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请于瑞生坐到椅子上,自己也在另一边坐下,这才把这些情由一一诉说。

    原来这刘家娘子乃是魏鼎中的养女,自小被人拐卖,多亏魏鼎中把她救出。只是当是年纪幼小,除记得爹爹姓白,自己叫做白慧娘之外,其他的都不曾记得。因找不生身父母,魏鼎中就认这白慧娘为义女。而他因行走江湖,怕有仇家,又怕委曲了慧娘,所以终身未曾娶亲。那慧一天天长大,早已出落的亭亭玉立。魏鼎中练武出身,一心也想为女儿择一练武的女婿,所以到慧娘十七八岁亲事还没有定下来。

    无巧不成书,那刘望声因从小好习枪棒,他爹刘大真也给他找过几个师父,可是都未能如他的意,后来就自己出去,说要访名师,也找了不少人,最后所拜的师父正是这魏鼎中。

    魏鼎中看刘望声青年材质,又肯下工夫,也很是喜欢,欣然收为门下,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不过刘望声虽则好学,天资却差一些,学了有两三年也才只学的魏鼎中四五成功力。

    这刘望声既在魏家学功夫,和这小姐自然也是常相见的,一来二去二人就暗生情愫。不过两人都是懂得礼义廉耻的,并不曾有越礼之事。

    魏鼎中见两人年貌相当,刘望声又是自己钟爱的底子,就有心把慧娘许给这徒弟。他给慧娘一说,慧娘也是满心欢喜。而刘望声因私自离家,又学无所成,也无颜面回家。这几年随着师父学本事,也就如同在自己家一样。所以虽无媒妁之言,二人也在魏鼎中的主持下就此结为连理。

    婚后二人生活倒也和睦,慧娘既是养女,那魏鼎中就既是师父又是岳丈,一家人也很过得去。

    随后几年,慧娘先后生下一儿一女,男孩取名刘承禄,乳名叫做小五,取五里亭之意。女孩取名小凤。转眼间两个孩子都己长大,刘望声思家心切,遂辞了师父别了妻儿,千里之行回德阳五里亭看望父母。谁知正赶上其父刘大真被杀,以及后来的一系列事情。

    也就是在刘望声把母亲和妹子玉兰送往于瑞生家的时候,他又来到丰衢县,将家里所发生的事向师父和妻子讲述一遍,叮嘱妻子照顾好两个孩子,而自己则打算回去找三矢帮的人报仇。

    魏鼎中虽久不在江湖,可是三矢帮他还是听过的,劝刘望声不要冲动行事,可刘望声决心己下。慧娘也放心不下过来劝他,可是她也是知书达礼的人,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看丈夫如此坚决也不敢再阻拦他。

    刘望声临走之时告诉慧娘,如果自己三个月不见回转,到时候会有人前来找他们。所以当于瑞生一说自己是从德阳来的时候,慧娘就知道是刘望声安排的。只是现在刘望声如何,却没有人知道,而他写给于瑞生的信上也没有说明让他来找这魏鼎中做什么,所以也是疑惑不已。

    慧娘说完又去后面把两个孩子领出来让于瑞生看了看,虽然不知道刘望声下落,可是看到一对儿女如同玉人一般,于瑞生也是颇感欣慰。

    魏鼎中躺在床上听慧娘讲完,他才咳嗽着说道:“我那徒儿望声现在怎么样啊?”

    慧娘赶紧走过去在他胸口抚摸着说道:“爹,都好着呢,他现在有事回不来,先让妹夫过来送个信,您就放心吧!”

    于瑞生也连连点头。

    不过一听慧娘说到信,于瑞生忽然他想到了临出门时冯三交给他的那封信。他解开包裹从里面把信拿出来,犹豫了一下,这才站起来走到床前一施礼说道:“前辈,这里有封信,乃是我三叔所写,他说与前辈是旧交,故我来之时特嘱咐我交于前辈手中。”说着他把那信递了过去。

    魏鼎中手哆嗦着接过信,慢慢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而后他把信往床头一放说道:“原来你是于钟海的公子,当年我们也是至交好友,还有那冯三,都是相交甚厚,说起来也是故人了。而如今又和刘家有亲,可谓是亲上加亲了。只是我如今有病缠身,礼节不得周全,请公子不要见怪!”

    于瑞生赶忙说道:“前辈说那里话!只是敢问前辈所患何疾,可要紧吗?”

    魏鼎中说道:“也没什么,就是前几日感些风寒,人也上些年纪,不妨事,休息一两日就好了。”

    “既如此,那前辈多休息才是。”于瑞生站起来又坐到桌旁。

    “公子还未吃晚饭吧?”慧娘说道。

    于瑞生说道:“到这城中已是天黑,实未曾吃。不过我带有干粮,也不甚饥饿。”

    慧娘听他如此说,站起身来说声稍待,就要去做饭,于瑞生再三推辞慧娘只是不听,也只好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