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上掉馅饼(1/2)
从阿姆斯特丹汇总而来的消息,很快在周瑜上尉指派的隶属于佛得角分舰队的那艘快速联络船的携带下,于一个月后送抵了首都东方港,交由执委会诸公审阅。而当他们审阅、讨论完毕,将指令下达至各个工厂时,已经是8月20日左右了。
位于铁岭县的铁岭特钢厂厂区内,工人正在对一个大型熔炼室内进行维护保养。依照中央刚刚下达的最新生产任务,他们厂将生产400门12磅火炮,倍径比在20倍以上,口径差不多在117毫米的样子(东岸自己列装的所谓“12磅火炮”口径在120毫米),以用作向联合省出口。而荷兰人对此也非常重视,其驻东岸大使康拉德·范博伊宁根也亲自乘坐火车赶到了铁岭镇,提出要看一看加工火炮炮筒的厂区,因为他对东岸人能否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如此巨量的火炮而赶到担忧——当然他的请求被理所当然地拒绝了,理由是涉及机密,不便外人参观。
铁岭特钢厂这么说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他们技术力量最为充足的第一车间内,此时正静静放置着五台“打铁工-3”型水压机。这种公称压力在200吨的水压机,历经第二重型机械厂五年多时间的研制,最近终于出了第一批试用型号,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特钢冶炼及机加工企业,铁岭厂便分到了五台做试验,以检查这种机器的实用性与可靠性,为最终定型大规模生产、装备打好基础。因此,这样重要的机械装备,怎么能让范博伊宁根这种外人看到呢?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不过,对于荷兰这种大金主,尤其是在他们追加了一份超级大订单的时候——对东岸人来说,简直有天上掉馅饼的懵逼感,这可真是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降——也是时候给予他们一些甜头了。于是,作为此次“海军舰炮采购案”的最大单一购买人,经执委会特批,东岸人召集了特里普家族、德海尔家族驻东岸的联络人,在联合省大使范博伊宁根的见证下,签署了一份总金额超过二百万盾的技术转让协议,即华夏东岸共和国将包括焦炭炼铁、新式鼓风炉、条形铁的生产、砖砌炼焦炉的设计(蜂窝式炼焦炉,比东岸的落后整整一代)等一揽子技术转让给这两个家族名下的企业,并派员到瑞典指导他们熟悉、掌握这些新技术。
看得出来,这些技术涉及到焦炭炼铁的一连串环节,在历史上都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洲才陆续发展起来的技术,但这会被东岸人一股脑儿地转让给了荷兰。而他们之所以愿意这么做,除了荷兰人的强烈要求外——他们这次是真的尝到了战争期间军械生产不能自主的痛楚了——也有旧大陆已经出现了这类技术的原因,即英国人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些技术,再封锁也没有任何的意义,顶多推迟个几年罢了。既如此,还不如将这些卖给荷兰人,换些钱花花,改善下关系,顺便也能给英国人添添堵,总是没什么坏处的。
话说占了全欧洲钢铁产能一半以上的英格兰王国,近些年的技术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有华夏东岸共和国这么一个“技术灯塔”刺激的情况下,他们提前数十年掌握了一些关键的铁矿冶炼、生产技术,也就顺理成章了,这得益于他们相对其他国家更加深厚的工业基础,以及在煤铁铅锡生产加工上的传统。
据东岸人自己搜集的情况以及联合省共享的信息表明,英国人已经率先掌握了使用焦炭炼铁的技术,并在相配套的鼓风、锻造、铸造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让荷兰人大为紧张。其实,英国人在探索使用焦炭代替木炭炼铁这一事上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努力,这主要还是因为英国的林业资源不是太丰富,且他们的金属冶炼、加工的产业规模也相当庞大,产品行销整个欧洲,这对木炭的消耗是巨大的。
