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二楼,也是歇在小花厅。
这里与一楼的花厅家具摆设都一样,不过到底主人脾性各异,这里的纱帘、椅褡、背袱以及挂幅插屏等摆饰,选色明艳,样式活泼,处处都透着小女儿情态。
乔嬷嬷说不出门道,只觉得这屋子坐起来比一楼敞亮多了,心里也坦然多了。
因而兴头头道:“我一路走来,瞧这园子里比我上回五月节来时可热闹多了,花儿草儿都结实了,那一大片桂花树真喜人,香的来!这要是在我们乡下,可留不下,早让人打了卖钱去。”
路金喆笑道:“我这两天事忙,要是抽出手,也把它打了去,正好蒸糕做甜盏吃。我们家除了我,是再没人想起它来的。”又随口问她:“可见过太太了?”
乔嬷嬷回道:“不用姐儿说,早拜见过啦,太太留我吃一盏茶,还赏我一把红线钱,我原说不收的,太太说这是预备八月十五散福的钱,我就厚着脸收了,倒不是希图钱,纯粹是沾个好意头。”
路金喆听她不喘气的说话,噙着笑。
小燕儿为乔嬷嬷端上一碗茶来,“您也尝尝我们的茶,这是姑娘自己炒的。”
乔嬷嬷连忙谢过,一口饮掉大半盏,咂摸着嘴巴:“正好渴了……唷,这茶好哇!”
金喆笑了笑,知道她这是托词,眼神儿往那竹筐子瞟:“快把你带的好东西给我瞧瞧,有什么新鲜玩意没有?”
乔嬷嬷拎起自己的竹筐,“这里是我孝敬姑娘的,另有一袋子菜地里才摘下来的茄子、茭瓜、水萝卜,拿给厨房上的老妈子了。我知道这些新鲜瓜菜,贵府里都爱吃。”
“正是这样,你要带肥鸡腊鸭子,我们还不乐意收呢。”
路金喆探身往她那竹筐里看,乔嬷嬷一样一样拿出来给她看:“上月你临走,不是让我收花样子麽,喏,这些都是村子里小丫头们新画的,喜鹊连枝、双鱼、鸳鸯,应有尽有的。要说野趣,这还有萤虫的,蛙鸣的。”
金喆拿过一叠细看,不住点头,她也不看喜鹊连枝那些俗套,只管反复摩挲那些泥蛙癞蛤||蟆,果然拙朴,可爱喜人。
乔嬷嬷知她好这口,又递给她一本小人书:“你再瞅瞅这个,保管是好东西,外头多少人抢着买呢!”
金喆探头看画风技法,不由吃惊。山南村里久居一位善丹青者,以画没骨儿花闻名,姓白,人称“白丹青”。
“白先生又有大作?”
原版可落不到乔嬷嬷手上,她接过那一本,原来是刻板的,做成黄历大小,上面人物故事行迹俱全,并写有白文,扉页上题一小诗做引:
“敬德二十年,皇帝下江南。造船十七里,日费一万钱。”
路金喆喃喃读来,唬了一跳,忙捂住书,唏嘘不已:“这白先生嫌颈上的脑袋太沉?怎么敢画这个!”
“这有什么,”乔嬷嬷笑她大惊小怪,“外头书摊上,戏院里,谁没看过呢,这本还是白先生头一版,外头那些都不知道第几回刻了呢。”
路金喆便把那书放着,算收下了。“我原来只是听人说,当新闻呢,那我好生收着,慢慢看。”
乔嬷嬷见投她意,很是得趣,又悄悄找补道:“也就是在闺房里看,轻易不能拿出外头去,要坏了名声的。”
这里与一楼的花厅家具摆设都一样,不过到底主人脾性各异,这里的纱帘、椅褡、背袱以及挂幅插屏等摆饰,选色明艳,样式活泼,处处都透着小女儿情态。
乔嬷嬷说不出门道,只觉得这屋子坐起来比一楼敞亮多了,心里也坦然多了。
因而兴头头道:“我一路走来,瞧这园子里比我上回五月节来时可热闹多了,花儿草儿都结实了,那一大片桂花树真喜人,香的来!这要是在我们乡下,可留不下,早让人打了卖钱去。”
路金喆笑道:“我这两天事忙,要是抽出手,也把它打了去,正好蒸糕做甜盏吃。我们家除了我,是再没人想起它来的。”又随口问她:“可见过太太了?”
乔嬷嬷回道:“不用姐儿说,早拜见过啦,太太留我吃一盏茶,还赏我一把红线钱,我原说不收的,太太说这是预备八月十五散福的钱,我就厚着脸收了,倒不是希图钱,纯粹是沾个好意头。”
路金喆听她不喘气的说话,噙着笑。
小燕儿为乔嬷嬷端上一碗茶来,“您也尝尝我们的茶,这是姑娘自己炒的。”
乔嬷嬷连忙谢过,一口饮掉大半盏,咂摸着嘴巴:“正好渴了……唷,这茶好哇!”
金喆笑了笑,知道她这是托词,眼神儿往那竹筐子瞟:“快把你带的好东西给我瞧瞧,有什么新鲜玩意没有?”
乔嬷嬷拎起自己的竹筐,“这里是我孝敬姑娘的,另有一袋子菜地里才摘下来的茄子、茭瓜、水萝卜,拿给厨房上的老妈子了。我知道这些新鲜瓜菜,贵府里都爱吃。”
“正是这样,你要带肥鸡腊鸭子,我们还不乐意收呢。”
路金喆探身往她那竹筐里看,乔嬷嬷一样一样拿出来给她看:“上月你临走,不是让我收花样子麽,喏,这些都是村子里小丫头们新画的,喜鹊连枝、双鱼、鸳鸯,应有尽有的。要说野趣,这还有萤虫的,蛙鸣的。”
金喆拿过一叠细看,不住点头,她也不看喜鹊连枝那些俗套,只管反复摩挲那些泥蛙癞蛤||蟆,果然拙朴,可爱喜人。
乔嬷嬷知她好这口,又递给她一本小人书:“你再瞅瞅这个,保管是好东西,外头多少人抢着买呢!”
金喆探头看画风技法,不由吃惊。山南村里久居一位善丹青者,以画没骨儿花闻名,姓白,人称“白丹青”。
“白先生又有大作?”
原版可落不到乔嬷嬷手上,她接过那一本,原来是刻板的,做成黄历大小,上面人物故事行迹俱全,并写有白文,扉页上题一小诗做引:
“敬德二十年,皇帝下江南。造船十七里,日费一万钱。”
路金喆喃喃读来,唬了一跳,忙捂住书,唏嘘不已:“这白先生嫌颈上的脑袋太沉?怎么敢画这个!”
“这有什么,”乔嬷嬷笑她大惊小怪,“外头书摊上,戏院里,谁没看过呢,这本还是白先生头一版,外头那些都不知道第几回刻了呢。”
路金喆便把那书放着,算收下了。“我原来只是听人说,当新闻呢,那我好生收着,慢慢看。”
乔嬷嬷见投她意,很是得趣,又悄悄找补道:“也就是在闺房里看,轻易不能拿出外头去,要坏了名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