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cakvinliu同学的月票支持!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论正史还是野史或者传说,都是不足为信的,有些更是可以说歪曲的厉害,或者意淫的厉害,只不过是为了某些目的罢了。.

    史书上《项羽本纪》中有记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有史学者为了掩盖这段话的荒谬解释说,这段话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说明项羽太自大,二是从侧面反映了秦始皇大搞排场的奢侈行为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先不说项羽当时并不是什么皇室子弟或者公卿王侯,身边哪来的器具管或者史官负责记录他的言行。二来说着部分历史是后世人写的,这些写史的人谁在当时见到过秦始皇出行的排场,根本就是妄而言之罢了。而且,这些人谁又知道项羽这个人到底是不是自大呢?

    刘邦最是无赖,耍了项羽,把大好的江山骗到手。天下都是他的了,项羽和秦始皇也都死了,想说什么写什么还不都是他说了算吗。他大可以说秦始皇的奢靡,说项羽的自大,而说到他自己见到秦始皇的时候,他却记录为“大丈夫理当如此”。

    而历史上的很多记录,更是我们现代的人没有见过的,也只有书上写什么就是什么了。杨广弑父杀兄,武则天弄死自己的女儿,岳飞被杀的罪魁祸首是秦桧,朱元璋的苛刻和朱棣的反叛,雍正到底是不是他老子认定的继承者,乾隆是不是私生子,和珅能活到嘉庆到底是乾隆照顾他还是乾隆给儿子留下一只肥鹅。

    这些都不是我们亲眼见到过的,和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也没什么关系,不管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娱乐休息。所以也就姑且听之了。

    但是对于真正搞历史研究的人,和那些搞收藏的人来说,历史的真相是很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生活,严重的还会直接影响经济收入。所以这些人也很愿意通过历史文物去还原真相,在通过自己所知道的真相帮助自己在专业和工作上有更高的成就和更好的发展。

    张辰是古玩行和收藏界的风云人物。对于历史真相的研究自然会很在乎,陈氏一门的弟子必须对历史真相的研究有自己的心得和功夫,张辰能在收藏圈里混得风生水起,其中也有这一方面的功劳。

    对于“传国玉玺”这个收藏界和考古界的超级难题,张辰做过很多的研究。把能够涉及到这玩意儿的古籍和史册全部找到,凡是有涉及到“传国玉玺”这四个字的就摘出来细细分析,再汇集到一起综合研究。

    对于传国玉玺这个难题,陈氏一门众多人都有自己的研究,张辰从十三岁开始就跟着张百川一起研究,这个课题他到现在已经研究了十年都多了。而且他的研究还是建立在董老、张百川和李天平等他的父辈的研究成果上的,更不说还有他的父辈们承袭了长辈们的研究成果,到了张辰这一代。在这件玩意儿身上。已经很有见地了。

    陈氏一门能够在古玩行和收藏界屹立不倒,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研究的形式,所有的门人都参与进来,但凡有研究出了成果的,都会传给下一辈,以至于陈氏一门代代出英才。到了张辰这一代更是培养出了未来的第一人。

    以张辰对传国玉玺的研究,即使没有意念力的帮助。在当今的古玩行中也照样是拔尖的。虽不能很快就看出一方传国玉玺的具体年代和来历,但是判断鉴定真伪却是绝对没有问题。

    宁琳琅对于张辰的崇拜并不是没有来由的。在宁琳琅的认识中,还没有什么人能够像她的师兄这样,拿起一枚玉玺看看之后,很快就能够说出很多的信息。偏偏这些信息在他说出来之后,你再对照着实物去观察,还真就是和他说的一模一样,这样的人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崇拜了。

    张辰每看过一枚“传国玉玺”,就会点评一番:“这枚的印文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侧面刻着‘魏所受汉传国玺’七字隶属,有一角是被黄金镶嵌包裹的。而这上面的刻痕所表现出来的雕工和印文的雕工,还有上面的螭龙纹的雕工,应该出自同一人之手,预料的老化程度也远没有达到两千两百多年,当然这个具体的年份需要碳十四鉴定来说话才科学。

    但是从雕工和雕刻的风格,还有这枚玉玺的外形,以及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看。这应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太平真君七年的时候,在邺城毁掉五级浮屠时,在泥像中发现那两枚之一。另外的一枚还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这枚肯定是假的了,这雕工的手法很明显带有三国后期的风格,秦朝的时候还没有这种风格呢。

    而这枚玉玺会出现在那座浮屠里,应该就是曹髦做的。这曹髦也是一个硬气的人,他是在和司马氏死战拼死的,肯定不愿意把传国玉玺交出来。既然有了这边两枚藏起来的,那后来所谓的魏元帝曹奂交出来的那枚,就已经可以认定是假的了,所以说,史册上记载的司马氏那一系传下来的传国玉玺就已经可以认定是假的了。”

    “这枚的印文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而雕刻纹路上有三国早起的痕迹,上边的螭龙有缺角,这应该就是从东吴传出来的那枚,后来到了南北朝的齐国……,这个差不多是这里边最假的了。”

    “……,这枚应该是西晋开国时候自己弄出来的那个……”

    “嗯,典型的南北朝后期手法,秦朝时候绝对不可能留下这种边的形状,打磨的手法也是那个时候长江流域下游地区流行的,这应该是隋文帝平南陈的时候得到的那枚。……”

    打开八只盒子,张辰都是在简单看看之后,就把这八枚玉玺的特点、来历等等的都随口说了出来,就连一些关于玉玺的典故都说的很清楚。

    不过在打开第九只金丝楠木盒子之后,也就是这地下建筑里的最后一件玩意儿的时候。张辰却看着里边的传国玉玺愣住了,完全没有了刚才那种滔滔不绝的风采,反而是一副略微有些失神。还带着一丝惊讶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