因此,很久以前开始,英国人就已经开始了对焦炭炼铁的尝试,只不过由于焦炭中杂质含量较多,而不被广泛接受罢了。不过,在前年的时候,有一位商人在什罗普郡成功地用焦炭还原出了质量不错的铁,这立刻震惊了很多人,他们纷纷跑到这里来证实,并最终使得这个商人的成果开始广泛传扬。但由于各地煤炭中杂质含量的不一(什罗普郡的煤炭含硫量天生低,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大部分人失败了,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获得了成功,故这项技术在此时的英国,也仅仅是有部分地区采用了罢了,但这无疑已是极大的进步了,因为焦炭的成本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在与焦炭炼铁的相关技术环节上,英国人也获得了一些进步,比如东岸人此刻转让给联合省的炼焦炉、鼓风炉技术,这些技术能使生产商获得质量更好、产量更高的焦炭,对于成本的降低也至关重要。不过,在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与小型移动式熔炉(比如东岸人的石墨坩埚)相配套的熔炼室的设计——上面,东岸人还是留了一手,以确保对旧大陆的技术领先与压制。
另外钢铁生产中的炼渣技术更是作为高级机密被严密监控了起来,这样即便欧洲人生产出来了成本较低的钢铁,但其质量与东岸货相比差距却仍是明显的,这便足够了,已经达到了东岸人的目的。毕竟,东岸人是希望旧大陆国家的技术与生产力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却也不希望他们进展过快,眼下这种节奏却是刚刚好。
好吧,言归正传。在机械工业部代表华夏东岸共和国政府与荷兰人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后,也顺理成章地吃下了数量高达1300门的火炮军购大单,合同总金额超过了二百万盾(据说这还是给了优惠价呢,海军舰炮的昂贵,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1300门火炮中,400门12磅(117毫米口径)火炮已经确定交由铁岭特钢厂生产、加工,他们有自己的钢铁熔炼室、有最新式的“打铁工-3”型水压机、有加工精度还算不错的火炮镗床、自身就产出各类高质量的锰铁锰钢刀头,加工生产的条件非常好,因此一口气吃下了400门12磅火炮的订单,确实是有理由的。
而作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且背靠平安钢铁厂的北方兵工厂,则接到了600门8磅、12磅、18磅、24磅各型舰炮的生产订单,他们生产这类商品已经是驾轻就熟了,且常年为东岸陆海军提供此类装备,生产速度非常快,应该能令荷兰人满意。
另外,东岸国内另外一家军工生产企业大鱼河兵工厂,由于部分加工线已搬到了石浦水库附近(以利用当地极为充沛的水力资源),故这次只分配到了300门火炮的订单,且多为6磅、8磅的小口径火炮(甲板上用来打击敌船水手),总合同金额不高,只能说马马虎虎罢了,但谁让他们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要比其他两家弱上那么一筹呢,只能如此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英荷战事紧急且卑尔根海战荷兰人的损失也过于惨重了些,因此范博伊宁根这次催得比较急,没奈何之下,东岸人只得从海陆军的武器库中,取出了四五百门火炮(其中甚至有部分是出售给西班牙、俄罗斯和普鲁士的),先行交给南海运输公司,让他们与其他货物一起运往阿姆斯特丹。
而在移交这些库存火炮的同时,荷兰人也被迫采购了相当数量的炮弹。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荷兰本身的生产能力极其有限,从东岸这里采购炮弹也属正常,但更多的原因还是东岸这批火炮与他们常用的在口径上有些微的差别,导致他们不得不采购东岸批量生产的制式炮弹。
比如,12磅火炮应该是117毫米口径的,但在东岸,却是120毫米口径的。再比如,8磅火炮在东岸是105毫米口径的、6磅火炮在东岸是80毫米口径的等等,与荷兰人常用的口径未必都一致,因此他们只能无奈地采购了满满一大船的各型炮弹及火药,运回家先用着,然后再想办法让荷兰资本设在瑞典及北德意志的武器工坊,紧急加工、生产东岸制式口径的炮弹,也是够蛋疼的。
