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孙铤的担心,郑若曾心里有数,但他不这么认为,一方面在于这次计划是有可能成功的,另一方面他并未出仕,能深刻感觉到钱渊在民间、商贾、海商中的强大影响力。

    换句话说,虽然钱渊在信中从无提起,甚至没有露出一丝痕迹,但郑若曾心里,是有b计划的。

    “文和勿急。”郑若曾劝道:“其一,展才预先有所准备,此次虽然弄险,但成功机会不小,月余前元宵纵火一案,老夫在杭州见过王子民,其人有些能耐,也有些心机,但志大才疏,看似稳健,实则性急。”

    “末将前些日子在杭州也见过一次。”戚继美低声说:“随行的夫山先生颇为不屑,言其人见小利而忘义,谋大事而惜身。”

    张三突然插嘴道:“董家汇同东南大户走私出海贩货,嘉兴、松江、绍兴、杭州均有参与,另三江所等卫所也有份,那些边军阔绰的很,而且巡抚衙门……”

    “不仅侯汝谅,王子民也有份子。”戚继美断然道:“当日身边亲兵给门包……二两银子,王子民身边的管家颇为不屑。”

    二两银子,在如今的杭州府算不上大笔,但仅仅一个巡按御史,还是门包,二两银子已经是超规格的了……要知道当年内阁首辅严嵩家的门包也不过就三两银子而已。

    “果然是见小利而忘义,谋大事而惜身?”孙铤想了会儿,“王子民虽为徐华亭门生,但到了关键时刻只怕不会死扛到底?”

    郑若曾用力点点头,“就算他能扛一会儿,也不会扛太久。”

    “就怕他正式接手,立即上书朝中。”戚继美担忧道:“一旦朝议定下,再翻盘就不容易了。”

    郑若曾还没吭声,孙铤轻轻拍了拍桌子,“通政司?”

    其他三人立即明白过来,外地官员上书,都是要过通政司这一手的,而正印官通政使就是钱铮。

    在心里琢磨了下,孙铤还是摇摇头,“太弄险了。”

    “无奈之举。”郑若曾叹道:“谁想得到高新郑居然会和徐华亭联手……”

    屋内安静了片刻后,张三问:“郑先生,适才其一,其二呢?”

    郑若曾打起精神看向杨文,“其二就是你杨筠江。”

    杨文拱手道:“少爷吩咐过,但请郑先生指派。”

    “开海禁通商,乃本朝未有之先例,镇海最先试行,海船来往数以千计,又多有不法之徒。”郑若曾声音虽轻,但语气斩钉截铁,“继美、张三、侯龙泉均可调离,但你杨文镇守镇海,不可擅离职守。”

    杨文没有一丝犹豫,立即应声道:“绝不擅离镇海。”

    这个回复是有分量的,这意味着杨文一个游击将军将硬顶着浙江总兵官的指派,换成战时,董一奎斩了杨文都不算过分。

    张三、戚继美懵懵懂懂,但孙铤听明白了郑若曾这番话,一方面不能让王本固、董一奎轻易接手,另一方面也要提防董一奎玩一手狠的。

    “筠江的确不能离开镇海。”孙铤喃喃念叨了几句,“那次董一元气势嚣张……”

    “其三呢?”张三又追问。