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专辑大火和鲍勃的理想(《》)

    日子就这样慢慢的过去了。林宇的小日子也过得不错,平时就在家和学校两点之间游荡,周末的时间都是去蒙克利图书馆里去看出,没事和埃弗拉开开玩笑。然后去迈克大叔的餐馆里吃些独特味道的美食。

    这样的日子似乎也不错,可是没多久林宇的好日子便倒头了。专辑《dangerous》的宣传已经结束,专辑也已经上市发行了。

    《dangerous》的上市无疑是成功的。《洛杉矶报》对专辑里面的几首歌曲都给了很大的评价,上面说《dangerous》里面的很多歌曲都可以引起一个潮流,《billiejea》和《dangerous》三首歌曲每一首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单曲或者专辑来发售,而且都可以代表世界流行音乐的最高水平。

    《今日美国》也在专辑发行的当天对于《dangerous》做了评价,上面称流行音乐的另一个时代来临了。《纽约时报》更是对《dangerous》做出了大量的赞美,称其改变了流行音乐的面貌。

    总而言之,《dangerous》火了,让整个美国都沸腾了。迈克尔·杰克逊也火了,可以说的一炮而红。之前杰克逊给人的印象是童音,儿童歌手。这张专辑一处,彻底的改变了杰克逊之前的形象。

    此前tv电视台上从不播出黑人表演家的录影,而《dangerous》打破了tv的种族界限,迈克尔·杰克逊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在tv电视台上的黑人歌手,几首歌曲轮流出现在tv和各大电视台。

    本来是没有关注林宇的,可是《dangerous》大火的第三天在洛杉矶当地的一家报纸的首页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标题《天才儿童,天才创作人!》,并且还附有一张林宇的照片,并且详细介绍了林宇的情况。上面写到:“《dangerous》的成功使得迈克尔成为了一位天王巨星,可是大家却鲜少有人去注意专辑里面几首歌曲的创作人——林宇。

    后面更是写了不少林宇的生活习惯和林宇的学习成绩。更是把林宇去蒙克利图书馆的事情给写了出来。

    林宇刚一看到这份报纸的时候差点破口大骂,之前他还幸灾乐祸的说没咱的事,咱低调赚钱,低调赚钱。

    这份报纸刚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可是之后各大报纸争相报道林宇的情况,人们才发现,原来这几首歌竟然是一个不到16岁的儿童写的。

    人们对于天才的态度和普通人是截然不同的,天才儿童享受的是人们的赞赏,人们的另眼相看。林宇现在就在享受着这些天才儿童的待遇。记者天天蹲在家门口等着淋雨的出现。林宇不得已和学校告了一个假,好在学校也知道这些情况,对于学校出现林宇这样的一个天才儿童是非常幸福,但学校并没有拿林宇打广告,不过就算这样,转学来到这个学校的学生还是很多的。

    一连十几天都没有使得这些记者冷却下来。最后不得已林宇打电话给了史蒂夫。随后当天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便对外发了一个声明,将对《dangerous》开一个发布会,届时主打歌曲创作人林宇也将亲临现场。

    本来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不准备这个时候开发布会的,可是林宇的要求他们又不能无视,所以公司高层决定提前开发布会。

    林宇应邀参加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新闻发布会,这还是林宇第一次参加发布会。虽然说心里不紧张,但当话筒递到他的时候林宇还是忍不住紧张了起来。

    “非常感谢各位对本人作品的赞誉,也非常感谢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能够制作出这么成功的专辑,正是由于专辑的成功,所以我才会被人知道。作为创作人,而且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平时的生活是切忌打扰的,这会打扰我们的思路,要知道一首好的歌曲不可能是随随便便便能写的出来的,所以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手下留情。”

    林宇的话引起了媒体们的一片笑声。

    “我听说这几首歌曲都是您在假期里写的,在创作的过程中您是否得到了来自您中学生活的影响?”

    “是的,在去年的暑假假期里我创作了这几首歌曲。当然一些灵感是来自于的我学校生活。灵感来自于生活。一个好的创作人是需要靠着平时的生活寻找灵感的。”林宇说道。

    林宇返回学校的时候,各大影像店还在火热的出售着这张专辑,学校里的很多同学都会这张专辑议论纷纷,而得知专辑里面的一些主打歌曲是出自于自己学校的学生时,更是让大家都认识了林宇,但一夜成名的感觉并不是很好,至少林宇是这样认为的,他所有的任课老师都认识了他,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都转化成了对林宇严厉的督促,这让林宇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好在林宇的底子不错,还能应付的过来。

    而风光的并不仅仅是林宇,作为林宇的父母,林建国和李月华也成了小有名气的人物。李月华所在的学校里很多男孩女生都找她要林宇的签名。这让李月华既烦恼又欣慰。

    “林,那几首歌真的是你写的吗?”学校里,林宇的同桌加好友鲍伯和林宇一块走着,嘴里仍旧不停的问着。

    “听着,鲍伯,我已经说了很多遍了,是我写的,请不要再问这么弱智的问题了,整个美国都知道你问的问题。”林宇很无奈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