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太监站在王志面前,双手抱拳于右脑侧,开口说道:“陛下龙体安健,王大人无需担心。”说完这句话之后,又正色道:“陛下口谕,新蔡县正处灾后重建,无需多注重礼节,故无需摆设香案。”

    王志闻言,连忙跪地开口说道:“下官谨遵陛下口谕,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常来说,他是知道这宣读圣旨是有一套很严谨的流程的,就比如沐浴更衣以及摆设香案等物了,但是目前条件有限,王志也能理解陛下为何有这样的口谕。

    宣旨太监点了点头,随后从身后一小太监接过圣旨,开口说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近日河南之地突遭洪灾侵袭,百姓深受其害,流离失所,家园尽毁,财物损失惨重,朕闻之甚感忧虑。然在此危难之际,新蔡县令王志却表现出坚定的决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临危不惧,毅然投身搜救百姓之工作,不辞辛劳,昼夜兼程,尽最大努力确保百姓生命安全。

    同时,王志县令亦积极组织加固河堤,防止洪水进一步泛滥,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其功劳甚大,朕甚感欣慰。为表彰王志县令之卓越贡献,朕决定对其予以提拔重用。

    着即升任新蔡县令王志为汝宁知府,全权处置灾后重建事宜,以期尽快恢复当地生产生活秩序,让百姓早日安居乐业。王志知府须尽心竭力,不负朕望,即日启程赴任,钦此。”

    王志听完圣旨,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他连忙叩首,声音颤抖地回应道:“微臣王志,谨遵圣谕,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重托。”

    宣旨太监微微一笑,扶起王志,又说道:“王大人,陛下对您的才干和忠诚颇为赞赏,此次任命也是对您在新蔡县所做努力的肯定。希望您在新的岗位上,能够继续为百姓谋福祉,为朝廷尽忠职守。”

    王志点头称是,在宣旨太监离开后,根据朱元璋的明确旨意,王志是被任命为汝宁知府的,其肩负着处理汝宁府境内灾后重建重任。在接到任命后,王志也深知灾后重建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他立即组织起师爷、县丞等原班人马,商讨新蔡县灾后重建的具体事宜。

    在商讨结束后,王志留下师爷、县丞等人继续处理新蔡县的灾后重建事宜,而他则带着一家三口,雇了一辆牛车,踏上了前往汝宁府的路程。他深知,作为新任汝宁知府,自己肩上的担子将会更重。

    ……

    汝宁府知府衙门内

    朱雄英已经将原知府李仁道所用的奢侈物品给封箱,并让稍早前,前来宣旨李仁道罪行的太监一并带回去。而此刻的朱雄英则在收拾后的客厅里,跟蒋瓛、蓝玉等人商讨汝宁灾后重建的事宜。

    朱雄英开口说道:“近几日随着荡倭卫的全力铺开搜救,以及追回来的五十万石粮食,共搜救出十余万百姓,但这五十万石粮食也用不了多久就会耗尽,着实是一件难事。”

    蓝玉闻言,欲言又止,但看到自己这个外甥孙如此苦恼,最终开口说出历代常用的办法:“雄英呐,按照你的这个施粥方法,立筷子不倒。这五十万石确实是用不了多久。

    其实吧,历代哪里有你这样子施粥的。不说远的,就说近的,暴元入主中原的时候,每遇到天灾人祸,百姓凄惨不堪的时候,都不会开仓赈粮。都是等到……”

    还没等蓝玉说完,朱雄英举起右手制止蓝玉说下去,其实当他说出第一句话的时候,他就知道蓝玉想要说什么了,也第一时间联想起和珅赈灾时的场景。

    话说和珅当年到了赈灾现场,需要给饥饿的灾民们施粥。但是还没等灾民们拿到这些粥,作为乾隆宠臣的和珅却往米粥里撒了几把沙子。一时间大家都惊呆了,不知道和珅是在干什么,但乾隆没有马上惩罚和珅,而是让他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

    和珅就解释,如果要让这些粥真正起到帮助饥饿灾民的作用,那么就是要这样做才行。因为粥是免费发放的,很多并不属于灾民的人也会来冒领,而如果往粥里加了沙子,那些冒领的人就不会来了,真正的灾民就能多领一些粥。

    如今,自己也面临了这种情况,但却不能按照和珅这种做法来赈灾,原因无它。首先,自己作为大明的嫡长孙,如此行为,无疑是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其次,自己还有系统商城在身,完全可以用兑换点兑换出粮食出来。

    朱雄英开口说道:“五十万石粮食虽说坚持不了太久,但皇爷爷已经派父皇带着三十万兵马以及一百五十万石赈灾粮而来,根据其脚程,再坚持个十来天不成问题。”

    “殿下英明,只是这十来天的时间,光凭着五十万石粮食,还是很难支撑起这十多万百姓的生计啊。”蒋瓛忧心忡忡地说道,他的眼中满是忧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百姓因饥饿而挣扎的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