,如果一开始没搞石锅这个也能赚第一桶金,但现在未免有些鸡肋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相贤的态度现在也有些摇摆,王笠纶知道对方想搞大生意,但目前国内的环境,他一个超纯正的外国人,还是在很多地方受到制约,小生意他又看不上,又和王笠纶刚认识他时一样,处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
“李老板不妨来徽山县转转,我也好尽地主之谊,河西走廊有着灿烂的文化,就算不投资不做生意,来旅游也是不错的。”王笠纶还是在电话里再次邀请李相贤来做客,他觉得对方来了,当面谈谈或许能找到什么商机。
前几次李相贤都是敷衍或谢绝,但这一次他或许也是没什么思路办法了,竟然在电话里接受了邀请。
双方约定一个月后李相贤过来,不过名义上还不是考察,只是作为旅客,还有就是王笠纶私人的朋友来玩几天。
李相贤来之前,中枢办公厅派来的验收组就到了,王笠纶作为编委主任,机构改革的执行人,自然也负责起了接待工作。
这次验收组是一个副厅级领导带队,人数倒不多,总共也就三个人。
验收组的工作也不多,主要就是实地考察,听听王笠纶和县主要领导的汇报,然后最重要的是带走各种数据。
整个验收过程只持续了三天,王笠纶自然是全程陪同,也当了三天的陪酒员,
从验收组的反应来看,这些人对徽山县的改革成绩还是很满意的,而在改革之外,三名验收组成员也看到了徽山县修路修卫生院的成果。
说实话现在的徽山县与贫穷落后已经不沾边了,虽然还比不上这几年发展好的经济富裕县,但在西北地区徽山县也算走在了前面。
送走验收组,时间已经来到了这一年的盛夏,工艺品厂发展完全陷入了瓶颈,倒是为了基建组建的县建筑公司,在修了县里的几座乡镇卫生院后,在王笠纶的提意下,公司主动前往鹏城特区揽活,已经接了几处工地的活。
现在建筑公司其实更像是劳务输出公司,徽山县也率先形成了政府牵头,让农村群众去特区打工的模式。
对于一个没有自然资源,地理条件限制更没有大型工厂的地方来说,这个时期率先搞劳务输出,不得不承认也是很明智的。
几天后验收组回到了京城,如实向相关领导汇报了情况,不过验收组除了从徽山县拿到的正式报告和数据外,还有一册几十页,足足十几万字的改革工作总结。
这份总结不同于官方公开的总结,实际上是王笠纶从个人视角,讲述了改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于徽山县的讨论也没有持续多久,毕竟这几位要关注的事情太对,最后在巨峰同志的一句话中,讨论也就告一段落:“这个徽山县确实给了我们惊喜啊,本来只是让他们搞机构改革试点,没想到搞了这么多名堂出来,我看是时候让中枢办公厅安排人下去验收一下他们的成果了。”
到这一年五月的时候,徽山县收到了来自中枢的通知,说几天后会来验收他们的改革成果。
此时徽山县的机构改革已经完成,连王笠纶这个编委办主任的主要工作精力都已经没有在这上面了,现在他的精力又回到了怎么搞钱上。
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徽山县的基建也有了初步成果,但是靠县里的几个公司的收入,还银行利息都勉强,王笠纶现在又在思考,该如何搞钱尽快还上这笔钱,最好是有更多的钱,把徽山县建设的更好。
但现在已经不是几万块能解决问题的了,这是几十上百万的巨款,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很有难度的。
王笠纶想过用青杠树烧炭卖到南韩,他甚至也实地考察了县里的主要青杠林分布,但最后这个想法还是被他放弃了。
主要是这个项目成效不大,如果一开始没搞石锅这个也能赚第一桶金,但现在未免有些鸡肋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相贤的态度现在也有些摇摆,王笠纶知道对方想搞大生意,但目前国内的环境,他一个超纯正的外国人,还是在很多地方受到制约,小生意他又看不上,又和王笠纶刚认识他时一样,处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
“李老板不妨来徽山县转转,我也好尽地主之谊,河西走廊有着灿烂的文化,就算不投资不做生意,来旅游也是不错的。”王笠纶还是在电话里再次邀请李相贤来做客,他觉得对方来了,当面谈谈或许能找到什么商机。
前几次李相贤都是敷衍或谢绝,但这一次他或许也是没什么思路办法了,竟然在电话里接受了邀请。
双方约定一个月后李相贤过来,不过名义上还不是考察,只是作为旅客,还有就是王笠纶私人的朋友来玩几天。
李相贤来之前,中枢办公厅派来的验收组就到了,王笠纶作为编委主任,机构改革的执行人,自然也负责起了接待工作。
这次验收组是一个副厅级领导带队,人数倒不多,总共也就三个人。
验收组的工作也不多,主要就是实地考察,听听王笠纶和县主要领导的汇报,然后最重要的是带走各种数据。
整个验收过程只持续了三天,王笠纶自然是全程陪同,也当了三天的陪酒员,
从验收组的反应来看,这些人对徽山县的改革成绩还是很满意的,而在改革之外,三名验收组成员也看到了徽山县修路修卫生院的成果。
说实话现在的徽山县与贫穷落后已经不沾边了,虽然还比不上这几年发展好的经济富裕县,但在西北地区徽山县也算走在了前面。
送走验收组,时间已经来到了这一年的盛夏,工艺品厂发展完全陷入了瓶颈,倒是为了基建组建的县建筑公司,在修了县里的几座乡镇卫生院后,在王笠纶的提意下,公司主动前往鹏城特区揽活,已经接了几处工地的活。
现在建筑公司其实更像是劳务输出公司,徽山县也率先形成了政府牵头,让农村群众去特区打工的模式。
对于一个没有自然资源,地理条件限制更没有大型工厂的地方来说,这个时期率先搞劳务输出,不得不承认也是很明智的。
几天后验收组回到了京城,如实向相关领导汇报了情况,不过验收组除了从徽山县拿到的正式报告和数据外,还有一册几十页,足足十几万字的改革工作总结。
这份总结不同于官方公开的总结,实际上是王笠纶从个人视角,讲述了改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