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江东会才俊(1/3)
就这样,出使东吴的事情被定于七日之后,由邓芝邓伯苗为使。诸葛朔毕竟是打着探亲名义出发的,再加上他年纪尚小。使团里的其他人也只把他看成是需要多加照拂的孩子,这倒是让诸葛朔一路上占了不少便宜。邓芝此人已年逾五十,性格又格外严谨,一路上少不了对着诸葛朔强调去了东吴就算在亲人面前也要谨慎,万不可胡闹,更不可只顾自己玩耍。
这种长辈的叮嘱,出发前诸葛亮、黄月英、赵云都对诸葛朔强调过不少遍。诸葛朔不由感叹蒋琬居然能跳出长辈这个身份来看他,属实不易。
“可依我看,邓使君此去未必能立刻见到吴王。”半路上,实在闲的发慌又熟知剧情的诸葛朔忍不住想要剧透,憋了半天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邓芝有些意外地转身,重新审视着少年,“何出此言?”
“吴王此刻必然多有疑虑,恐汉主年幼,国小而大势困顿。若是重联于汉,曹魏乘虚而入,反而不利于江东。故而恐怕不会立即接见使君。”诸葛朔无奈地耸耸肩。
谁知邓芝眼中却有了几分欣赏,“常言道虎父无犬子,芝今日算是见识到了。不过,阿朔尽可放心,就算吴王不召见,也有万全之策应对,不如猜猜是何策略?”
“吴王不召见,使君自去寻他就是。”诸葛朔不紧不慢地回复,“吴王所担心的不过曹魏南下,只可惜不管汉吴为不为盟,曹魏必然都是有南下之意的。”
邓芝此刻已经完全不再把诸葛朔当成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了,他向来性格质朴,不怎么喜欢修饰情绪,抚着有些花白的长须笑到,“芝初始还抱怨出使这种大事,还要领上个孩子,这么一看到是我误会蒋参军的用意了。”
“邓使君过奖,朔本就是去江东探亲,人生地不熟,倒是麻烦使君要多加照顾了。”诸葛朔早就看出来邓芝原先对他是多有疑虑,说这番话也是为了让邓芝放下心来,不必每日一遍地叮嘱他。看来效果非常不错。
一路上有时骑马有时乘船,晃的诸葛朔直犯恶心,就连好不容易下马下船走一走,脚都如同踩在棉花里一般。但好在沿途风景是非常漂亮的,也算是舒缓了一路上的疲惫。一行人舟车劳顿,到了武昌城之时已经是秋末了。
武昌城外,一个身着官服的男子正端正地站立着,那人面长宽口,温文大方。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东吴左将军诸葛瑾。邓芝连忙下马,相那人抬手行一礼,随即说到:“子瑜兄,好久不见。”
“伯苗不远千里,一路辛苦了。瑾已经安排好了住处,一同前去便是。”诸葛瑾也回礼,同邓芝寒暄几句。
旋即,诸葛瑾的目光转向了邓芝身后的红衣少年,他眼前一亮,“这一定就是阿朔,未曾想到十六年过去,终是平安无事地回来了!”
“朔见过伯父。”诸葛朔上前一步,向诸葛瑾行礼问好。
“只可惜仲慎去的早,未曾等到一家团圆啊!”见到诸葛朔,诸葛瑾难免想起早逝的诸葛乔,终是无奈感叹。
“如今阿朔兄弟平安归来,想必就是仲慎在天之灵保佑,父亲莫要难过才是。”这时,诸葛瑾身后一位身着蓝袍的年轻人出了声,只见那男子身长七尺,少须眉,折頞广额。想必一定就是诸葛瑾的长子,先是被孙权盛赞为蓝田生玉,后又被孙权评价为刚愎自用的诸葛恪了。
诸葛朔一一见过伯父兄长。
“伯苗有所不知”,诸葛瑾在领路去住处时与邓芝说到,“吴王这几日政务劳累,怕是不会即刻宣伯苗,还需等待几日才好。”
邓芝似乎早有预料,他不着痕迹地回头看了一眼诸葛朔,笑着和诸葛瑾说,“既然如此,芝便先等上几日。”
“阿朔此来是为了探亲,那不如就与我回府住上些时日吧。”诸葛瑾把邓芝带到了住处,便和诸葛朔说到。
诸葛朔当然求之不得,和邓芝告别之后,随着诸葛瑾诸葛恪一同去了将军府。一路上,都是诸葛瑾在与诸葛朔闲话些家常。至于诸葛恪,他似乎觉得诸葛朔不过自幼在乡野长大,自然是没什么学识的。除却简单的寒暄后,就未曾再聊了,这倒是让诸葛朔觉得有些棘手。
来到将军府中,小童战战兢兢禀告,说是有贵人来寻诸葛恪了。门口的三人面面相觑,倒不知是哪一位贵人。
“都说元逊出城去接使节,倒不想这么快就回来了!”说话间,一个少年出现在了眼前,那人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看起来与诸葛朔同龄,却举手投足之间都是贵气。
这种长辈的叮嘱,出发前诸葛亮、黄月英、赵云都对诸葛朔强调过不少遍。诸葛朔不由感叹蒋琬居然能跳出长辈这个身份来看他,属实不易。
“可依我看,邓使君此去未必能立刻见到吴王。”半路上,实在闲的发慌又熟知剧情的诸葛朔忍不住想要剧透,憋了半天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邓芝有些意外地转身,重新审视着少年,“何出此言?”
