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太孙殿下此言当真?”被朱允炆召唤过来的徐钦摆出一副严肃脸,揣着明白装糊涂。
“千真万确!几个大活人,还是有功名在身的应试举子,居然连同仆人一起,在天子脚下莫名失踪,这如何了得?!若是有贼子作案,岂非视国法于无物?!”朱允炆虽是让徐钦帮忙,但也知道需要找一个比较好的借口,于是直接将此事定义为了绑票案。
“殿下先别着急,如果按照黄寺卿提供的线索,锦衣卫要把人找出来倒是不难,不过…”
“那就赶快把人先找回来呀!还有什么如何?”
“殿下有所不知,前些天,有三个年轻士子模样的人,带着一群仆役,竟于朗朗乾坤、昭昭日月之下,在京师大街上强抢民女,甚至一度试图直接攻击臣,被臣的护卫拿下之后转交至锦衣卫审讯,好像他们是提过自己有后台,但臣原本还在想,如此恶徒怎会和朝中重臣、社稷栋梁、道德楷模有什么关系?于是也不曾在意,若是真的…那就先劳烦黄寺卿亲自前去辨认一下,如若真是…那领走就是了。反正也不是多大的事儿。”
徐钦先是将事情的性质敲定下来,将自己撇清,然后才轻轻飘飘地来了这么一句,面子上的功夫做得也是很足。
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侄子是被锦衣卫给抓了,在一旁的黄子澄脸色数变,先是一惊,然后又马上松了一口气,然后一股滔天怒火便在胸中升起。
他当然清楚现在徐钦实际上就是锦衣卫的话事人,既然他都说了没事,那人肯定是没事。不过出于天然的对立情绪,他在对侄子的人生安全放心之后,又自然而然地升起了一种对锦衣卫随意抓人的愤怒,至于徐钦口中所谓的强抢民女、暴力抗法,他是一个字都不信!尽管现在形势比人强,他已经努力地压制住了想要喷个痛快的冲动,但还是忍不住出言澄清。
“徐佥事,我那侄儿饱读诗书,绝非奸邪之人,锦衣卫怕是抓错人了吧?”
“呵呵,黄寺卿,那伙人当街强行拦下女子,试图调戏,乃是本官亲眼所见,如有必要,还可请苦主出来;之后其仗着人多势众,甚至意图对本官动手,更是有府军前卫的军士,以及周遭无数百姓亲眼所见,可谓铁证如山。若非当时跟着本官的两个护卫武艺高强,本官怕是今天能不能站在这里都不好说啊!既然黄寺卿如此笃定令侄不会行此等恶事,那想必他们定然是冒充朝臣家眷,其心可诛!下官这就回去,好好审理一番,争取早日定罪发落。”
听到徐钦这样说,非但黄寺卿心里咯噔一跳,就连朱允炆脸上都露出讪讪之色。
既然他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不管真相如何,那证据确凿这一点肯定是没跑。如此一来,想怎么定罪,或者说定不定罪,那主动权就完全在锦衣卫手里。而且这事一旦要是闹开了,那更是无法收场。至于说身份的事情,哪有这么巧,这边丢了三个赶考士子,那边又抓了三个?须知春闱距今尚有两月有余,现在抵达京师的外地士子其实很少,更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巧合。
“小公爷,这其中定是有什么误会!且不妨先让黄寺卿去看看如何?若真是黄寺卿之侄,那也便好好询问和训斥,还原真相。若真是冒充,小公爷再细细审问也不迟。”
齐泰今天本就是来打酱油的,而且他虽然和黄子澄关系极好,可并不排斥这位年少有为的小公爷。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也是朱允炆集团内部少有的考虑问题从实际出发的人物,只不过相对低位较低,很多时候意见与黄子澄等人相左之时,很难发挥作用就是了。因此当他一看两人有当场闹翻的迹象,马上出言相劝。
“是啊,钦哥儿,正所谓辨人以明德,要是其中真有什么误会,岂不也连累你德行受损么?还是谨慎些好,谨慎些好!”
