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二沈一赵”的组合。算是崇祯在内忧外患之中做出一次“最英明”的决策,但最终成效如何,大概崇祯自己也捏了一把汗,而且他也不会想到这个大明王朝也只剩下苟延残喘的半条命了。
……
1642年3月14日,周四,大明帝国历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四。
曾经的“东南擎柱”熊文灿,在转任内地数省剿寇总理之后。还是没能逃过他本身的宿命。熊文灿在东南沿海的那一套手腕,到了内地就明显不灵了,对农民军过于谨慎或是怀柔的态度,最终导致张献忠之流折腾壮大。熊文灿在前年被崇祯抓了垫背,捕斩弃市,身死名裂。
熊文灿是挂了。但他多年来留在东南数省的某些影响却没有消散,并被继任者默认沿袭。大明广东琼州府,就因多年前熊文灿一道《请实琼屯垦以解辽事疏》而受益。
在各省地方官各种推三阻四的拖沓执行下,琼州六七年间还是聊胜于无地从闽、浙、湖广、滇、黔一带的流民重灾区挪来了数万口人丁,其引入流民的力度还不如琼州本地的士绅商号大户们私底下的小动作。
不算生黎,现如今琼州府的治下人口已经悄然突破40万,尤其是治所琼州城(琼山县)。城内居民人口超过了10万。只是琼州地方财政表面上的匮乏,那一段段斑驳的城墙还保持着要死不活的旧样。
城外的农田早在上个月就开播了,一亩亩出苗的稻秧青翠欲滴,再过半个月就将插秧。而更远方的一大片用篱笆和沟渠围起来的平原或丘陵上,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甘蔗田、棉田、椰林等经济作物几乎一眼望不到边。部分去年的秋冬作物已经在收获,大大小小的马车满载着各种农作物正在朝着各处农庄汇集,其中大部分是近些年才从华美引进的土豆。
琼州城内的情形就更不一样了,曾经枯槁惨淡的街道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变得异常繁华热闹。大量近些年新建或翻修的商铺或亭台节次鳞比,瓦肆酒楼林立,一些商铺货栈就当街敞开着叫卖,富商牙人的身影比比皆是。从码头或其他方向而来的进城货车络绎不绝,老百姓们相比之下也面色红润,看起来生活还算过得去。
“瞧,是赵大人。真的是赵大人!赵大人回琼州了!”
一队兵马从码头方向进城,街上的琼山县居民一眼就认出了当头骑马的大明官员。无论是卖菜的小贩,还是街边的店铺老板,都手忙脚乱颇为热情地端茶奉水。里外三重地挤到了队伍边。
“各位乡梓父老久违了,本官履任新职,此次前来琼州拜会沈大人。”
赵有恒已经年过五十,为官颇得人心,如今在东南数省名声鹊起,又是广东巡抚。作为琼州的老父母官,只要是赵有恒出面,琼州百姓都是极为顺从给面子的。
赵有恒朝着四周围拢的琼州百姓不断拱手回礼,想到自己离别数年还是被琼州百姓牢牢惦记,心里也暖洋洋的。做官做到这个份上,先不说发财与否,这大好的名声也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
“原来赵大人升官了,巡抚啊,这下可好了!”
百姓们满含期盼地看着这位老父母官,同时也毫不吝啬地丢出一堆堆赞美,知道自己的日子从今天开始又要更上一层楼,一个个发出了由衷的呼喊。
至于去年初那个莫名其妙惨死在百花居酒楼的前任琼州知府和广东道监察御史,朴素的琼州百姓反而觉得是冥冥之中的天数,谁叫那个路人甲上任后就逼着当地百姓毁掉大半的棉田和甘蔗田,改种水稻呢,算是报应!
新任不过一年的琼州知府沈廷扬就开明了许多,一方面顺应民情准许当地百姓自行农作,一方面向两广总督沈犹龙建言,继续加大引入流民开垦琼州荒地的举措,甚至还鼓励琼州富商多造海船,大力流转南洋谷米。为实现向崇祯皇帝承诺的“五年之内,携百万石米粮通海北输,解北地衣食之困”而努力。
东南沿海的米粮贸易本质上对整个大明帝国只是杯水车薪,但这并不妨碍沈廷扬做上一个“北粮寄乎于海上”的美梦,也算是大明帝国黄昏之时为数不多的开眼之举。
……
一个时辰后,琼州兵备道兼知府沈廷扬招待赵有恒的家宴结束,两人在知府衙门后院里闲聊散步。惺惺相惜的同时都踌躇满志。
“这后院的山石花木,还是抚台大人当年之作,如今青石竹篱苍翠依然,我等却已老了。”比赵有恒小几岁的沈廷扬捏着短须,边走边感慨。
“呵呵,兵宪大人与赵某同受君命。署理琼州新政,正是皇恩浩荡大展宏图之时,哪用得了艳羡后院的花草石木?待到琼崖大兴、殿前回报君恩之后,再去寄情山水还来得及啊!”