“吴王此刻必然多有疑虑,恐汉主年幼,国小而大势困顿。若是重联于汉,曹魏乘虚而入,反而不利于江东。故而恐怕不会立即接见使君。”诸葛朔无奈地耸耸肩。
谁知邓芝眼中却有了几分欣赏,“常言道虎父无犬子,芝今日算是见识到了。不过,阿朔尽可放心,就算吴王不召见,也有万全之策应对,不如猜猜是何策略?”
“吴王不召见,使君自去寻他就是。”诸葛朔不紧不慢地回复,“吴王所担心的不过曹魏南下,只可惜不管汉吴为不为盟,曹魏必然都是有南下之意的。”
邓芝此刻已经完全不再把诸葛朔当成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了,他向来性格质朴,不怎么喜欢修饰情绪,抚着有些花白的长须笑到,“芝初始还抱怨出使这种大事,还要领上个孩子,这么一看到是我误会蒋参军的用意了。”
“邓使君过奖,朔本就是去江东探亲,人生地不熟,倒是麻烦使君要多加照顾了。”诸葛朔早就看出来邓芝原先对他是多有疑虑,说这番话也是为了让邓芝放下心来,不必每日一遍地叮嘱他。看来效果非常不错。
一路上有时骑马有时乘船,晃的诸葛朔直犯恶心,就连好不容易下马下船走一走,脚都如同踩在棉花里一般。但好在沿途风景是非常漂亮的,也算是舒缓了一路上的疲惫。一行人舟车劳顿,到了武昌城之时已经是秋末了。
武昌城外,一个身着官服的男子正端正地站立着,那人面长宽口,温文大方。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东吴左将军诸葛瑾。邓芝连忙下马,相那人抬手行一礼,随即说到:“子瑜兄,好久不见。”
“伯苗不远千里,一路辛苦了。瑾已经安排好了住处,一同前去便是。”诸葛瑾也回礼,同邓芝寒暄几句。
旋即,诸葛瑾的目光转向了邓芝身后的红衣少年,他眼前一亮,“这一定就是阿朔,未曾想到十六年过去,终是平安无事地回来了!”
“朔见过伯父。”诸葛朔上前一步,向诸葛瑾行礼问好。
“只可惜仲慎去的早,未曾等到一家团圆啊!”见到诸葛朔,诸葛瑾难免想起早逝的诸葛乔,终是无奈感叹。
“如今阿朔兄弟平安归来,想必就是仲慎在天之灵保佑,父亲莫要难过才是。”这时,诸葛瑾身后一位身着蓝袍的年轻人出了声,只见那男子身长七尺,少须眉,折頞广额。想必一定就是诸葛瑾的长子,先是被孙权盛赞为蓝田生玉,后又被孙权评价为刚愎自用的诸葛恪了。
诸葛朔一一见过伯父兄长。
“伯苗有所不知”,诸葛瑾在领路去住处时与邓芝说到,“吴王这几日政务劳累,怕是不会即刻宣伯苗,还需等待几日才好。”
邓芝似乎早有预料,他不着痕迹地回头看了一眼诸葛朔,笑着和诸葛瑾说,“既然如此,芝便先等上几日。”
“阿朔此来是为了探亲,那不如就与我回府住上些时日吧。”诸葛瑾把邓芝带到了住处,便和诸葛朔说到。
诸葛朔当然求之不得,和邓芝告别之后,随着诸葛瑾诸葛恪一同去了将军府。一路上,都是诸葛瑾在与诸葛朔闲话些家常。至于诸葛恪,他似乎觉得诸葛朔不过自幼在乡野长大,自然是没什么学识的。除却简单的寒暄后,就未曾再聊了,这倒是让诸葛朔觉得有些棘手。
来到将军府中,小童战战兢兢禀告,说是有贵人来寻诸葛恪了。门口的三人面面相觑,倒不知是哪一位贵人。
“都说元逊出城去接使节,倒不想这么快就回来了!”说话间,一个少年出现在了眼前,那人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看起来与诸葛朔同龄,却举手投足之间都是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