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长安带有丝丝燥热,却抵不过一个热血沸腾的消息。书院迟来的招生启动。

    当朝镇国公,天策上将,尚书令亲自办的书院开始招生,不限男女,不限高低贵贱。

    寒门子弟有一定的优待,凭借当地官府或者九州商行开具的凭证,可免费入学。

    穆星辰为了这次招生,特意提前两天来到书院。

    九月初一,宜出行,宜开府。

    李二为了书院招生,特意休沐一天,早早的带着自己的几个孩子向泾阳县而去,长孙陪同,文武百官也带着自己的孩子随驾。

    进入泾阳县,来到书院修的水泥路,李二等人第一次见到如此平整的马路,一时有些恍惚。

    李承乾今日特意作为李二的讲解员,给李二和长孙介绍一路的建筑。

    书院为了方便学子家长探访,水泥路两旁建了不少房子,不高,全是小两层的小楼。

    有客栈,酒楼,小商品市场等不少商家已经入住,多是和九州商行等穆星辰产业有合作的商家。

    李二坐着马车行走在水泥路上,看着两旁热闹非凡的集市,要不是为了赶时间他好几次都要下去好好看看。

    “父皇,这是老师所说的配套产业,叫什么学区房和商业街,儿臣不懂。”

    “老师说这种配套的产业,可以凭借书院的名声,拉动书院周围的经济发展。”

    李二看了李承乾一眼,问:“如此,那其他学校也可以这么做是吧?”

    “老师说理论上是可以的,但要因地制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全国各地的学校,只是基础的,将来,等书院第一批学生毕业,全国会有如同书院这般的书院建成。那才是重点。”

    “还要建书院?”

    “是的,老师说一家独大不如百花齐开,这样既能保证天下万民都能及时接收新的事物,也可以避免一家独大造成的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老师说,良性的竞争,也是学问发展的必要趋势。”

    李二若有所思:“良性竞争,良性…”

    这不是自己在朝堂之上所用的平衡如出一辙吗。一家独大不利于朝堂安稳,只有群臣有所争议,才能为天下万民谋福祉。

    “这小子,想得倒是长远,如此一来,天下读书人都将出至他的门下,多年以后,不管那个书院拔的头筹,都是他的徒子徒孙。丝毫不影响他立下的目标。”

    “承乾,多和你老师学习,就算你将来为帝了,也不可荒废学业,待你老师如初,不可有任何怨言。”

    李二欣慰的看着李承乾,穆星辰这个人,连自己都驾驭不了,更何况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