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岚家的伙食那是相当的好,自家种了麦子,麦子面那就可以随便的吃了,申氏和张氏都是勤快的媳妇,这几天的面食也是变着花样的来,小岚眼瞅着,这几天身上都长肉了。

    吃过了饭,小岚就将家里的账册拿了出来,这些天卖出了不少笔麦种子出去,她都一一记录在册。

    盛轩一边喝着茶,一边跟张氏笑着拉呱,“卖给人家的种子,当然要挑拣最好的了,不过啊,咱们自家也多留一些,我打算明年还要种小麦的......”

    这次春小麦试种成功,盛轩自然不可能放弃明年继续种小麦的。这次种了三十亩地的小麦,原本盛轩是不同意种这么多的,不过最后还是听了小岚的建议,将那块地全部种上了。

    这样是放在别人家,不说要试种三十亩地的麦子,就是试种一种从来都没种过的作物,哪怕是一亩地,都是很难的。也幸亏这件事发生在盛轩家里,小岚在家中有很大的话语权,虽然大家都知道种小麦存在着风险,但是这个想法是小岚提出的,所以大家都表示了赞同。

    小岚头脑灵活,现如今家里的产业大多都与她有着关系。可以说她是这个家的核心和大脑。果然,种小麦的这个决定,给家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立秋之后,暑气依旧还在,天还是很热。小文的功课也一直没有落下,小虎、小澄和小强也很上进,只是进步跟小文还是有段距离的。张山峰不止一次的感叹过,他们老张家就不是读书的料,没有读书的根,而小文则跟他们不一样,老盛家是有读书根的。

    后来小岚才知道了张山峰的意思,原来老盛家的祖上还真的是读书人家,只是后来逐渐落寞了。

    最近小文几个虽然一天三顿正常的吃饭,但还是肉眼可见的瘦了不少,最近张氏和申氏就开始琢磨各种吃食给孩子们做,但几个小伙子还是没怎么长肉,反而瘦了一大圈。

    这可把张氏、申氏、付氏和刘氏娘几个心疼的不行,几个孩子除了上私塾就是回来做功课,根本就没有闲着的时候。

    这天赵氏又来家里串门子了。两个老闺蜜说话,自然是要避着几个孩子的。小岚和小婷对视了一眼,彼此心里都了然,这次赵氏过来,大概率还是因为上次的那件事。

    “我们家也是刚知道,那个富商回来了,听人说,他们这一家子是前天回来的,一直在县城里住着,今天他们一家子回来镇上了。”赵氏跟张氏嘀咕道,“这次,不是富商一个人回来的,是拖家带口的,带着媳妇、孩子全家一起回来的。”

    “啊?”

    “听说啊,他老丈人生病了,在河间县没有治好,怕老人家有个好歹,所以就回乡了。”赵氏喘匀了一口气,接着道,“你猜怎么着,这一回来啊,在县丞找了郎中瞧了这么一瞧,一剂药下去,这个病就好了。”

    “这也太玄乎了吧......”张氏纳闷道。

    “可不是咋地,还有更玄乎的呢,这富商回来见人还说,在河间县做买卖是挺挣钱的,可是就是他的媳妇和老丈人,总是生病,可见这个地方不旺他们家,这次他们全家回来了,就不打算回河间县了。”赵氏道。

    听赵氏这么说,张氏即便在愚钝,也听出了一些别的意思来了。她不由得心中一动,这个富商是不打算回河间县了,事情不能光看表面,虽然借了老丈人年纪大了看病得由头,可什么病在河间县怎么治都治不好,可一来大丰县,一剂药下去,立马就好了。若真的如这个客商所说的这样,那他们怎么不早点回来呢,早点回来岂不是能让他老丈人早点好嘛。

    这件事,八成跟庞秀娥闹出来的那桩丑事有关系,因为这件事,这个富商跟盛诺那一房出现了矛盾,可是盛诺毕竟是河间县的县丞,官大一级压死人,盛诺要想弄他,易如反掌。

    不过这些都是张氏的猜测罢了,具体是怎么情形,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了。

    赵氏和张氏唠了半晌,才坐着马车回镇上去了,送走了赵氏,小岚就向张氏询问赵氏来家的缘由。

    这次张氏没有隐瞒,将赵氏的话说了,“你赵婶子说,王富商这次是在河间县捞够本了,所以就带着全家都回来镇上来了,他的那个老丈人,是出了名的吃人不吐骨头。”

    晚上吃饭的时候,张氏当着孩子们的面,将这件事情跟盛轩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