这些生产出来的火炮将由厂区内的平板轨道车运到铁岭火车站,然后在大兴港装船出海驶往联合省。与这些火炮一起运过去的,还有部分前装线膛枪和米尼弹,这是为了给陆军两个混成营集体换装用的,时至今日,人口、生产力、军力都渐渐上来的华夏东岸共和国,也不必再对这种武器藏藏掖掖了,装备了这两个混成营,东岸人就已经拥有了整整三个使用米尼枪的混成营了,相信在熟悉新武器、新战术后,其军事力量也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另外最后还有为数不少的马口铁,这些运往北方平安县的国营罐头食品厂用的,他们目前也在尝试使用陶瓷、玻璃以外的材料制作罐头食品,其中马口铁更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是农业部某些大员交代下来的事情。
而说起马口铁,就不得不提一下如今铁岭特钢厂逐渐发展起来的镀锡薄板产业,即铁岭特钢厂将一些铁条用轧制设备压轧成了极薄的薄铁板(当然其厚度与现代零点几毫米的无法比),在经过酸洗去除表面的铁锈之后,加入窑内镀锡。
其具体工艺是:窑内有一排盛有熔融锡和油脂的槽,槽下有火。首先将薄铁板浸入油脂中,然后再浸入锡中,这个浸渍过程有些长,因为要确保完成镀锡;而在这个过程完结后,需要用剑麻纤维刷刷掉板子表面的残留物,然后再在旁边的纯锡中浸渍一小段时间,随即立刻将它们浸入油脂中,以防锡比铁冷却得快导致镀锡板表面出现龟裂;完成这一步后,还要把他们浸入更低温度的动物性油脂槽中,最后在一个注有熔融锡的狭槽中浸入镀锡薄铁板,以去除镀锡板边缘部位形成的锡“瘤”。
这种工艺是铁岭特钢厂花费了多年时间、大笔资金,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并借鉴了旧大陆国家在镀锡板工艺上的部分成果,才逐步摸索出来的,并立刻获得了国家专利局的专利认证,独家生产起了这种被穿越众成为“马口铁”的镀锡薄板,并已经开始小规模地出口至罐头食品厂试用,看看效果怎么样。
一旦平安县那边成功研制出马口铁罐头生产线,采用机械或半机械的方法批量生产马口铁罐头的话,那么马口铁罐头食品的生产也就将正式提上议事日程。而如果这种新鲜事物被确认效果还不错的话,那么可以想象的是,今后华夏东岸共和国相当一部分罐头食品的生产,都要用到这种马口铁了。毕竟,陶瓷或玻璃质地的罐头,不但易碎,而且非常沉重,早就被陆海军的后勤参谋们诟病不已了。如果国营罐头食品厂的马口铁罐头能大规模铺开的话,相信市场前途还是非常广泛的,那样铁岭特钢厂就又多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位于铁岭县的铁岭特钢厂厂区内,工人正在对一个大型熔炼室内进行维护保养。依照中央刚刚下达的最新生产任务,他们厂将生产400门12磅火炮,倍径比在20倍以上,口径差不多在117毫米的样子(东岸自己列装的所谓“12磅火炮”口径在120毫米),以用作向联合省出口。而荷兰人对此也非常重视,其驻东岸大使康拉德·范博伊宁根也亲自乘坐火车赶到了铁岭镇,提出要看一看加工火炮炮筒的厂区,因为他对东岸人能否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如此巨量的火炮而赶到担忧——当然他的请求被理所当然地拒绝了,理由是涉及机密,不便外人参观。
铁岭特钢厂这么说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他们技术力量最为充足的第一车间内,此时正静静放置着五台“打铁工-3”型水压机。这种公称压力在200吨的水压机,历经第二重型机械厂五年多时间的研制,最近终于出了第一批试用型号,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特钢冶炼及机加工企业,铁岭厂便分到了五台做试验,以检查这种机器的实用性与可靠性,为最终定型大规模生产、装备打好基础。因此,这样重要的机械装备,怎么能让范博伊宁根这种外人看到呢?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不过,对于荷兰这种大金主,尤其是在他们追加了一份超级大订单的时候——对东岸人来说,简直有天上掉馅饼的懵逼感,这可真是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降——也是时候给予他们一些甜头了。于是,作为此次“海军舰炮采购案”的最大单一购买人,经执委会特批,东岸人召集了特里普家族、德海尔家族驻东岸的联络人,在联合省大使范博伊宁根的见证下,签署了一份总金额超过二百万盾的技术转让协议,即华夏东岸共和国将包括焦炭炼铁、新式鼓风炉、条形铁的生产、砖砌炼焦炉的设计(蜂窝式炼焦炉,比东岸的落后整整一代)等一揽子技术转让给这两个家族名下的企业,并派员到瑞典指导他们熟悉、掌握这些新技术。
