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干像一把刀,湿是一团糟’。

    耕作了多年,也治理了多次,‘盐随水来,水带盐走’的治理原理也不难。

    但碱降了、盐排了、田洗了,就能正常的种地了吗?

    不!

    土壤修复是一个系统性、长周期的过程。

    想要唤醒沉睡的耕地,让盐碱地变黑土地,打造大粮仓,需要良田、良种、良法形成持续性的良性耕作。

    现在种子有了。

    只需要一两年就能换回一块良田。

    关于土地的故事还有很多。

    各地的种植大户、投资商都蜂拥而至。

    热情席卷了农业局。

    各地不得不邀请各地农科院的专家组织技术培训和政策解读。

    让地方惊喜的是,由苜禾和天禾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也第一时间组织了相关活动。

    不懂政策,农业局摇人。

    技术员不够,农业局摇人。

    苜禾也根本没有节约成本的想法,专家费、培训费应有尽有,表现让各方都很满意。

    想装成鸵鸟的银行也被拉了出来,讲解贷款政策、贷款额度以及政策贴息等等。

    就这样,

    种植大户,农业企业踏上了鲜有人问津的盐碱荒地,在工作人员的协同下开始丈量土地。

    在一点一点的摸索中,流程逐渐的完善,从流转土地--签合同--买种子--技术培训等等。

    农户们发现流程也不是那么的难。

    而地方的农业局看着嘉禾技术服务团队忙前忙后的身影,也不由感慨。

    “天玉1号能那么火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又来了个苜禾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