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章:论策(1/3)
李浩闻言面色一肃,搁下筷子问道:“陛下是要问文治,还是要问兵事?”
李世民道:“你文武全才,朕自然两者皆问。x23us.更新最快”
李浩点了点头,缓缓道:“那微臣就一一作答,先论兵事。”
一旁的李治和李明达闻言也放下了筷子,都盯着李浩看,李浩可是他们二人的偶像,李浩要论策了,他们自然要认真听。
李浩象征性地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一本正经地开口说道:“陛下,吐蕃此次如此侵犯我大唐疆土,杀我大唐百姓,臣以为,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
“诚然。”李世民虎着脸点头,“朕也有此意,此仇必须要报!”
李浩又道:“不过,陛下,眼下却不是攻打吐蕃的时候。”
“哦?是因为此次大劫导致我大唐国力衰退吗?”李世民蹙眉问。
“这只是原因之一。”李浩悠悠道,“最重要的是,吐蕃地处高原,陛下没去过高原,所以不知高原可怕,高原地带,空气稀薄,一般人去了那里,会出现高原症状,所谓的高原症状,是因为呼吸不到足够的空气,而导致浑身无力,最严重的,连路都走不动,筷子都提不稳,更枉论打仗了。”
“这么厉害?”李世民闻言吃惊不已。
李浩点头道:“确实如此,陛下,臣不敢撒谎,所以臣建议,先攻下吐谷浑,在吐谷浑建立练兵场,吐谷浑处于半高原地带,地势最高的地方比吐蕃低不了多少,若是我大唐的将士能在吐谷浑练兵两年,进攻吐蕃则会颇有胜算。”
“嗯……这法子不错……”李世民闻言捋须点头沉吟,随即蹙眉道,“只是,此次吐谷浑并未侵犯我们,我们忽然发兵灭吐谷浑,师出无名啊。”
李浩双眉一挑,道:“陛下,当初七国之军侵犯安西和北庭,臣和苏将军还有薛将军差点就回不来了,那一次,吐谷浑也参与了。”
李浩的意思很明显,翻旧账。
李世民若有所思道:“这倒是个不错的由头,那诺葛钵娶了弘化公主,若是将其捉至长安来,弘化公主也便跟着过来了,朕自己的女儿,还是待在朕的身边才安心。”
“皇上说的是。”李浩点头,心中却在暗想,你女儿现在跟飞鹰过着没羞没臊的生活呢,诺葛钵也不会活着来到长安。
这时,李世民又问:“诗狂,你以为攻打吐谷浑,派谁去最合适?”
李世民知道,吐谷浑这种小国家,肯定用不着派李浩去,大材小用。李浩毫不犹豫道:“臣以为,派薛仁贵去最为合适。”
“嗯。”李世民开怀道,“朕也瞧薛仁贵是个将帅之才,需得好好重用提拔,以后年轻一辈中,就靠你们了。”
李浩其实也是这么想的,自己的权势再大,终究只是一人,必须还得培养出权势也极大的盟友,这样才能在朝堂站稳脚,做起事来才能顺畅,文臣方面,他有马周,武将嘛,李绩,秦琼,程咬金他们三人年纪都大了,必须培养个新人,而且要绝对可靠,薛仁贵则是不二人选,正是因为想要培养薛仁贵,所以李浩才极力将此次勤王功劳往薛仁贵身上推,同时也为薛仁贵弄来了灭吐谷浑的机会,薛仁贵出道不久,在军中威信尚低,虽然功劳不小,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他必须亲自挂帅出征一次,而且要大获全胜,方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谈完兵事,李世民喝了一口酒润润喉,然后搁下酒杯,摊手开怀道:“诗狂论策,果然很有见地,现在兵事论完了,诗狂你再说说文治,可有什么好的国策?”
“有。”李浩自信一笑,道,“陛下,这个国策,臣已再琼南斟酌多年了。”
“哦?”李世民闻言双眉一挑,满面期待地问,“是何国策?”
