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春季到来,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整个湖北都是一片火爆的场面。

    从新分到土地的人家,都开始了忙着耕种,而没有分到土地的人,则是开始和往日的邻居亲人挥泪告别,然后携老扶幼的前往襄阳集结。

    整个湖北足足多出来了三十万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西部山区里面的,秦宇打算将他们都迁到北方去,每户额外补偿十两银子,迁徙途中也包吃包住。

    哪怕补偿10两银子,这30万人也是万分不愿意搬家,可湖北已经没有多余的地,再分给他们租种了,所以哪怕再不愿意,也只得乖乖的搬。

    这还是秦宇第一次采取强制措施,因为不强制,这三十万人恐怕都会沦为那些地主士绅的佃农。

    因为湖北起码还有上百万亩的私田,而且还全是上好的水田。

    这不看着百姓们都在忙着耕地,那些地主士绅们可都急了,因为根本就没人帮他们再种地了。

    家中连家丁和丫鬟都跑得差不多了,唯一留下来的少部分人,还是许诺了丰富的工钱,这才留下。

    刚开始这些地主给百姓许诺的是每年收成一人一半,后来又改为四六开,百姓才勉强答应帮着耕种。

    看着各地反馈回来的信息,秦宇也只能感叹不已,华夏的百姓真的太老实了,这种情况哪怕二八开,最后地主都得同意,可谁曾想只是四六,百姓们就屁颠儿屁颠儿的答应了,赶着牛扛着犁头去耕田了。

    虽然暗骂百姓不争气,不过他却不打算强加干预,毕竟这是你情我愿的事儿,百姓已经有足够的官田耕种了,选择再种私田的,都是觉得自己有能力的,勤快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每家地主的上百亩私田,几乎都是被几十上百户人瓜分的,一户人家最多也就种个一两亩,再多就种不过来了,稍微懒一些的那是一亩都懒得种。

    所有的地主将私田,租出去后都是重重的松了口气,秦宇同样松了口气。

    之所以允许地主保留百亩私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合理的分配土地,毕竟人的能力有大小,这种一刀切肯定会出现有些人种不过来,有些人则觉得自己还能够再种一些,而这时候地主家的百亩私田就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点了。

    至于种出来的粮食,要分给地主一些,秦宇是不会管的,因为这么一点影响并不大,却能够将百姓耕种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所在,发展农业,首先要合理的分配劳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同样的人数下,用同样的工具,种最多的土地。

    大锅饭虽然公平,但效率却最低,以前的佃农制度,就更不用说了,百姓一年到头累得半死,都还吃不饱,那还有力气种更多的地?

    他这种官田和私田的结合制度却是最完美的,能最大的调动百姓的积极性,也能让百姓拥有充足的体能,去种更多的地,毕竟真正懒惰的人还是很少的。

    这不当春耕结束,各地的数据汇报上来后,秦宇嘴都笑得合不拢了。

    因为整个湖北近两千多万亩土地,只用了六十多万户,就全部种完了。

    虽然古代动不动一人就可以种百亩土地,但那几乎都是只种不管,北方甚至只是将种子撒下去,挖个坑,产量可想而知。

    湖北的这近两千多万亩,可有一大半都是水田,虽然只是用了少量的天然肥,但几乎都是要犁上两遍,先培养秧苗,再种下去的,连旱地都是要犁上一遍再种上杂粮,这在古代已经算得上是精耕细作了。

    当然,主要还是骡马耕牛的大量普及,基本上五户人家都能拥有一匹骡马或者耕牛,这些牛马都是百姓和银行贷款,从商行那里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