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印度公司与南洋(三)(1/2)
处处家家,百样图卷难描画;
城城市市,万紫熙攘映千红;
……
国安似金瓯,地盛赖凤城。
以上是越南著名诗人阮晋安所写《凤城春色赋》中的一段。阮晋安活跃于黎朝时期,彼时越南国势已经开始衰颓,叛乱、谋反四起,但地方上的经济却还过得去,百姓们的负担也不算很沉重,因此还是有一些繁华之色的。
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越南已经陷入了南北朝混战的状态。北方的郑主和南方的阮主在断断四五十年间打了七次大战,搞得商业凋敝、民生多艰,越南的经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落了下去,并一直在低谷中徘徊。
十多年前,南北双方终于打不下去了,最终签署了和平停战协议,划定了疆界,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对于外国商人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在战区做生意的日子实在太令人心惊胆战了。那些杀红了眼的越南军兵们随时都可能把枪口对准前来贸易的商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如今南北弭兵,郑主和阮主都分别发布了发展农桑、鼓励商业的政策,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而外国商人们,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从各处追逐而来。
“一百多年前,越南的君主还是一个尊奉传统儒家思想的文人,劝课农桑,鄙视商业。本来在14世纪兴盛一时的越南瓷器出口,到了15世纪末时就开始了急剧衰落,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参与到繁盛的国际贸易中并不怎么热衷。外国商人经常被拒之门外,或者遭到严格的近乎人身侮辱的检查才允许入。船上的货物也受到很多贪婪的官员的觊觎,经常被以各种借口没收。”会安港内,某艘商船艉楼甲板上,一位声音洪亮的中年男人正在说话。
“曾经有位英国商人因为不公平待遇而向越南国主提出抗议,越南国王直接回应‘汝等来前,吾已为东京之君;汝等去后,吾仍为东京之王;外国物品,吾国一无所求’。”这位中年男人继续说道:“说这话的越南国王很自信,因为他治下人口众多(越南北方人口尤其多),农业上自给自足的缘故,因此虽然这个国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对外贸易却并不十分发达,令人颇为感慨。”
“不过在南北朝分治后,人家不敢如此了吧?”另一个稍年轻些的声音问道。
“也就稍好一些罢了。”中年人继续吐槽道:“而且多集中在相对势弱的南方。南朝开国之主阮潢就在会安这里设立外贸中心,彼时欧洲商人称之味‘海铺’。在那个年代,欧洲人、中国人、日本人蜂拥而至,在这里交易货物,然后销售到别的地方去。会安的贸易一度十分繁荣,名气也很大,给阮氏政权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但即便如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阮潢对此仍然不太好意思,他曾经就写信给日本朋友,说他的国家‘乃诗书礼仪之国,非市货汇集之地’,意思就是说虽然我离不开会安贸易带来的收入,大力支持海外贸易,但我内心中对这种背离圣人根本的行为是鄙视的,这只是权宜之计。”