李世民道:“你文武全才,朕自然两者皆问。x23us.更新最快”
李浩点了点头,缓缓道:“那微臣就一一作答,先论兵事。”
一旁的李治和李明达闻言也放下了筷子,都盯着李浩看,李浩可是他们二人的偶像,李浩要论策了,他们自然要认真听。
李浩象征性地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一本正经地开口说道:“陛下,吐蕃此次如此侵犯我大唐疆土,杀我大唐百姓,臣以为,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
“诚然。”李世民虎着脸点头,“朕也有此意,此仇必须要报!”
李浩又道:“不过,陛下,眼下却不是攻打吐蕃的时候。”
“哦?是因为此次大劫导致我大唐国力衰退吗?”李世民蹙眉问。
“这只是原因之一。”李浩悠悠道,“最重要的是,吐蕃地处高原,陛下没去过高原,所以不知高原可怕,高原地带,空气稀薄,一般人去了那里,会出现高原症状,所谓的高原症状,是因为呼吸不到足够的空气,而导致浑身无力,最严重的,连路都走不动,筷子都提不稳,更枉论打仗了。”
“这么厉害?”李世民闻言吃惊不已。
李浩点头道:“确实如此,陛下,臣不敢撒谎,所以臣建议,先攻下吐谷浑,在吐谷浑建立练兵场,吐谷浑处于半高原地带,地势最高的地方比吐蕃低不了多少,若是我大唐的将士能在吐谷浑练兵两年,进攻吐蕃则会颇有胜算。”
“嗯……这法子不错……”李世民闻言捋须点头沉吟,随即蹙眉道,“只是,此次吐谷浑并未侵犯我们,我们忽然发兵灭吐谷浑,师出无名啊。”
李浩双眉一挑,道:“陛下,当初七国之军侵犯安西和北庭,臣和苏将军还有薛将军差点就回不来了,那一次,吐谷浑也参与了。”
李浩的意思很明显,翻旧账。
李世民若有所思道:“这倒是个不错的由头,那诺葛钵娶了弘化公主,若是将其捉至长安来,弘化公主也便跟着过来了,朕自己的女儿,还是待在朕的身边才安心。”
“皇上说的是。”李浩点头,心中却在暗想,你女儿现在跟飞鹰过着没羞没臊的生活呢,诺葛钵也不会活着来到长安。
这时,李世民又问:“诗狂,你以为攻打吐谷浑,派谁去最合适?”
李世民知道,吐谷浑这种小国家,肯定用不着派李浩去,大材小用。李浩毫不犹豫道:“臣以为,派薛仁贵去最为合适。”
“嗯。”李世民开怀道,“朕也瞧薛仁贵是个将帅之才,需得好好重用提拔,以后年轻一辈中,就靠你们了。”
李浩其实也是这么想的,自己的权势再大,终究只是一人,必须还得培养出权势也极大的盟友,这样才能在朝堂站稳脚,做起事来才能顺畅,文臣方面,他有马周,武将嘛,李绩,秦琼,程咬金他们三人年纪都大了,必须培养个新人,而且要绝对可靠,薛仁贵则是不二人选,正是因为想要培养薛仁贵,所以李浩才极力将此次勤王功劳往薛仁贵身上推,同时也为薛仁贵弄来了灭吐谷浑的机会,薛仁贵出道不久,在军中威信尚低,虽然功劳不小,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他必须亲自挂帅出征一次,而且要大获全胜,方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谈完兵事,李世民喝了一口酒润润喉,然后搁下酒杯,摊手开怀道:“诗狂论策,果然很有见地,现在兵事论完了,诗狂你再说说文治,可有什么好的国策?”
“有。”李浩自信一笑,道,“陛下,这个国策,臣已再琼南斟酌多年了。”
“哦?”李世民闻言双眉一挑,满面期待地问,“是何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