看得出来,这些技术涉及到焦炭炼铁的一连串环节,在历史上都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洲才陆续发展起来的技术,但这会被东岸人一股脑儿地转让给了荷兰。而他们之所以愿意这么做,除了荷兰人的强烈要求外——他们这次是真的尝到了战争期间军械生产不能自主的痛楚了——也有旧大陆已经出现了这类技术的原因,即英国人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些技术,再封锁也没有任何的意义,顶多推迟个几年罢了。既如此,还不如将这些卖给荷兰人,换些钱花花,改善下关系,顺便也能给英国人添添堵,总是没什么坏处的。
话说占了全欧洲钢铁产能一半以上的英格兰王国,近些年的技术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有华夏东岸共和国这么一个“技术灯塔”刺激的情况下,他们提前数十年掌握了一些关键的铁矿冶炼、生产技术,也就顺理成章了,这得益于他们相对其他国家更加深厚的工业基础,以及在煤铁铅锡生产加工上的传统。
据东岸人自己搜集的情况以及联合省共享的信息表明,英国人已经率先掌握了使用焦炭炼铁的技术,并在相配套的鼓风、锻造、铸造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让荷兰人大为紧张。其实,英国人在探索使用焦炭代替木炭炼铁这一事上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努力,这主要还是因为英国的林业资源不是太丰富,且他们的金属冶炼、加工的产业规模也相当庞大,产品行销整个欧洲,这对木炭的消耗是巨大的。
因此,很久以前开始,英国人就已经开始了对焦炭炼铁的尝试,只不过由于焦炭中杂质含量较多,而不被广泛接受罢了。不过,在前年的时候,有一位商人在什罗普郡成功地用焦炭还原出了质量不错的铁,这立刻震惊了很多人,他们纷纷跑到这里来证实,并最终使得这个商人的成果开始广泛传扬。但由于各地煤炭中杂质含量的不一(什罗普郡的煤炭含硫量天生低,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大部分人失败了,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获得了成功,故这项技术在此时的英国,也仅仅是有部分地区采用了罢了,但这无疑已是极大的进步了,因为焦炭的成本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在与焦炭炼铁的相关技术环节上,英国人也获得了一些进步,比如东岸人此刻转让给联合省的炼焦炉、鼓风炉技术,这些技术能使生产商获得质量更好、产量更高的焦炭,对于成本的降低也至关重要。不过,在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与小型移动式熔炉(比如东岸人的石墨坩埚)相配套的熔炼室的设计——上面,东岸人还是留了一手,以确保对旧大陆的技术领先与压制。
另外钢铁生产中的炼渣技术更是作为高级机密被严密监控了起来,这样即便欧洲人生产出来了成本较低的钢铁,但其质量与东岸货相比差距却仍是明显的,这便足够了,已经达到了东岸人的目的。毕竟,东岸人是希望旧大陆国家的技术与生产力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却也不希望他们进展过快,眼下这种节奏却是刚刚好。
好吧,言归正传。在机械工业部代表华夏东岸共和国政府与荷兰人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后,也顺理成章地吃下了数量高达1300门的火炮军购大单,合同总金额超过了二百万盾(据说这还是给了优惠价呢,海军舰炮的昂贵,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1300门火炮中,400门12磅(117毫米口径)火炮已经确定交由铁岭特钢厂生产、加工,他们有自己的钢铁熔炼室、有最新式的“打铁工-3”型水压机、有加工精度还算不错的火炮镗床、自身就产出各类高质量的锰铁锰钢刀头,加工生产的条件非常好,因此一口气吃下了400门12磅火炮的订单,确实是有理由的。