“儒家文化圈,对商人的鄙视和压制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样一个四平八稳的封闭社会,是无法有效提高生产力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即便萌发出来,也会被深沉厚重的社会体制给压制住,工业上获得的利润没法投入扩大再生产,只能到乡下起豪宅、买天地,或者干脆铸成银冬瓜埋藏起来。这样的国家,迈向资本主义的速度只怕慢得令人发指,除非外力将其打破。”中年人仍在不停地说道:“越南的海外贸易获得发展,不也是在南北分治时期么?郑主、阮主打来打去,见识到了火枪、大炮的好处,见识到了新式战法的利害,明白不能固步自封当井底之蛙了。而且,因为战争而导致的巨大的财政上的负担,也迫使双方开始寻求海外贸易的发展,不然怕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为对方击垮。越南如此,其实中国大陆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到这里,中年人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没必要。大家都是刚从中国离开的,什么不懂啊?想当年清国人平定北方、席卷南方之际,也是比较愚昧的。可接下来几十年间,被东岸人四两拨千斤地挑动了一下局势,让他们撞得头破血流之后,这些起家于北山黑水的人也明白了。他们开始不再排斥对外贸易,不再排斥外国人,相反对此还很热衷。以清国为例,因为长江流域在东岸海军威慑范围以内的缘故,他们还在灌河河口营造了新的贸易中心,可见其对外交流的迫切心情。
而如果说清国因为和士绅结合得较为紧密而导致开放得不彻底的话,那么扎根于湖广、江西一带的泥腿子政权大顺,在这方面就要强上许多了。李顺政权的高层都没学过什么圣人的微言大义,对空泛的大道理也不是十分感冒,属于只看“疗效”,不听“广告”的主。什么有利他们就推行什么,什么阻碍生产力发展他们就废除掉,千方百计提高全社会的生产能力,力求将创造出来的每一分财富都投入到军事领域中去,从而能与体量比他们大得多的清国争雄。
所以说,清国、顺国之流都是被逼的。如果当初中国大陆被迅速一统的话,保不齐也是个闭关锁国,只留寥寥几个对外窗口进行贸易的模式,和隔壁日本一个鸟样。现在大陆被各方分占,彼此间互相攻伐、竞争,谁闭关锁国就等于自杀,因此整个社会的思想活跃程度、生产力发达程度和商业繁荣程度,都比利时同期有了很大的进步,以至于到了隐隐让东岸人都有些担忧的地步。
“越南贸易其实还是有所可为的,就是不知道当初你们台湾银行为何没有重视起来。”沉默了一小会后,另一个稍年轻些的声音再度响起,只听他问道:“会安这边华人、日本人、英格兰人、荷兰人、葡萄牙人多的是,我们的人却很少,至今甚至连正式的会馆都没有,还借住在当地的广东商人会馆,这是何道理?”
“那是因为越南人提供不了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也提供不了太多越南人需要的东西,就这么简单。当然了,我也无法否认,我们对包括越南在内的中南半岛上的诸多国家都有些忽视了,现在是时候弥补这一切了。”说话的是前台湾银行总经理邵曙光。
在初创时期就担任这家大型辛迪加企业掌舵人的邵曙光,在今年刚刚卸任总经理的职务,打算回国发展。在这么一个敏感的职位上供职这么多年,确实也是时候退下来了,不然怕是有些碍眼。要知道,他们邵氏家族三兄弟如今手握该公司20%左右的股份,是董事会内一股庞大的力量,如果邵曙光再长期把持老总职务不放的话,难免被其他股东们所不喜,因此还是退位让贤比较好。
今天他乘坐的船只隶属于移民部,是一艘经典的“短跑冠军”级移民运输船,搭载了超过一千名来自广东潮州府的战争难民。这些人的目的地是东岸本土北部的巴西地区,预计还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最终抵达。
而因为船型设计的缘故,“短跑冠军”级是没有大容量的货舱的,仅有的空间除了必要的食物、淡水、药品、水果和牲畜外,就没有多少能够拿来储存货物了。但这艘从澳门起航的船只仍然携带了相当从日本采购的铜片,销售到了越南人手里,换回了大量“东京生丝”(其实产地未必是东京,而是越南其他乡下地区)和越南瓷器。
这些越南特产商品,可以在印度、中东、东非等地卖一个好价钱,然后还可以在当地顺便采购一些商品,带回东岸本土销售,所获得的利润多少能补贴一点移民费用了。虽然可能有些杯水车薪的感觉,但总比没有好,不是么?