……
1642年3月14日,周四,大明帝国历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四。
曾经的“东南擎柱”熊文灿,在转任内地数省剿寇总理之后。还是没能逃过他本身的宿命。熊文灿在东南沿海的那一套手腕,到了内地就明显不灵了,对农民军过于谨慎或是怀柔的态度,最终导致张献忠之流折腾壮大。熊文灿在前年被崇祯抓了垫背,捕斩弃市,身死名裂。
熊文灿是挂了。但他多年来留在东南数省的某些影响却没有消散,并被继任者默认沿袭。大明广东琼州府,就因多年前熊文灿一道《请实琼屯垦以解辽事疏》而受益。
在各省地方官各种推三阻四的拖沓执行下,琼州六七年间还是聊胜于无地从闽、浙、湖广、滇、黔一带的流民重灾区挪来了数万口人丁,其引入流民的力度还不如琼州本地的士绅商号大户们私底下的小动作。
不算生黎,现如今琼州府的治下人口已经悄然突破40万,尤其是治所琼州城(琼山县)。城内居民人口超过了10万。只是琼州地方财政表面上的匮乏,那一段段斑驳的城墙还保持着要死不活的旧样。
城外的农田早在上个月就开播了,一亩亩出苗的稻秧青翠欲滴,再过半个月就将插秧。而更远方的一大片用篱笆和沟渠围起来的平原或丘陵上,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甘蔗田、棉田、椰林等经济作物几乎一眼望不到边。部分去年的秋冬作物已经在收获,大大小小的马车满载着各种农作物正在朝着各处农庄汇集,其中大部分是近些年才从华美引进的土豆。
琼州城内的情形就更不一样了,曾经枯槁惨淡的街道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变得异常繁华热闹。大量近些年新建或翻修的商铺或亭台节次鳞比,瓦肆酒楼林立,一些商铺货栈就当街敞开着叫卖,富商牙人的身影比比皆是。从码头或其他方向而来的进城货车络绎不绝,老百姓们相比之下也面色红润,看起来生活还算过得去。
“瞧,是赵大人。真的是赵大人!赵大人回琼州了!”
一队兵马从码头方向进城,街上的琼山县居民一眼就认出了当头骑马的大明官员。无论是卖菜的小贩,还是街边的店铺老板,都手忙脚乱颇为热情地端茶奉水。里外三重地挤到了队伍边。
“各位乡梓父老久违了,本官履任新职,此次前来琼州拜会沈大人。”
赵有恒已经年过五十,为官颇得人心,如今在东南数省名声鹊起,又是广东巡抚。作为琼州的老父母官,只要是赵有恒出面,琼州百姓都是极为顺从给面子的。
赵有恒朝着四周围拢的琼州百姓不断拱手回礼,想到自己离别数年还是被琼州百姓牢牢惦记,心里也暖洋洋的。做官做到这个份上,先不说发财与否,这大好的名声也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
“原来赵大人升官了,巡抚啊,这下可好了!”
百姓们满含期盼地看着这位老父母官,同时也毫不吝啬地丢出一堆堆赞美,知道自己的日子从今天开始又要更上一层楼,一个个发出了由衷的呼喊。
至于去年初那个莫名其妙惨死在百花居酒楼的前任琼州知府和广东道监察御史,朴素的琼州百姓反而觉得是冥冥之中的天数,谁叫那个路人甲上任后就逼着当地百姓毁掉大半的棉田和甘蔗田,改种水稻呢,算是报应!
新任不过一年的琼州知府沈廷扬就开明了许多,一方面顺应民情准许当地百姓自行农作,一方面向两广总督沈犹龙建言,继续加大引入流民开垦琼州荒地的举措,甚至还鼓励琼州富商多造海船,大力流转南洋谷米。为实现向崇祯皇帝承诺的“五年之内,携百万石米粮通海北输,解北地衣食之困”而努力。
东南沿海的米粮贸易本质上对整个大明帝国只是杯水车薪,但这并不妨碍沈廷扬做上一个“北粮寄乎于海上”的美梦,也算是大明帝国黄昏之时为数不多的开眼之举。
……
一个时辰后,琼州兵备道兼知府沈廷扬招待赵有恒的家宴结束,两人在知府衙门后院里闲聊散步。惺惺相惜的同时都踌躇满志。
“这后院的山石花木,还是抚台大人当年之作,如今青石竹篱苍翠依然,我等却已老了。”比赵有恒小几岁的沈廷扬捏着短须,边走边感慨。
“呵呵,兵宪大人与赵某同受君命。署理琼州新政,正是皇恩浩荡大展宏图之时,哪用得了艳羡后院的花草石木?待到琼崖大兴、殿前回报君恩之后,再去寄情山水还来得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