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领命!”

    “各省缺人,朝廷也缺,民间也缺,让大家伙铆足力气,大干3年!”

    “臣,领旨!”众人领了任务开始忙碌起来。

    第二天。

    张之东和夏昌珉联合诸多的大乾进士,研究着34科的科考试卷,并让各省依次在各县开展秀才院试,来大规模的填充各地县府的中学。

    同时,张之东也选派人手,去各省巡视加快各省大学的乡试举人的考试,定下了各省前800人的名额。

    张启恩可以在童生考试中放水,只要你识字就是童生,但后面的秀才和举人可是国家的中坚力量。

    没一点学识,那可抓瞎了,所以名额少的可怜,但张启恩会每两年开考一次。

    童生、秀才有功名的读书人,可以选择从商、从政、去工厂、做学问等等。

    但无论秀才还是童生,想要从政就要参加“帝国公务吏”的考试。

    除非是举人可以不用考试,各省的省府直接聘任;进士更是直接可以入翰林院,翰林院此时就是一个帝国的政务学院。

    最短三个月,最长一年,就被安排去中央或者去地方任职,地方上最低都是县督的职务。

    前三甲的状元、榜眼、探花郎更是直接赐予内阁、御书房行走的虚衔,各部的尚书和张启恩亲自指导培养。

    刘坤一、赵毅升最近巡视各省的简化汉字的扫盲情况,张启恩可是将汉语拼音都放了出来,为的就是尽快的扫盲。

    用的教材,张启恩直接复制的《赤脚医生手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和《军地两用人才之友》三大神书。

    这些书籍因其内容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被认为即便是在古代或未来遭遇极端情况时,也能提供极大的帮助和指导。

    所以张启恩就定为了新版的扫盲教材,里面都是简化字。

    内阁中的两位阁老,都被派往南北两地出去督导巡视了。

    各地的士绅们纷纷响应,因为大家看到了朝廷的决心,真的要放开文化限制了!

    私塾、家族学堂是纷纷拔地而起,老百姓也看出了未来是读书人的天下,不再抱着娃娃念书无用的旧观念。

    同时在这股学习识字扫盲的浪潮下,也让各地缺人到极致的省督们,推上了高潮。

    很多家庭都是依附在各自宗祠的力量,举全族力量培养读书人,或者整个村子来供养一个娃娃来考取秀才、举人。

    南方有的省,挑选成绩优秀的童生,直接点对点的培养秀才、举人,全程省府掏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