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拥有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一个产业体系,每个职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由这个工业体系决定,这是最基本的产业资源调配问题。

    职业影评人本身就是电影工业产业体系中的一环,现在与过去最大的变化,无非就是地位的改变。

    往前推十几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处于职业影评人顶端的那些知名影评人,说他们的影评直接关系到一部影片的成败甚至是生死都不为过,那是一个知名影评人呼风唤雨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就连芝加哥这样的大都市,都拿出一条路用罗杰?艾伯特的名字来命名。

    为了商业利益,好莱坞的制片和发行公司,自然会与他们处好关系;为了得到好评,好莱坞的大牌影星们在他们面前有时也要低头。

    同样,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收入就来自好莱坞。

    詹金斯影业刚刚起步时,这一块业务由朱丽斯?斯图尔特负责,每一次试片会不但要为影评人提供往返程机票和三星级以上酒店的住宿,还要准备精致的礼品,并且根据每个影评人的地位,进行利益交换或者利益输出。

    比如,知名影评人除去供稿的媒体提供的稿酬外,好莱坞的公司还会根据对方影评的长短和对影片的赞誉度,送上往往远比稿酬要多的一份酬劳。

    当然,这笔公关费用也可以省下来,不过下一部影片的专业口碑……

    虽然大洋两岸的电影业有着众多区别,但在公关费用方面,其实还是有共通之处的。

    说白了,在网络还没有兴起的时代,这些传统影评人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现在的网络水军。只是要和高级很多。

    开放式的网络和主体观影人群的更新换代,可以说是造成职业影评人地位急剧下降的最大原因。

    从现在的好莱坞六大厂牌再到任意一个小型的电影工作室,没有人喜欢这些趴在自己背上吸血。还时不时就会对自己冷嘲热讽的吸血鬼。

    所以,当瑞恩拥有了迪士尼这个庞大的平台。又停止了与绝大多数职业影评人的合作,旗下的商业大制作还在他们的攻击中继续大卖时,好莱坞与职业影评人之间,已经出现了一道无法弥补的鸿沟。

    后面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

    影响不到作为市场主流的新生代观影群体,又不被好莱坞六大厂牌待见,写出的专业影评缺乏关注,各个媒体平台与他们解约可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便现在不出现。未来依然会发生。

    不要说职业影评人,就连上个世纪影响力巨大的电影杂志,如今都到了死亡的边缘,

    著名的《首映》杂志上半年停刊后,全美几乎已经没有大众化的电影期刊了,而行业性更强的《好莱坞报道》和《综艺》,日子一样不好过。

    毫不夸张的说,影评人这个职业已经被整个电影产业彻底边缘化了。

    不过,瑞恩清楚影评人不会消失,未来必然是一个大众参与乃至‘人人都是影评人’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也不可能再出现影响力极大的知名影评人。

    像大卫?登比、托德?麦卡锡和罗杰?艾伯特这批影评人,只能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当然,现在的影评人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

    比如他们的评论。从一定程度上,还能影响到那些以老头子为核心组成的学院评委。

    这也是迪士尼还在资助少数几个大洛杉矶地区的影评人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