“现在南方开拓队正在策划、实施的南进贸易策略,就是想补上这么一环。而宁绍地区的商业资本,也有扩充这些海上贸易的冲动,所以这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展开了。”邵曙光又解释道:“现在,因为自身力量的严重不足,我们需要将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福建郑家的人一起都拉进来,进行贸易,而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应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做法。”
其实,目前四家一起规划的贸易路线还颇有些不足。比如,他们计划中的定海—厦门—澳门—会安—马尼拉的贸易航线,最后一段效率颇低。按照最初的想法,会安后面是要去马六甲城进行贸易的,以采买一些印度特产,然后再沿海岸线航线前往菲律宾群岛。
城城市市,万紫熙攘映千红;
……
国安似金瓯,地盛赖凤城。
以上是越南著名诗人阮晋安所写《凤城春色赋》中的一段。阮晋安活跃于黎朝时期,彼时越南国势已经开始衰颓,叛乱、谋反四起,但地方上的经济却还过得去,百姓们的负担也不算很沉重,因此还是有一些繁华之色的。
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越南已经陷入了南北朝混战的状态。北方的郑主和南方的阮主在断断四五十年间打了七次大战,搞得商业凋敝、民生多艰,越南的经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落了下去,并一直在低谷中徘徊。
十多年前,南北双方终于打不下去了,最终签署了和平停战协议,划定了疆界,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对于外国商人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在战区做生意的日子实在太令人心惊胆战了。那些杀红了眼的越南军兵们随时都可能把枪口对准前来贸易的商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如今南北弭兵,郑主和阮主都分别发布了发展农桑、鼓励商业的政策,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而外国商人们,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从各处追逐而来。
“一百多年前,越南的君主还是一个尊奉传统儒家思想的文人,劝课农桑,鄙视商业。本来在14世纪兴盛一时的越南瓷器出口,到了15世纪末时就开始了急剧衰落,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参与到繁盛的国际贸易中并不怎么热衷。外国商人经常被拒之门外,或者遭到严格的近乎人身侮辱的检查才允许入。船上的货物也受到很多贪婪的官员的觊觎,经常被以各种借口没收。”会安港内,某艘商船艉楼甲板上,一位声音洪亮的中年男人正在说话。
“曾经有位英国商人因为不公平待遇而向越南国主提出抗议,越南国王直接回应‘汝等来前,吾已为东京之君;汝等去后,吾仍为东京之王;外国物品,吾国一无所求’。”这位中年男人继续说道:“说这话的越南国王很自信,因为他治下人口众多(越南北方人口尤其多),农业上自给自足的缘故,因此虽然这个国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对外贸易却并不十分发达,令人颇为感慨。”
“不过在南北朝分治后,人家不敢如此了吧?”另一个稍年轻些的声音问道。
“也就稍好一些罢了。”中年人继续吐槽道:“而且多集中在相对势弱的南方。南朝开国之主阮潢就在会安这里设立外贸中心,彼时欧洲商人称之味‘海铺’。在那个年代,欧洲人、中国人、日本人蜂拥而至,在这里交易货物,然后销售到别的地方去。会安的贸易一度十分繁荣,名气也很大,给阮氏政权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但即便如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阮潢对此仍然不太好意思,他曾经就写信给日本朋友,说他的国家‘乃诗书礼仪之国,非市货汇集之地’,意思就是说虽然我离不开会安贸易带来的收入,大力支持海外贸易,但我内心中对这种背离圣人根本的行为是鄙视的,这只是权宜之计。”