朱允炆内心虽天然偏向黄子澄,可也明白如今主动权完全在徐钦手里,何况徐钦方才也算是极给他面子了,也不敢公然拉偏架,只得好言相劝。再说了,朱允炆当然也不想“自己的幕僚班底”现在就内讧得不死不休,于是也只能帮着说合。
有了这两个人打圆场,黄子澄也自知当下自己处于绝对劣势,实在不宜和徐钦再起什么冲突,也强忍着怒气不再说什么,只是这一口郁气憋在胸口,面色有些微微发红。徐钦见他这个反应,也知道今天这事差不多也该就此打住了,于是便请了黄子澄前去锦衣卫衙门领人。
有徐钦之前的特意交代,锦衣卫倒是不至于给黄公子一行上什么梳洗之类的超级大刑,直接把人给搞得半死,但进了一趟诏狱,来都来了,那正常的流程还是要走的。因此黄公子等人虽然还保持了基本的人形,外表也看不出受了多严重的伤害,可在严重缺乏皿煮精神的封建牢房里面待了好几天,原本看起来还算丰神俊朗的年轻士子,难免变成浑身散发着恶臭的破落乞丐。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头可都不怎么正常,嗯,差不多就像是那种影视作品里面,被恶霸歹人那啥了的小姑娘一般,身子瑟瑟发抖、眼中含泪、含冤待诉,却又难以启齿。
纵然他们形象气质大变,黄寺卿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这个好侄子。
然而他哪见过锦衣卫的真正手段,只觉得自己的侄儿已是吃了大亏,受了天大的冤屈。本来按照他的一贯脾气,不管有理没理,肯定都是要和徐钦理论一番,或者说直接喷他们一脸的,说不定还要告到朱元璋那里去,再狠狠地弹劾他们锦衣卫一本。
不过在来的路上,他已经将此事当中的厉害想清楚了。
黄绍烈等人是来参加春闱的,这才是真正的头等大事,本来徐钦已经在太孙殿下面前答应息事宁人了,若是再把此事闹大,锦衣卫只要稍稍一拖,甚至倒打一耙,那锦衣卫和徐钦会不会倒霉不好说,黄绍烈的前程就算是全完了。
因此他不得不再度强按怒火,打碎牙齿和血吞。可他本就是极为心高气傲之人,如何咽的下这口气?徐钦从旁瞄到黄子澄脸上压抑不住的抽搐,大致也能想到其内心究竟有多愤怒。可这关他徐大少什么事?
“千真万确!几个大活人,还是有功名在身的应试举子,居然连同仆人一起,在天子脚下莫名失踪,这如何了得?!若是有贼子作案,岂非视国法于无物?!”朱允炆虽是让徐钦帮忙,但也知道需要找一个比较好的借口,于是直接将此事定义为了绑票案。
“殿下先别着急,如果按照黄寺卿提供的线索,锦衣卫要把人找出来倒是不难,不过…”
“那就赶快把人先找回来呀!还有什么如何?”
“殿下有所不知,前些天,有三个年轻士子模样的人,带着一群仆役,竟于朗朗乾坤、昭昭日月之下,在京师大街上强抢民女,甚至一度试图直接攻击臣,被臣的护卫拿下之后转交至锦衣卫审讯,好像他们是提过自己有后台,但臣原本还在想,如此恶徒怎会和朝中重臣、社稷栋梁、道德楷模有什么关系?于是也不曾在意,若是真的…那就先劳烦黄寺卿亲自前去辨认一下,如若真是…那领走就是了。反正也不是多大的事儿。”
徐钦先是将事情的性质敲定下来,将自己撇清,然后才轻轻飘飘地来了这么一句,面子上的功夫做得也是很足。
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侄子是被锦衣卫给抓了,在一旁的黄子澄脸色数变,先是一惊,然后又马上松了一口气,然后一股滔天怒火便在胸中升起。
他当然清楚现在徐钦实际上就是锦衣卫的话事人,既然他都说了没事,那人肯定是没事。不过出于天然的对立情绪,他在对侄子的人生安全放心之后,又自然而然地升起了一种对锦衣卫随意抓人的愤怒,至于徐钦口中所谓的强抢民女、暴力抗法,他是一个字都不信!尽管现在形势比人强,他已经努力地压制住了想要喷个痛快的冲动,但还是忍不住出言澄清。
“徐佥事,我那侄儿饱读诗书,绝非奸邪之人,锦衣卫怕是抓错人了吧?”