而作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且背靠平安钢铁厂的北方兵工厂,则接到了600门8磅、12磅、18磅、24磅各型舰炮的生产订单,他们生产这类商品已经是驾轻就熟了,且常年为东岸陆海军提供此类装备,生产速度非常快,应该能令荷兰人满意。
另外,东岸国内另外一家军工生产企业大鱼河兵工厂,由于部分加工线已搬到了石浦水库附近(以利用当地极为充沛的水力资源),故这次只分配到了300门火炮的订单,且多为6磅、8磅的小口径火炮(甲板上用来打击敌船水手),总合同金额不高,只能说马马虎虎罢了,但谁让他们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要比其他两家弱上那么一筹呢,只能如此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英荷战事紧急且卑尔根海战荷兰人的损失也过于惨重了些,因此范博伊宁根这次催得比较急,没奈何之下,东岸人只得从海陆军的武器库中,取出了四五百门火炮(其中甚至有部分是出售给西班牙、俄罗斯和普鲁士的),先行交给南海运输公司,让他们与其他货物一起运往阿姆斯特丹。
而在移交这些库存火炮的同时,荷兰人也被迫采购了相当数量的炮弹。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荷兰本身的生产能力极其有限,从东岸这里采购炮弹也属正常,但更多的原因还是东岸这批火炮与他们常用的在口径上有些微的差别,导致他们不得不采购东岸批量生产的制式炮弹。
比如,12磅火炮应该是117毫米口径的,但在东岸,却是120毫米口径的。再比如,8磅火炮在东岸是105毫米口径的、6磅火炮在东岸是80毫米口径的等等,与荷兰人常用的口径未必都一致,因此他们只能无奈地采购了满满一大船的各型炮弹及火药,运回家先用着,然后再想办法让荷兰资本设在瑞典及北德意志的武器工坊,紧急加工、生产东岸制式口径的炮弹,也是够蛋疼的。
这些生产出来的火炮将由厂区内的平板轨道车运到铁岭火车站,然后在大兴港装船出海驶往联合省。与这些火炮一起运过去的,还有部分前装线膛枪和米尼弹,这是为了给陆军两个混成营集体换装用的,时至今日,人口、生产力、军力都渐渐上来的华夏东岸共和国,也不必再对这种武器藏藏掖掖了,装备了这两个混成营,东岸人就已经拥有了整整三个使用米尼枪的混成营了,相信在熟悉新武器、新战术后,其军事力量也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另外最后还有为数不少的马口铁,这些运往北方平安县的国营罐头食品厂用的,他们目前也在尝试使用陶瓷、玻璃以外的材料制作罐头食品,其中马口铁更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是农业部某些大员交代下来的事情。
而说起马口铁,就不得不提一下如今铁岭特钢厂逐渐发展起来的镀锡薄板产业,即铁岭特钢厂将一些铁条用轧制设备压轧成了极薄的薄铁板(当然其厚度与现代零点几毫米的无法比),在经过酸洗去除表面的铁锈之后,加入窑内镀锡。
其具体工艺是:窑内有一排盛有熔融锡和油脂的槽,槽下有火。首先将薄铁板浸入油脂中,然后再浸入锡中,这个浸渍过程有些长,因为要确保完成镀锡;而在这个过程完结后,需要用剑麻纤维刷刷掉板子表面的残留物,然后再在旁边的纯锡中浸渍一小段时间,随即立刻将它们浸入油脂中,以防锡比铁冷却得快导致镀锡板表面出现龟裂;完成这一步后,还要把他们浸入更低温度的动物性油脂槽中,最后在一个注有熔融锡的狭槽中浸入镀锡薄铁板,以去除镀锡板边缘部位形成的锡“瘤”。
这种工艺是铁岭特钢厂花费了多年时间、大笔资金,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并借鉴了旧大陆国家在镀锡板工艺上的部分成果,才逐步摸索出来的,并立刻获得了国家专利局的专利认证,独家生产起了这种被穿越众成为“马口铁”的镀锡薄板,并已经开始小规模地出口至罐头食品厂试用,看看效果怎么样。
一旦平安县那边成功研制出马口铁罐头生产线,采用机械或半机械的方法批量生产马口铁罐头的话,那么马口铁罐头食品的生产也就将正式提上议事日程。而如果这种新鲜事物被确认效果还不错的话,那么可以想象的是,今后华夏东岸共和国相当一部分罐头食品的生产,都要用到这种马口铁了。毕竟,陶瓷或玻璃质地的罐头,不但易碎,而且非常沉重,早就被陆海军的后勤参谋们诟病不已了。如果国营罐头食品厂的马口铁罐头能大规模铺开的话,相信市场前途还是非常广泛的,那样铁岭特钢厂就又多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