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晴倒反应不大,淡定地就着青菜吃米饭,只说:“我不定亲,我也要去学都书院。”

    凉母以为她想念书,反对道:“你一个姑娘家念什么书,念得再好将来不还是要嫁人。”

    凉晴搁下碗筷,平静地说:“我去书院当先生。”

    啪!

    不知道谁的筷子没拿稳,掉在木桌上。

    “当什么?当先生?”凉母就当听了笑个话,“你哥中了举才去书院当学生,你一天书没念过,想着去当先生?脑子又不好使了?”

    “是陈县令让我去的。”凉晴怕娘不信,补充道,“那天我被告到衙门,给自己解了围之后陈县令就一直想让我去。”

    全家人:“……”

    “后来我想了想,就答应他了。”

    全家人:“……”

    想到她跟全家人解释半天,他们才信了不是自家丫头信口开河,凉晴就有点想乐。

    她脚程不慢,不到午时,就已经进了正阳县城门。

    学都书院坐落在县城东北角,是当年济州知府上书朝廷建造,工部批了之后,选址就选在了科举之乡正阳县,由正阳县县令陈丰负责督造。

    书院选在人烟稀少的县城一隅,图个清静,建得却很是恢弘大气。

    宽阔的大红朱门坐落在七层台阶之上,门前是块七尺长三尺高的长石,背面雕着“鱼跃龙门”图样,正面则刻着书院的诫训:学以广才,志以成学[1]。

    一名小童打扮的人早早等在书院门口,院长跟他说了,今儿来这位先生,是陈县令亲自举荐,要好好招待,怠慢不得。

    小童心里琢磨,这得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不知道陈县令从哪座深山老林里挖来的老学究,来书院当镇院之宝。

    小童百无聊赖地临摹长石上雕刻的字样,就看到街口走来一位姑娘。

    这姑娘的打扮又跟别的姑娘不甚相同,没有香软轻纱和累赘发饰,只一件干净利落的粗布衣裙,后背一只鼓鼓囊囊的包袱,长发半挽成髻,簪了根样式极简的木簪。

    “姑娘,这里是男子读书的地方,请速速离开。”小童尽职尽责道。

    凉晴自打来到这,真可谓走到哪都被驱逐,像是踩了他们拿黄金做的二分地,女子地位竟是这般低下。

    “男子读书的地方,女子连待一会儿都不能够,这就是学都书院教授的道理吗?”凉晴平静地质问。

    小童没正经读过书,不过是来书院当个杂役,挣些钱两贴补家里,顺道听过几耳朵学生们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