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何以说身份高贵的贾元春其实更向往天伦之乐?(2/3)
来自皇商家庭的薛姨妈带着薛蟠、薛宝钗兄妹俩进京时,薛家其实已显没落,薛姨父早已过世,薛蟠又是纨绔子弟,薛家未来的希望便"惊人的相似"落在了同样端庄稳重也是才貌双全的薛宝钗身上。
薛姨妈进京的目的,就是让女儿薛宝钗进宫选秀女。只是,薛宝钗没当上秀女。薛家的愿望落了空,薛姨妈只好赖在姐姐王夫人家,退而求其次,另外考虑女儿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以期"亲上加亲"实现这一"金玉良缘",以便支撑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薛家。
薛姨妈的心思,同病相怜的王夫人作为姐姐自然理解并全力支持。实际上,已为贵妃的贾元春知情后也"我见犹怜",转而赞同。
因宝钗的境况,薛家选择"嫁得好"的想法,恰与她当年类似。"为了拯救家族,甘愿牺牲自己"这一相同的正统观念,使贾元春薛宝钗二人之间多了一份天然的认同感,从而惺惺相惜。更何况还有母亲王夫人在耳边不时唠叨"木石前盟"怎比得上"金玉良缘"。
于是,有贾母心疼林黛玉,她的孤苦就微乎其微。相反,她一无所有的家境,兼之身体柔弱多病,爱使小性儿且为人清高又刻薄尖酸……便成了贾府高层不认可"木石前盟"的核心理由。
所以,省亲时对薛宝钗、林黛玉还一样看待的大姐贾元春,后来便对弟弟贾宝玉忠情林黛玉不认可也不那么赞同,感情的天平悄然地向薛宝钗倾斜了。
为此,贾元春便以贵妃的身份代表皇权,借省亲之后的端午节向娘家人赐礼的机会,婉转而又正式地表达了她支持"金玉良缘"的旨意。故在28回,丫环袭人就曾明确地告诉宝玉:
"(端午节的节礼)你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
可见,贾元春认可支持薛宝钗,不仅是出于站在母亲方面考虑,还有她与薛宝钗之间相似的情感经历、相同的使命有关。
毕竟,一个人儿时情非得已的成长过程,在长大以后的成人世界里一旦触碰痛点之后,便自然而然地倾同于本能的救赎。
三、"元妃省亲"有何玄机?
《红楼梦》有名的"元妃省亲",这一经典的十八章回,更将贾府大小姐贾元春儿时情结表露无遗。
表面上,贾元春升任元妃后,蒙圣眷隆恩,在元宵节之夜风光地回娘家省亲,彰显声势浩大的皇家气派,提升贾家豪门望族的显赫地位。
实际上,那短暂的省亲场景,一边是贾元春昙花一现最为高光时刻的真实映照,一边又是她流露自然情感的真实平台。
故章回里详写了贾元春省亲时六次流泪的情景。按理说,"元妃省亲"那是何等荣耀?不可能也不会表露出如此凄苦的情形,即便有,也当藏于心底。
不过,曹公偏这样打破常规、反常地突显其矛盾之处,玄机便是有意透露贾元春的儿时情结。一当她因"向往天伦之乐"而憎恶后宫生活这一内心隐秘众所周知后,她的命运可想而知?
这就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所以,"元妃省亲"时,她见到自己的祖母和母亲后,便呈现出这样的真实画面:
"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泪。"
后来,元妃又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话语,很显然不符合"元妃省亲"时的皇家威严。当时当境怎会在公众场合出现贵妃对后宫不满的情形,这只不过是曹公有意的虚构罢了。
这,不外乎让读者加深印象,贾元春内心对后宫是有多厌恶?
毕竟她当初并不想入宫,最期望的不过是能享天伦之乐的田舍生活。为此,章回又不厌其烦地虚构了她与父亲贾政的一席话,作进一步的佐证。贾政在帘外问安时,元春即隔帘含泪告诉父亲:
薛姨妈进京的目的,就是让女儿薛宝钗进宫选秀女。只是,薛宝钗没当上秀女。薛家的愿望落了空,薛姨妈只好赖在姐姐王夫人家,退而求其次,另外考虑女儿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以期"亲上加亲"实现这一"金玉良缘",以便支撑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薛家。
薛姨妈的心思,同病相怜的王夫人作为姐姐自然理解并全力支持。实际上,已为贵妃的贾元春知情后也"我见犹怜",转而赞同。
因宝钗的境况,薛家选择"嫁得好"的想法,恰与她当年类似。"为了拯救家族,甘愿牺牲自己"这一相同的正统观念,使贾元春薛宝钗二人之间多了一份天然的认同感,从而惺惺相惜。更何况还有母亲王夫人在耳边不时唠叨"木石前盟"怎比得上"金玉良缘"。
于是,有贾母心疼林黛玉,她的孤苦就微乎其微。相反,她一无所有的家境,兼之身体柔弱多病,爱使小性儿且为人清高又刻薄尖酸……便成了贾府高层不认可"木石前盟"的核心理由。
所以,省亲时对薛宝钗、林黛玉还一样看待的大姐贾元春,后来便对弟弟贾宝玉忠情林黛玉不认可也不那么赞同,感情的天平悄然地向薛宝钗倾斜了。
为此,贾元春便以贵妃的身份代表皇权,借省亲之后的端午节向娘家人赐礼的机会,婉转而又正式地表达了她支持"金玉良缘"的旨意。故在28回,丫环袭人就曾明确地告诉宝玉:
"(端午节的节礼)你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
可见,贾元春认可支持薛宝钗,不仅是出于站在母亲方面考虑,还有她与薛宝钗之间相似的情感经历、相同的使命有关。
毕竟,一个人儿时情非得已的成长过程,在长大以后的成人世界里一旦触碰痛点之后,便自然而然地倾同于本能的救赎。
三、"元妃省亲"有何玄机?
《红楼梦》有名的"元妃省亲",这一经典的十八章回,更将贾府大小姐贾元春儿时情结表露无遗。
表面上,贾元春升任元妃后,蒙圣眷隆恩,在元宵节之夜风光地回娘家省亲,彰显声势浩大的皇家气派,提升贾家豪门望族的显赫地位。
实际上,那短暂的省亲场景,一边是贾元春昙花一现最为高光时刻的真实映照,一边又是她流露自然情感的真实平台。
故章回里详写了贾元春省亲时六次流泪的情景。按理说,"元妃省亲"那是何等荣耀?不可能也不会表露出如此凄苦的情形,即便有,也当藏于心底。
不过,曹公偏这样打破常规、反常地突显其矛盾之处,玄机便是有意透露贾元春的儿时情结。一当她因"向往天伦之乐"而憎恶后宫生活这一内心隐秘众所周知后,她的命运可想而知?
这就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所以,"元妃省亲"时,她见到自己的祖母和母亲后,便呈现出这样的真实画面:
"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泪。"
后来,元妃又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话语,很显然不符合"元妃省亲"时的皇家威严。当时当境怎会在公众场合出现贵妃对后宫不满的情形,这只不过是曹公有意的虚构罢了。
这,不外乎让读者加深印象,贾元春内心对后宫是有多厌恶?
毕竟她当初并不想入宫,最期望的不过是能享天伦之乐的田舍生活。为此,章回又不厌其烦地虚构了她与父亲贾政的一席话,作进一步的佐证。贾政在帘外问安时,元春即隔帘含泪告诉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