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父子抵达广州后,李汉先与朱影厂的原厂职工,以及演员们见了一面,随后代表李元鸿和大家开了一个不是很冗长的会议。

    李元鸿要先与市政府的领导们沟通一下,这事如果搁在二十年以后,那估计要消耗几箱茅台才能沟通完毕。

    但这会大家的工作效率还很高,关键是没那么多东西消费,最多在小食堂吃两顿,大部分东西都拿来换珍贵的外汇了。

    这时兔子最难受的就是:鹰酱好不容易肯卖先进装备了,但穷兔子却没有钱买。

    李元鸿在国内电影领域的地位极高,这也是让他来南方的原因之一,换其他人根本无法服众。

    他与市政府的相关领导很快取得了几项共识——1、绝不改变珠影厂岭南的特色风格;2、绝不排斥南方,尤其是两广的演员和职工;、三年内让珠影厂的故事片年产量超过五部。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珠影厂的尴尬,他们自从建厂以后还没有哪一年的故事片产量超过五部。

    李秦这时也抽出些时间,相隔万里帮助弟弟在小本子上记下了可以培养的职工和演员,凭借的当然是他能看透灵魂的能力。

    珠影厂原本的职工和演员,哪个有天赋,哪个肯吃苦,哪个心性好,他基本都让李汉记了下来。

    这些人加上从八二厂带来的老班底,将来就是要委以重任的精兵,很多人都要带到红帽子企业里去。

    李汉当然不会察觉自己被控制,他只会认为这个名单是由自己的判断而来。

    其余弟弟妹妹也是一样,就像李宋和李元这对龙凤双胞胎,他为两人安排的路线是音乐方向。

    这两个小家伙在这方面天赋也最好,完美继承了吕玲的衣钵,现在都在京城中秧音乐学院上学。

    如果两人突然产生灵感作出一首曲子,同样也会觉得是自己突然来了灵感,不会想到是李秦在幕后控制。

    李元鸿回到珠影厂后,两父子一块检查了厂内的摄影棚和摄制设备,很快就发现珠影厂的问题不止是优秀职员和演员缺乏,厂内设施和设备也在浩劫期间损毁大半。

    珠影厂原本在浩劫前逐渐培养起了一支较强的艺术和技术队伍,那时不仅拥有大、中、小三个摄影棚,还有录制对白、音乐、混录的录音棚,拍摄器材也足够使用。

    当时的珠影厂正准备大干一场,然而一场浩劫过后,那几个六十年代新建的录影棚都变得破败不堪,原来引进的拍摄设备严重老化,现在半数都已经无法使用了。

    最麻烦的是国内在拍摄器材方面本就落后西方,这十年相关领域又基本在原地踏步,差距又被进一步拉大了。

    现在八大制片厂都急需补充摄影器材和后期设备,可国家的宝贵外汇不可能用在这里,国产设备的性能和产量又十分有限,必须优先满足那些老牌制片厂,珠影厂的申请表自然被压在了下面。

    所以这会的珠影厂连彩色胶卷都不够用,真正的国产彩色胶卷还要一两年后才能问世,他们现在只能勉强凑出拍摄一部彩色电影的胶卷!

    “条件再艰苦也要拍,至少现在有很高的创作自由,把所有可用的器材和胶卷都集中起来,我们先拍一部作品出来!”

    李元鸿看着桌子上摆放的两个剧本,其中一个是他去年就写好的《芙蓉镇》,另一个是儿子李汉早就写好的《红高粱》。

    “爸,先拍《芙蓉镇》吧,我这部要到银川拍摄,室外取景太多,对设备要求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