“呵呵,黄寺卿,那伙人当街强行拦下女子,试图调戏,乃是本官亲眼所见,如有必要,还可请苦主出来;之后其仗着人多势众,甚至意图对本官动手,更是有府军前卫的军士,以及周遭无数百姓亲眼所见,可谓铁证如山。若非当时跟着本官的两个护卫武艺高强,本官怕是今天能不能站在这里都不好说啊!既然黄寺卿如此笃定令侄不会行此等恶事,那想必他们定然是冒充朝臣家眷,其心可诛!下官这就回去,好好审理一番,争取早日定罪发落。”
听到徐钦这样说,非但黄寺卿心里咯噔一跳,就连朱允炆脸上都露出讪讪之色。
既然他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不管真相如何,那证据确凿这一点肯定是没跑。如此一来,想怎么定罪,或者说定不定罪,那主动权就完全在锦衣卫手里。而且这事一旦要是闹开了,那更是无法收场。至于说身份的事情,哪有这么巧,这边丢了三个赶考士子,那边又抓了三个?须知春闱距今尚有两月有余,现在抵达京师的外地士子其实很少,更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巧合。
“小公爷,这其中定是有什么误会!且不妨先让黄寺卿去看看如何?若真是黄寺卿之侄,那也便好好询问和训斥,还原真相。若真是冒充,小公爷再细细审问也不迟。”
齐泰今天本就是来打酱油的,而且他虽然和黄子澄关系极好,可并不排斥这位年少有为的小公爷。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也是朱允炆集团内部少有的考虑问题从实际出发的人物,只不过相对低位较低,很多时候意见与黄子澄等人相左之时,很难发挥作用就是了。因此当他一看两人有当场闹翻的迹象,马上出言相劝。
“是啊,钦哥儿,正所谓辨人以明德,要是其中真有什么误会,岂不也连累你德行受损么?还是谨慎些好,谨慎些好!”
朱允炆内心虽天然偏向黄子澄,可也明白如今主动权完全在徐钦手里,何况徐钦方才也算是极给他面子了,也不敢公然拉偏架,只得好言相劝。再说了,朱允炆当然也不想“自己的幕僚班底”现在就内讧得不死不休,于是也只能帮着说合。
有了这两个人打圆场,黄子澄也自知当下自己处于绝对劣势,实在不宜和徐钦再起什么冲突,也强忍着怒气不再说什么,只是这一口郁气憋在胸口,面色有些微微发红。徐钦见他这个反应,也知道今天这事差不多也该就此打住了,于是便请了黄子澄前去锦衣卫衙门领人。
有徐钦之前的特意交代,锦衣卫倒是不至于给黄公子一行上什么梳洗之类的超级大刑,直接把人给搞得半死,但进了一趟诏狱,来都来了,那正常的流程还是要走的。因此黄公子等人虽然还保持了基本的人形,外表也看不出受了多严重的伤害,可在严重缺乏皿煮精神的封建牢房里面待了好几天,原本看起来还算丰神俊朗的年轻士子,难免变成浑身散发着恶臭的破落乞丐。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头可都不怎么正常,嗯,差不多就像是那种影视作品里面,被恶霸歹人那啥了的小姑娘一般,身子瑟瑟发抖、眼中含泪、含冤待诉,却又难以启齿。
纵然他们形象气质大变,黄寺卿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这个好侄子。
然而他哪见过锦衣卫的真正手段,只觉得自己的侄儿已是吃了大亏,受了天大的冤屈。本来按照他的一贯脾气,不管有理没理,肯定都是要和徐钦理论一番,或者说直接喷他们一脸的,说不定还要告到朱元璋那里去,再狠狠地弹劾他们锦衣卫一本。
不过在来的路上,他已经将此事当中的厉害想清楚了。
黄绍烈等人是来参加春闱的,这才是真正的头等大事,本来徐钦已经在太孙殿下面前答应息事宁人了,若是再把此事闹大,锦衣卫只要稍稍一拖,甚至倒打一耙,那锦衣卫和徐钦会不会倒霉不好说,黄绍烈的前程就算是全完了。
因此他不得不再度强按怒火,打碎牙齿和血吞。可他本就是极为心高气傲之人,如何咽的下这口气?徐钦从旁瞄到黄子澄脸上压抑不住的抽搐,大致也能想到其内心究竟有多愤怒。可这关他徐大少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