“儒家文化圈,对商人的鄙视和压制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样一个四平八稳的封闭社会,是无法有效提高生产力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即便萌发出来,也会被深沉厚重的社会体制给压制住,工业上获得的利润没法投入扩大再生产,只能到乡下起豪宅、买天地,或者干脆铸成银冬瓜埋藏起来。这样的国家,迈向资本主义的速度只怕慢得令人发指,除非外力将其打破。”中年人仍在不停地说道:“越南的海外贸易获得发展,不也是在南北分治时期么?郑主、阮主打来打去,见识到了火枪、大炮的好处,见识到了新式战法的利害,明白不能固步自封当井底之蛙了。而且,因为战争而导致的巨大的财政上的负担,也迫使双方开始寻求海外贸易的发展,不然怕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为对方击垮。越南如此,其实中国大陆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到这里,中年人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没必要。大家都是刚从中国离开的,什么不懂啊?想当年清国人平定北方、席卷南方之际,也是比较愚昧的。可接下来几十年间,被东岸人四两拨千斤地挑动了一下局势,让他们撞得头破血流之后,这些起家于北山黑水的人也明白了。他们开始不再排斥对外贸易,不再排斥外国人,相反对此还很热衷。以清国为例,因为长江流域在东岸海军威慑范围以内的缘故,他们还在灌河河口营造了新的贸易中心,可见其对外交流的迫切心情。
而如果说清国因为和士绅结合得较为紧密而导致开放得不彻底的话,那么扎根于湖广、江西一带的泥腿子政权大顺,在这方面就要强上许多了。李顺政权的高层都没学过什么圣人的微言大义,对空泛的大道理也不是十分感冒,属于只看“疗效”,不听“广告”的主。什么有利他们就推行什么,什么阻碍生产力发展他们就废除掉,千方百计提高全社会的生产能力,力求将创造出来的每一分财富都投入到军事领域中去,从而能与体量比他们大得多的清国争雄。
所以说,清国、顺国之流都是被逼的。如果当初中国大陆被迅速一统的话,保不齐也是个闭关锁国,只留寥寥几个对外窗口进行贸易的模式,和隔壁日本一个鸟样。现在大陆被各方分占,彼此间互相攻伐、竞争,谁闭关锁国就等于自杀,因此整个社会的思想活跃程度、生产力发达程度和商业繁荣程度,都比利时同期有了很大的进步,以至于到了隐隐让东岸人都有些担忧的地步。
“越南贸易其实还是有所可为的,就是不知道当初你们台湾银行为何没有重视起来。”沉默了一小会后,另一个稍年轻些的声音再度响起,只听他问道:“会安这边华人、日本人、英格兰人、荷兰人、葡萄牙人多的是,我们的人却很少,至今甚至连正式的会馆都没有,还借住在当地的广东商人会馆,这是何道理?”
“那是因为越南人提供不了我们需要的东西,我们也提供不了太多越南人需要的东西,就这么简单。当然了,我也无法否认,我们对包括越南在内的中南半岛上的诸多国家都有些忽视了,现在是时候弥补这一切了。”说话的是前台湾银行总经理邵曙光。
在初创时期就担任这家大型辛迪加企业掌舵人的邵曙光,在今年刚刚卸任总经理的职务,打算回国发展。在这么一个敏感的职位上供职这么多年,确实也是时候退下来了,不然怕是有些碍眼。要知道,他们邵氏家族三兄弟如今手握该公司20%左右的股份,是董事会内一股庞大的力量,如果邵曙光再长期把持老总职务不放的话,难免被其他股东们所不喜,因此还是退位让贤比较好。
今天他乘坐的船只隶属于移民部,是一艘经典的“短跑冠军”级移民运输船,搭载了超过一千名来自广东潮州府的战争难民。这些人的目的地是东岸本土北部的巴西地区,预计还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最终抵达。
而因为船型设计的缘故,“短跑冠军”级是没有大容量的货舱的,仅有的空间除了必要的食物、淡水、药品、水果和牲畜外,就没有多少能够拿来储存货物了。但这艘从澳门起航的船只仍然携带了相当从日本采购的铜片,销售到了越南人手里,换回了大量“东京生丝”(其实产地未必是东京,而是越南其他乡下地区)和越南瓷器。
这些越南特产商品,可以在印度、中东、东非等地卖一个好价钱,然后还可以在当地顺便采购一些商品,带回东岸本土销售,所获得的利润多少能补贴一点移民费用了。虽然可能有些杯水车薪的感觉,但总比没有好,不是么?
“现在南方开拓队正在策划、实施的南进贸易策略,就是想补上这么一环。而宁绍地区的商业资本,也有扩充这些海上贸易的冲动,所以这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展开了。”邵曙光又解释道:“现在,因为自身力量的严重不足,我们需要将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福建郑家的人一起都拉进来,进行贸易,而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应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做法。”
其实,目前四家一起规划的贸易路线还颇有些不足。比如,他们计划中的定海—厦门—澳门—会安—马尼拉的贸易航线,最后一段效率颇低。按照最初的想法,会安后面是要去马六甲城进行贸易的,以采买一些印度特产,然后再沿海岸线航线前往菲律宾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