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此前已经知道了大孙在政务上的能力,现在的他则有心考验大孙在赏罚方面是否分明,是否得体,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

    朱雄英是自然听出来了自己皇爷爷这个想法的,只是,他并不觉得这个功劳,或者说徐帅所列的功劳,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啊。

    但是听到自己皇爷爷这个语气,用词,怎么觉得这安排不妥,似乎想要把自己四叔的功劳,再往上提一提?

    于是,朱雄英试探性的回答道:“皇爷爷,此次漠南之战,沐叔之功劳也不小,以一路之兵力,独战脱火赤十五万兵马,还有其背后的牧民,虽没做到彻底歼灭,但起码也将脱火赤给活捉了。

    而徐帅这边,将近二十万的兵马,同样取得了不菲的战绩。因此,孙儿以为,此战之首功,当沐叔、四叔、张将军得之。至于其它之功劳,则按照旧例,依例实行即可。”

    朱元璋听到这里,心里甚是欣慰,看来大孙在赏罚方面,确实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不那么的偏袒。

    他故意考验道:“但是,皇爷爷认为,此次战功,你四叔应当居首功!”

    朱雄英闻言心里一紧,他知道皇爷爷这是在考验自己,但是他觉得,自己的回答,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四叔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的。

    于是,他坚定地回答道:“皇爷爷,四叔确实功不可没,但是此次战役,能够取得胜利,主要还是靠徐帅的指挥,以及沐叔等将领的作战,是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指挥若定。”

    朱元璋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大孙,在赏罚方面,算是已经有了自己的那一套了。

    他接着问道:“那么,你觉得,此次战役,谁的功劳最大呢?”这回,就连侍奉一旁的太监总管朴不成都知道了陛下的用意,但是他也只能做着眼观鼻,鼻观心,不语的行为。

    朱雄英想了想,回答道:“皇爷爷,对于此次战役,孙儿以为有这么两种赏赐方式。

    这于公嘛,孙儿认为,这首功当属那些英勇杀敌的士卒们,是他们暂时舍弃了家中老小,以身躯抵抗外敌之入侵。

    而那些将帅们,古之所有之战绩,全归于身,却忘记这所定之策略,都是由这些士卒们执行的。而他们,只不过是在中军大帐内,或站于前线之端,使用其兵法韬略,遥相指挥。

    因此,于公而言,我们可以按照功劳大小,赏赐这些士卒们。对于那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的士卒们,我们应该给予重赏,

    对于那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士卒们,我们应该给予奖励。对于那些在战场上,受伤或者牺牲的士卒们,我们应该给予抚恤。”

    其实朱雄英说这么多,其总体思路不过是要从大义上出发,应该更加重视对士卒的奖赏,而不是对将帅的封赏。这也是自己结合前世之历史,希望由此改变大明对于士卒的看法,使其由世袭军户制逐渐往募兵制转变。

    朱雄英顿了顿,接着说道:“皇爷爷,虽说这种赏赐方式,可以加强皇权对兵权的绝对掌控,从掌控将帅,下放到士卒,但这其中却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孙儿也就不展开说明了。

    至于私嘛,就是孙儿刚才所说,大可以将首功分给沐叔,四叔,以及张将军。当然了,最终如何赏赐,自当是由皇爷爷您裁决了。”

    朱元璋在听完自己大孙这样的说法,原本坐着的姿势,也就变成了起身左右踱步。也只有这样的场合,朱元璋才会这样思考问题,无它,他觉得这样的场合是他最舒服的。

    朱元璋在思考一会儿之后,转身对着朱雄英回答道:“大孙啊,你刚才所说的于公之说,皇爷爷刚才想了一下,确实是能够加强皇权,但同时也相当的费银子。但是,皇爷爷允准你在荡倭卫实行你的想法。

    至于封赏之事,皇爷爷我再思考一番。呃…,既然有这大雪龙骑协助,想必天德那边的兵力也就相对充足。这样,皇爷爷再令人运送一批粮草,顺便将全宁四部全打下来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