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这天夏小小迟到了,她还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手机在床头柜响了起来。昨晚熬夜凌晨三点的她在睁开眼的瞬间感到眼眶酸涩,视觉模糊,刚才她又在睡梦中做了个梦中梦,梦里她梦见自己已经背着书包去了学校至于后面的事情............总之就是记不清了。

    来电显示是“霞”,夏小小接起电话“喂妈,干啥啊?”电话那头听到她懒洋洋的声音瞬间暴起“我看你是想完蛋了,你们老师电话都打过来了,我早晨在开会,还以为你在外面出什么事了!都半上午了还没起来,赶快刷牙洗脸下来,我特意请假把你送过去。”

    一路上霞女士都在不停地叨叨,夏小小目光呆滞的看着车外的风景,熟悉的街道略过,往后就是一小段高速公路下坡再穿过繁华的街道市区就到了所谓的一中。

    “你等会到学校要好好和同学相处......”霞女士不放心的皱眉,眼睛被墨镜遮挡,夏小小把书包挂在一个肩头就进去了。

    这学校真大,她在这里绕了一大圈抬头时阳光有些刺眼她看到了‘明理楼’‘育才楼’‘智学楼’还有好几栋楼也交叉林立在中间,找了半天下课铃都响了,她打开手机看了下新生报到指南‘高一【3】班,3号楼2楼108’夏小小脖子都酸了才找到3号楼,楼下居然还有一个大厅左边是电梯,右边是楼梯。

    想当初她初中成绩在班里中等,时不时的还要面临内部黑马崛起时的碾压,临近中考的几个月霞女士操碎了心,跑动跑西的打听到了‘艺体特长生’这个中考升重点学校的途径,临时砸钱找了一个艺术冲刺班,文化课和美术同时进修才有了今天。

    108高一三的牌子夏小小看到了,走廊上时不时有人注意到她,因为是临近中午最后一堂课,还有人背着书包过来,这场景相当惹眼。他们班的后门没开,夏小小心里有点社恐,往正门口走的时候透过窗户玻璃看到里面人很多,这会儿又是下课的时间,站着坐着聊天的都有。

    往里走的时候,她目测前排中间每个座椅都有了书包,只有最后一排靠窗还有位置是空的,可是她有点近视原本还希望有个中间排的呢,她坐下来后,学校就打铃了。旁边回来个人她没抬头但是感觉有一个很大的阴影落了下来,夏小小睫毛微微颤抖了一下,目光垂落的更低视线只能扫到崭新干净的桌角。

    许是跑回来的缘故,杨奕川衣角带过来的风扫动了女生的鬓发。夏小小面前的桌子猛地被一只手撑住,男生个子高的缘故微微躬身另一只手就自然的落在了椅背上形成了一个圈禁的姿态,她下意识的浑身颤抖了一下,暗自大骂自己胆小没出息。头顶上响起清冷淡漠的男生的声音“这是我位置。”

    “哦?”夏小小发出这个单音节的时候,心里也后知后觉的察觉到自己这样太没礼貌了,要是被人打了怎么办啊啊啊。

    于是她面色如常咬字清晰的将目光转到自己旁边的桌子上,哪里依旧放着一个软塌塌的黑色书包“不好意思,我刚才,看到只有这个座位没有书包。”夏小小声音软软的很清亮。

    杨奕川垂眸看向她,这个女生抬起头的时候眼睛很漂亮,眼神很亮,说话的时候杨奕川不自觉的将目光落在她一开一合粉嫩的唇瓣上。

    原本要脱口而出的话,在这时猛地刹住,他微微翘起嘴角撑着桌子将嘴边的话变成“你是不是涂口红了?”这句话说出来的飞快,夏小小只觉得自己接收到了一个问句,怀疑是听错了什么,意想不到的指责没有到来,她看到男生已经在自己身边坐下了。

    这个时候老师已经进班了,杨奕川很会挑时间,让夏小小没有办法将话题继续下去。

    中午吃饭的时候夏小小打开手机,霞女士又发了几条消息‘吃饭了吗’‘饭菜怎么样’‘钱够用吗’夏小小一一回复了,她吃完还要找宿舍。

    住宿用品都是统一配套的夏小小连行李箱都没拿,想着先前在某贴上面搜的据说这学校开学有军训,到时候先住学校,有需要的东西再让霞女士顺路带过来。

    宿舍在后面几栋夏小小沿着围墙转悠,顺着人群最多的地方走看到那个拥有独立卫生间和小阳台的大楼。她因为心情过于激动还拍了个照片发给霞女士“妈,这学校住宿楼和外面的居民楼一样诶,有电梯还有阳台!”

    霞女士回复的很快“好好好,毕竟是重点高中,管理模式肯定也是和大学差不多,你好好学习就行了。”

    夏小小蹦蹦跶跶的上去,宿舍需要录指纹,密码还没定,室友都是自己班里的同学,遗憾的是床位已经没有了自由选择的余地,唯一值得庆幸的好事就是一个房间加上她只有三个人,每个人下面都有一个书桌台,她这个靠阳台需要自己睡前拉帘子。

    中午她翻来覆去的睡不沉,刚感觉要做梦了就听到了下午催促起床的铃声,夏小小像一张煎饼摊在床上,起床永远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只是夏小小这么觉得。

    “同学,还不走?”有个女生爬上了梯子敲了敲她的床。夏小小没想到还有人跑来叫她霎时不好意思再赖床了。

    “我这就起来!”夏小小飞速抓起衣服,那个女生站在下面摆摆手说“没事没事,我等你。”

    路上安颜逸说“今天早上第一节是班主任的课嘛,她说让我们以后不要迟到,不然就在外面站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